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蓄热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407877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24 13: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蓄热装置,其中,电蓄热装置包括蓄热组件、管路组件、加热组件和换热组件,蓄热组件设有蓄热腔;管路组件内填充有二元非共沸工质;加热组件设于蓄热组件上,以用于加热管路组件内的二元非共沸工质;换热组件设有换热腔,蓄热腔与换热腔通过管路组件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改进了电蓄热装置的结构,提高了电蓄热装置的可靠性和可控性,提升了热交换能力。了热交换能力。了热交换能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蓄热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蓄热式电采暖
,尤其涉及一种电蓄热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储能技术可以解决能量供求在时间和空间上不匹配的矛盾,是提高能源利用率的有效手段。其中,电蓄热技术是为了解决电能不能大量储存的缺点,将电能转化成热能并利用蓄热材料进行储存,以便在需要时使用的技术;电蓄热作为一种提高能源利用率和保护环境的重要技术,能充分利用低谷电的价格优势,削峰填谷,节约运行成本,减少污染物排放,既是能源利用的客观需要,也是今后发展的必然趋势。
[0003]现有的电蓄热装置主要包括蓄热器、换热器、控制箱和测温表等,换热器两端分别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蓄热器包括热管、蓄热体、保温层、电加热管等。然而,这种电蓄热装置存在热交换效率低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蓄热装置,旨在提高电蓄热装置的热交换能力。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出一种电蓄热装置,所述电蓄热装置包括:
[0006]蓄热组件,设有蓄热腔;
[0007]管路组件,所述管路组件内填充有二元非共沸工质;
[0008]加热组件,设于所述蓄热组件上,以用于加热所述管路组件内的二元非共沸工质;以及
[0009]换热组件,设有换热腔,所述蓄热腔与所述换热腔通过所述管路组件连通。
[0010]可选地,所述管路组件包括:
[0011]热管蒸发段,贯穿所述蓄热腔设置并形成所述蓄热组件的进液端和出液端,所述二元非共沸工质填充于所述热管蒸发段内;
[0012]绝热管路,包括第一管段和第二管段;以及
[0013]热管冷凝段,设于所述换热腔内并形成所述换热组件的进液端和出液端;所述蓄热组件的进液端与所述换热组件的出液端通过所述第一管段连通,所述蓄热组件的出液端与所述换热组件的进液端通过所述第二管段连通。
[0014]可选地,所述热管蒸发段位于所述蓄热腔内的部分设有翅片。
[0015]可选地,所述热管蒸发段和所述热管冷凝段均为重力热管。
[0016]可选地,所述二元非共沸工质包括第一沸点工质及与其混合的第二沸点工质,所述第一沸点工质的相变温度区间为100~200℃,所述第二沸点工质的相变温度区间为100~200℃。
[0017]可选地,所述第一沸点工质为苯;所述第二沸点工质为甲苯。
[0018]可选地,所述二元非共沸工质的液面高度等于所述热管蒸发段长度的一半。
[0019]可选地,所述蓄热组件包括形成有所述蓄热腔的容器壳体及设于所述蓄热腔内的蓄热体,所述蓄热体为熔盐类相变蓄能材料,相变温度为150~300℃。
[0020]可选地,所述加热组件包括保温壳体及设于所述保温壳体内的电加热器,所述保温壳体安装于所述容器壳体上,所述热管蒸发段的一端插设于所述保温壳体内,所述电加热器用于对所述热管蒸发段进行加热处理。
[0021]可选地,所述电加热器为电加热管,所述电加热管螺旋缠绕于所述热管蒸发段上。
[0022]可选地,所述保温壳体包括壳体及包裹于所述壳体上的无机保温材料。
[0023]可选地,所述电蓄热装置还包括控制器及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的温度传感器,所述控制器安装于所述容器壳体上并与所述电加热器电连接,所述温度传感器设于所述蓄热腔内;
[0024]所述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蓄热体的温度信号;
[0025]所述控制器,用于根据所述温度信号控制所述电加热器工作。
[0026]可选地,所述换热组件包括第一换热器和设于所述第一换热器一侧的风机,所述风机的出风侧对应所述第一换热器的进风端设置。
[0027]可选地,所述换热组件还包括第二换热器和与所述第二换热器连接的水泵。
[0028]可选地,所述电蓄热装置还包括:
[0029]第一阀门,安装于所述第一管段上并靠近所述蓄热组件的进液端设置;
[0030]第二阀门,安装于所述第二管段上并靠近所述蓄热组件的出液端设置;
[0031]第三阀门,安装于所述第二管路上并靠近所述第一换热器的进液端设置;以及
[0032]第四阀门,安装于所述第二管路上并靠近所述第二换热器的进液端设置。
[0033]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中,该电蓄热装置包括蓄热组件、管路组件和换热组件,蓄热组件设有蓄热腔,管路组件内填充有二元非共沸工质,加热组件设于蓄热组件上,以用于加热管路组件内的二元非共沸工质,换热组件设有换热腔,蓄热腔与换热腔通过管路组件连通。可以理解,二元非共沸工质能够在蓄热时段吸热并传递到蓄热组件中存储,在放热时段吸收蓄热组件的储热量并对外释放,使得蓄放热过程具有较高的可靠性,提升了电蓄热装置的热交换能力。
附图说明
[003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0035]图1为本技术电蓄热装置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36]附图标号说明:
[0037][0038][0039]本技术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0040]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41]需要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
……
)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0042]另外,在本技术中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全文中出现的“和/或”的含义为,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0043]储能技术可以解决能量供求在时间和空间上不匹配的矛盾,是提高能源利用率的有效手段。其中,电蓄热技术是为了解决电能不能大量储存的缺点,将电能转化成热能并利用蓄热材料进行储存,以便在需要时使用的技术;电蓄热作为一种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蓄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蓄热装置包括:蓄热组件,设有蓄热腔;管路组件,所述管路组件内填充有二元非共沸工质;加热组件,设于所述蓄热组件上,以用于加热所述管路组件内的二元非共沸工质;以及换热组件,设有换热腔,所述蓄热腔与所述换热腔通过所述管路组件连通。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蓄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管路组件包括:热管蒸发段,贯穿所述蓄热腔设置并形成所述蓄热组件的进液端和出液端,所述二元非共沸工质填充于所述热管蒸发段内;绝热管路,包括第一管段和第二管段;以及热管冷凝段,设于所述换热腔内并形成所述换热组件的进液端和出液端;所述蓄热组件的进液端与所述换热组件的出液端通过所述第一管段连通,所述蓄热组件的出液端与所述换热组件的进液端通过所述第二管段连通。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蓄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热管蒸发段位于所述蓄热腔内的部分设有翅片。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蓄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热管蒸发段和所述热管冷凝段均为重力热管。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蓄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二元非共沸工质包括第一沸点工质及与其混合的第二沸点工质,所述第一沸点工质的相变温度区间为100~200℃,所述第二沸点工质的相变温度区间为100~200℃。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蓄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沸点工质为苯;所述第二沸点工质为甲苯。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蓄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二元非共沸工质的液面高度等于所述热管蒸发段长度的一半。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蓄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蓄热组件包括形成有所述蓄热腔的容器壳体及设于所述蓄热腔内的蓄热体,所述蓄热体为熔盐类相变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壮壮陈国富马美秀罗凡卲冲
申请(专利权)人:全球能源互联网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