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笠东专利>正文

一种新型防漏水雨伞及包括其的自动雨伞装置和新型自动雨伞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420886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24 13: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雨伞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防漏水雨伞。一种新型防漏水雨伞,包括有伞柄、中棒、动巢座、定巢座、伞骨和伞面,动巢座套设于中棒并且可沿中棒上下滑动,动巢座沿中棒向上滑动将伞骨撑开从而使伞面张开;伞面和伞骨相接触的位置设有防水包边,所述防水包边设于伞面的挡雨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通过设置防水包边,既修补了传统雨伞中伞面因针线缝合而产生的缝隙,同时又加强了伞面的耐拉扯力度,有效提高雨伞的挡雨效果,提升用户使用体验。使用体验。使用体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防漏水雨伞及包括其的自动雨伞装置和新型自动雨伞


[0001]本技术涉及雨伞
,尤其涉及一种新型防漏水雨伞及包括其的自动雨伞装置和新型自动雨伞。

技术介绍

[0002]传统雨伞的挡雨效果不佳,当遇到大雨时,又或者是经过楼道或有排水管的地方,时常伴随有较强的水流或水柱直接冲刷伞面,而导致使用者往往因此被淋湿。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新型防漏水雨伞,旨在提高挡雨效果,提升使用体验。
[0004]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一种新型防漏水雨伞,包括有伞柄、中棒、动巢座、定巢座、伞骨和伞面,动巢座套设于中棒并且可沿中棒上下滑动,动巢座沿中棒向上滑动将伞骨撑开从而使伞面张开;伞面和伞骨相接触的位置设有防水包边,所述防水包边设于伞面的挡雨面。
[0005]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防水包边包括有包边布条,采用缝纫方式将所述包边布条紧固于所述伞面。
[0006]本技术的另一种方案:一种自动雨伞装置,包括如上述所述的一种新型防漏水雨伞,所述定巢座设有活动扣件,所述动巢座设有紧扣于所述活动扣件的卡口;其中,该自动雨伞装置还包括有自动收伞机构,所述自动收伞机构包括有:
[0007]内座,设于所述伞柄内部;
[0008]固定滑轮,设于所述内座;
[0009]拉簧,一端接于所述内座、另一端接于所述动巢座;
[0010]拉线,一端连接于所述固定滑轮、另一端连接于所述活动扣件;
[0011]收伞按键,用于控制所述拉线拉动所述活动扣件。
[0012]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收伞按键设有按压部和导向斜面部,按压部设于所述伞柄侧面,所述内座设有内槽,所述固定滑轮位于内槽一端,所述导向斜面部位于内槽另一端。
[0013]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拉簧和所述拉线穿过所述中棒的内腔,所述定巢座和所述活动扣件之间设有第一复位件,所述伞柄内部设有用于复位所述内座的第二复位件。
[0014]本技术的另一种方案:一种新型自动雨伞,包括如上述所述的一种新型防漏水雨伞,该自动雨伞还包括有识别件,识别件用于识别该自动雨伞的自动开伞功能是否得以重置。
[0015]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识别件包括有识别环和复位弹簧,识别环的
侧壁设有识别标志,所述动巢座的内部成型有内腔且底部敞口,复位弹簧设于所述内腔且复位弹簧的顶端抵持于动巢座,识别环设于所述内腔,并且识别环一端连接于复位弹簧的底端、识别环的另一端部分伸出于所述动巢座的底部,所述动巢座的侧壁成型有与识别标志相适配的识别孔。
[0016]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自动开收机构包括有滑轮组、开伞弹簧,以及设置于所述伞柄的开关伞按键和开关重置组件。
[0017]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识别标志包括有开伞标识和收伞标识。
[0018]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0019]经专利技术人研究发现,雨伞漏雨最主要是由于伞面和伞骨相接触的位置产生渗水漏水现象,这是因为市面上的雨伞在伞面和伞骨相接触的位置多是采用针线缝合,难免会产生渗水漏水现象,而且伞面由于受到伞骨的张力而长时间紧绷,易使伞面和伞骨相接触的位置产生细微开裂,进一步导致渗水漏水现象。
[0020]本技术的技术方案,通过设置防水包边,既修补了传统雨伞中伞面因针线缝合而产生的缝隙,同时又加强了伞面的耐拉扯力度,有效提高雨伞的挡雨效果,提升用户使用体验。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本技术中所述一种新型防漏水雨伞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2为本技术中所述一种自动雨伞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3为本技术中所述一种自动雨伞装置的定巢座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4为本技术中所述一种自动雨伞装置的动巢座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5为本技术中所述一种自动雨伞装置的内座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6为本技术中所述一种自动雨伞装置的收伞按键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7为本技术中所述一种自动雨伞装置的内座和收伞按键相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8为本技术中所述一种新型自动雨伞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9为本技术中所述一种新型自动雨伞的动巢座和识别件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0030]图10为本技术中所述一种新型自动雨伞在打开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0031]图11为本技术中所述一种新型自动雨伞在完全收合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0032]附图标记包括:
[0033]1—伞柄,
[0034]11—开关伞按键,12—开伞弹簧;
[0035]2—中棒;
[0036]3—动巢座,
[0037]31—识别孔,32—卡口;
[0038]4—定巢座,
[0039]41—活动扣件,42—第一复位件;
[0040]5—伞骨;
[0041]6—识别件,
[0042]61—识别环,62—复位弹簧,63—识别标志,
[0043]631—开伞标识,632—收伞标识;
[0044]71—内座,72—拉簧,73—拉线,74—收伞按键,75—固定滑轮,76—第二复位件,
[0045]711—内槽,741—按压部,742—导向斜面部;
[0046]8—伞面,
[0047]81—防水包边。
具体实施方式
[0048]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详细的描述。
[0049]如图1~11所示,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提供了包括有伞柄1、中棒2、动巢座3、定巢座4、伞骨5和伞面8,动巢座3套设于中棒2并且可沿中棒2上下滑动,动巢座3沿中棒2向上滑动将伞骨5撑开从而使伞面8张开;伞面8和伞骨5相接触的位置设有防水包边81,所述防水包边81设于伞面8的挡雨面。其中,设伞面8朝向地面的一面为遮雨面,朝向天空的一面为挡雨面。
[0050]经专利技术人研究发现,雨伞漏雨最主要是由于伞面8和伞骨5相接触的位置产生渗水漏水现象,这是因为市面上的雨伞在伞面8和伞骨5相接触的位置多是采用针线缝合,难免会产生渗水漏水现象,而且伞面8由于受到伞骨5的张力而长时间紧绷,易使伞面8和伞骨5相接触的位置产生细微开裂,进一步导致渗水漏水现象。
[0051]通过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设置防水包边81,既修补了传统雨伞中伞面8因针线缝合而产生的缝隙,同时又加强了伞面8的耐拉扯力度,有效提高雨伞的挡雨效果,提升用户使用体验。
[0052]进一步方案,所述防水包边81包括有包边布条,采用缝纫方式将所述包边布条紧固于所述伞面8。进一步修补了传统雨伞中伞面8因针线缝合而产生的缝隙,同时进一步加强了伞面8的耐拉扯力度,进一步提高雨伞的挡雨效果,提升用户使用体验。
[0053]另一种方案,一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防漏水雨伞,其特征在于:包括有伞柄、中棒、动巢座、定巢座、伞骨和伞面,动巢座套设于中棒并且可沿中棒上下滑动,动巢座沿中棒向上滑动将伞骨撑开从而使伞面张开;伞面和伞骨相接触的位置设有防水包边,所述防水包边设于伞面的挡雨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防漏水雨伞,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包边包括有包边布条,采用缝纫方式将所述包边布条紧固于所述伞面。3.一种自动雨伞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新型防漏水雨伞,所述定巢座设有活动扣件,所述动巢座设有紧扣于所述活动扣件的卡口;其中,该自动雨伞装置还包括有自动收伞机构,所述自动收伞机构包括有:内座,设于所述伞柄内部;固定滑轮,设于所述内座;拉簧,一端接于所述内座、另一端接于所述动巢座;拉线,一端连接于所述固定滑轮、另一端连接于所述活动扣件;收伞按键,用于控制所述拉线拉动所述活动扣件。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自动雨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收伞按键设有按压部和导向斜面部,按压部设于所述伞柄侧面,所述内座设有内槽,所述固定滑轮位于内槽一端,所述导向斜面部位于内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笠东叶德
申请(专利权)人:王笠东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