一种电源转换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424048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24 13: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电子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电源转换器,包括电源变换电路,输出及反馈电路和滤波电路:电源变换电路用于接收输入电压并响应PWM后的输入电压生成降压变换后的输出电压;输出及反馈电路是把得到直流电压并反馈到TPS54283中的PWM产生电路进而调节脉宽;滤波电路对输出电压进行滤波处理,减少脉动的直流电压中的交流成分,保留其直流成分。采用双输出非同步降压变换器的电路设计,RC缓冲器改善了输出电压,抑制了输出电压的振铃,减小了纹波;在SW引脚与BOOT引脚之间增加自举电容器和自举电阻,减少内部MOSFET开关节点上的振铃;RC缓冲器与较小的分压器电阻并联,避免了环路相应中出现的零点,提高了降压变换器的稳定性。的稳定性。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源转换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电子
,具体为一种电源转换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的基于TPS5428X设计的降压变换电路存在输出电压振荡,内部MOSFET开启时间较长,输出电压上升较慢等不足。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源转换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源转换器,包括电源变换电路,输出及反馈电路和滤波电路:
[0005]所述电源变换电路是连接到电源输入端用于接收输入电压并响应PWM后的输入电压生成降压变换后的输出电压;所述输出及反馈电路是把所述电源变换电路输出的电压经滤波得到直流电压并反馈到TPS54283中的PWM产生电路进而调节脉宽;所述滤波电路是对输出电压进行滤波处理,尽可能减少脉动的直流电压中的交流成分,保留其直流成分。
[0006]所述电源变换电路包括直流电压输入电路和芯片TPS54283,TPS54283的PVDD引脚接12V直流电压输入,每个PVDD引脚接10μF陶瓷输入电容。
[0007]所述输出及反馈电路包括输出及反馈电路一与输出及反馈电路二;所述输出反馈电路一为电阻R1与R6串联后接在5V输出节点与地之间,电阻R5与电容C6串联后并在电阻R6两端,电阻R1与R6的中间节点接在TPS54283的FB1引脚上;所述输出反馈电路二为电阻R2与R8串联后接在3.3V输出节点与地之间,电阻R7与电容C5串联后并在电阻R8两端,电阻R2与R8的中间节点接在TPS54283的FB2引脚上。
[0008]所述滤波电路包括滤波电路一与滤波电路二;所述滤波电路一包括电感L1与电容E1组成的LC滤波电路接在SW1引脚与5V电压输出节点之间,电阻R11与电容C3组成的RC缓冲器接在SW1引脚与BOOT1引脚之间,电阻R3与电容C11组成的RC缓冲器接在SW1引脚与地之间,整流二极管D2的正极接地,负极接SW1引脚,电容C7、C8接在输出节点与地之间;所述滤波电路二包括电感L2与电容E2组成的LC滤波电路接在SW2引脚与3.3V电压输出节点之间,电阻R12与电容C4组成的RC缓冲器接在SW2引脚与BOOT2引脚之间,电阻R4与电容C12组成的RC缓冲器接在SW2引脚与地之间,整流二极管D1的正极接地,负极接SW2引脚,电容C9、C10接在输出节点与地之间。
[0009]通过输出反馈电路一中R1与R6的值来决定输出电路1的电压输出;通过输出反馈电路二中R2与R8的值来决定输出电路2的电压输出;通过输出电路中的LC滤波器,输出反馈电路上小电阻R6与R8上并联的RC缓冲器以及SW引脚和BOOT引脚之间的RC缓冲器来改善输出电压的质量。
[00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1]本技术可以实现90%以上的电源效率,每个输出的输出电压误差为1.5%;减少了发热,降低了电源噪声;支持低导通电阻与145℃的热关断功能,在需要出色散热性能的热环境中表现良好,能满足不使用散热风扇场合的工作要求;通过改进的电路设计抑制了输出电压的振铃,减少了内部MOSFET的开启时间,减少了SW节点的上升时间,提供了更好的电压输出。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本技术的设计电路图;
[0013]图2为本技术的核心芯片的电路板设计图。
[0014]图中:
[0015]100、电源变换电路;101、芯片;102、直流电压输入电路;103、接地电容A;104、接地电容B;
[0016]200、滤波电路;201、第一电阻;202、第一电容;203、第一二极管;204、第二电阻;205、第二电容;206、第一电感;207、第三电容;208、四电容;209、第五电容;210、第三电阻;211、第六电容;212、第二二极管;213、第四电阻;214、第七电容;215、第二电感;216、第八电容;217、第九电容;218、第十电容;219、第十一电容;
[0017]300、输出及反馈电路;301、第五电阻;302、第六电阻;303、第十二电容;304、第七电阻;305、第八电阻;306、第九电阻;307、第十三电容;308、第十电阻。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9]请参阅图1

2,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电源转换装置,包括电源变换电路100、滤波电路200、输出及反馈电路300;
[0020]所述电源变换电路100是连接到电源输入端用于接收输入电压并响应PWM后的输入电压生成调节的输出电压;所述输出及反馈电路300是把所述电源变换电路100输出的电压经滤波得到直流电压并反馈到TPS54283中的PWM产生电路进而调节脉宽;所述滤波电路200是对输出电压进行滤波处理,尽可能减少脉动的直流电压中的交流成分,保留其直流成分。
[0021]进一步的,所述电源变换电路100包括芯片101、直流电压输入电路102、接地电容A103和接地电容B104;芯片101的PVDD引脚接12V的直流电压输入电路102,接地电容A103和接地电容B104分别接在两个PVDD引脚与地之间,以处理变换器的有效值纹波电流。
[0022]进一步的,所述滤波电路200包括第一电阻201、第二电阻204、第三电阻210、第四电阻213、第一电容202、第二电容205、第三电容207、第四电容208、第五电容209、第六电容211、第七电容214、第八电容216、第九电容217、第十电容218、第十一电容219、第一二极管203、第二二极管212、第一电感206和第二电感215;
[0023]所述第一电阻201一端接所述芯片101的PVDD引脚,另一端接所述第一电容202的
一端;所述第一电容202的一端接所述第一电阻201的一端,另一端接所述芯片101的SW1引脚;所述第一二极管203的正极接地,负极接所述芯片101的SW1引脚;所述第二电阻204的一端接所述芯片101的SW1引脚,另一端接所述第一电感206的一端;所述第二电容205的一端接所述第二电阻204的一端,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一电感206的一端接所述芯片101的SW1引脚,另一端接所述第三电容207的一端;所述第三电容207的一端接所述第一电感206的一端,另一端接地;所述第四电容208的一端接所述第一电感206的一端,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五电容209的一端接所述第一电感206的一端,另一端接地;
[0024]所述第三电阻210一端接所述芯片101的PVDD引脚,另一端接所述第六电容211的一端;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源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源变换电路(100)、滤波电路(200)、输出及反馈电路(300);所述电源变换电路(100)是连接到电源输入端用于接收输入电压并响应PWM后的输入电压生成调节的输出电压;所述输出及反馈电路(300)是把所述电源变换电路(100)输出的电压经滤波得到直流电压并反馈到TPS54283中的PWM产生电路进而调节脉宽;所述滤波电路(200)是对输出电压进行滤波处理,尽可能减少脉动的直流电压中的交流成分,保留其直流成分。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源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变换电路(100)包括芯片(101)、直流电压输入电路(102)、接地电容A(103)和接地电容B(104);芯片(101)的PVDD引脚接12V的直流电压输入电路(102),接地电容A(103)和接地电容B(104)分别接在两个PVDD引脚与地之间,以处理变换器的有效值纹波电流。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源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滤波电路(200)包括第一电阻(201)、第二电阻(204)、第三电阻(210)、第四电阻(213)、第一电容(202)、第二电容(205)、第三电容(207)、第四电容(208)、第五电容(209)、第六电容(211)、第七电容(214)、第八电容(216)、第九电容(217)、第十电容(218)、第十一电容(219)、第一二极管(203)、第二二极管(212)、第一电感(206)和第二电感(215);所述第一电阻(201)一端接芯片(101)的PVDD引脚,另一端接所述第一电容(202)的一端;所述第一电容(202)的一端接所述第一电阻(201)的一端,另一端接芯片(101)的SW1引脚;所述第一二极管(203)的正极接地,负极接芯片(101)的SW1引脚;所述第二电阻(204)的一端接芯片(101)的SW1引脚,另一端接所述第一电感(206)的一端;所述第二电容(205)的一端接所述第二电阻(204)的一端,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一电感(206)的一端接芯片(101)的SW1引脚,另一端接所述第三电容(207)的一端;所述第三电容(207)的一端接所述第一电感(206)的一端,另一端接地;所述第四电容(208)的一端接所述第一电感(206)的一端,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五电容(209)的一端接所述第一电感(206)的一端,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三电阻(210)一端接芯片(101)的PVDD引脚,另一端接所述第六电容(211)的一端;所述第六电容(211)的一端接所述第三电阻(210)的一端,另一端接芯片(101)的SW2引脚;所述第二二极管(212)的正极接地,负极接芯片(101)的SW2引脚;所述第四电阻(213)的一端接芯片(101)的SW2引脚,另一端接所述第二电感(215)的一端;所述第七电容(214)的一端接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嘉明高宁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海事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