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预制板承载力检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406511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24 13: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预制板承载力检测装置,属于预制板承载力检测装置技术领域,包括第一支座、第二支座和顶板,所述第一支座和第二支座均为L形,第一支座和第二支座上用于放置预制板的面分别称为第一承压面和第二承压面,所述第一支座和第二支座的顶面上分别固定连接有两个第一支撑柱和两个第二支撑柱,第一支撑柱和第二支撑柱的顶面均固定连接在顶板底面,所述顶板底面设有液压柱,所述液压柱下端设有压台;所述第一支座顶面固定连接有两个第一固定块,通过在预制板下方设置兜网,使得在进行载力检测时,预制板产生的灰尘和碎块将会直接落到兜网上,避免灰尘和碎块在实验室内落得到处都是。内落得到处都是。内落得到处都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预制板承载力检测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预制板承载力检测装置
,具体是一种预制板承载力检测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预制的配筋混凝土板式构件,在房屋建筑中,主要有墙板、楼板和屋面板;这三种板有时可以互相通用。混凝土板材主要分钢筋混凝土和预应力混凝土两大类,也有的是应用其他配筋材料,如钢丝网、钢纤维或其他纤维等。在生产后,应对同一批次的混凝土板材进行承载力的检测,否则在使用时受到巨大的承载力时会产生混凝土板材断裂和变形等问题,对建筑的质量产生重大影响,容易发生事故。
[0003]在进行预制板承载力检测的装置需要根据不同的检测环境和要求,使用不同压台,但是目前部分的预制板承载力检测装置在进行压台更换时,因为没有专用的辅助装置,有的工作人员就使用人工托举,有的工人人员就使用木板、凳子等工具垫在检测装置上,整体性、牢固性差,具有极大地安全隐患;而且在进行承载力检测时,预制板产生的灰尘和碎块在实验室内散落的到处都是,影响实验室的使用,同时给工作人员增加了不必要的工作量。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预制板承载力检测装置,用于解决预制板承载力检测装置在进行压台更换时,没有专用辅助装置的问题。
[0005]本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6]一种预制板承载力检测装置,包括第一支座、第二支座和顶板,所述第一支座和第二支座均为L形,第一支座和第二支座上用于放置预制板的面分别称为第一承压面和第二承压面,所述第一支座和第二支座的顶面上分别固定连接有两个第一支撑柱和两个第二支撑柱,第一支撑柱和第二支撑柱的顶面均固定连接在顶板底面,所述顶板底面设有液压柱,所述液压柱下端设有压台;
[0007]所述第一支座顶面固定连接有两个第一固定块,两个第一固定块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一导杆和第二导杆,所述第一导杆和第二导杆之间设有两个第一滑轮,所述第一滑轮侧面活动连接有第一连接柱;
[0008]所述第一支座顶面对称设有两个第二固定块,两个第二固定块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三导杆和第四导杆,所述第三导杆和第四导杆之间设有两个第二滑轮,所述第二滑轮侧面活动连接有第二连接柱;两个第一连接柱均固定连接在置物板的一侧,两个第二连接柱均固定连接在置物板的另一侧。
[0009]进一步地,第一导杆的底面、第二导杆的顶面、第三导杆的底面和第三导杆的顶面均为圆弧形,所述第一滑轮上设有第一凹槽,第一凹槽的截面为圆弧形,第一凹槽与第一导杆的底面和第二导杆的顶面相配合;所述第二滑轮上设有第二凹槽,第二凹槽的截面为圆
弧形,第二凹槽与第三导杆的底面和第四导杆的顶面相配合。
[0010]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柱位于靠近第二支座的一侧;所述第二连接柱位于靠近第一支座的一侧。
[0011]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支座侧面设有第一滑槽,所述第二支座的侧面设有第二滑槽,所述第一支座和第二支座之间设有兜网,所述兜网的一侧固定连接有二至四个第一滑杆,所述第一滑杆与第一滑槽相配合;所述兜网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有二至四个第二滑杆,所述第二滑杆与第二滑槽相配合。
[0012]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相对应。
[0013]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滑杆与第一滑杆的数量相同。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置物板、导杆、第二滑轮和第一滑轮的设置,使得压台的更换更加的方便,避免在进行更换时,需要长时间的托举压台,具有安全隐患的问题;通过在预制板下方设置兜网,使得在进行载力检测时,预制板产生的灰尘和碎块将会直接落到兜网上,避免灰尘和碎块在实验室内落得到处都是,降低实验人员非必要的工作量,保障实验室内的清洁。
附图说明
[001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6]图1为本技术整体结构侧视图;
[0017]图2为本技术整体结构正视图;
[0018]图3为本技术第一滑轮、第二滑轮和置物板结构示意图;
[0019]图4为图2中A处放大图;
[0020]图5为图2中B处放大图。
[0021]图中:1、第一支座;2、第二支座;3、第一承压面;4、第二承压面;5、第一支撑柱;6、第二支撑柱;7、预制板;8、顶板;9、液压柱;10、压台;11、第一固定块;12、第一导杆;13、第二导杆;14、第一滑轮;15、第一连接柱;16、第三导杆;17、第四导杆;18、第二滑轮;19、第二连接柱;20、置物板;21、第一滑槽;22、兜网;23、第一滑杆;24、第二滑槽;25、第二滑杆。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3]如图1至图5所示,一种预制板承载力检测装置,包括第一支座1、第二支座2和顶板8,第一支座1和第二支座2均为L形,第一支座1和第二支座2上用于放置预制板7的面分别称为第一承压面3和第二承压面4,第一支座1和第二支座2的顶面上分别固定连接有两个第一支撑柱5和两个第二支撑柱6,第一支撑柱5和第二支撑柱6的顶面均固定连接在顶板8底面,
顶板8底面设有液压柱9,液压柱9下端设有压台10;
[0024]第一支座1顶面固定连接有两个第一固定块11,两个第一固定块11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一导杆12和第二导杆13,第一导杆12的底面和第二导杆13的顶面均为圆弧形,第一导杆12和第二导杆13之间设有两个第一滑轮14,第一滑轮14上设有第一凹槽,第一凹槽的截面为圆弧形,第一凹槽与第一导杆12的底面和第二导杆13的顶面相配合;第一滑轮14侧面活动连接有第一连接柱15,第一连接柱15位于靠近第二支座2的一侧;
[0025]第一支座1顶面对称设有两个第二固定块,第二固定块是与第一固定块11相对称的,两个第二固定块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三导杆16和第四导杆17,第三导杆16的底面和第三导杆16的顶面均为圆弧形,第三导杆16和第四导杆17之间设有两个第二滑轮18,第二滑轮18上设有第二凹槽,第二凹槽的截面为圆弧形,第二凹槽与第三导杆16的底面和第四导杆17的顶面相配合;第二滑轮18侧面活动连接有第二连接柱19,第二连接柱19位于靠近第一支座1的一侧;
[0026]两个第一连接柱15均固定连接在置物板20的一侧,两个第二连接柱19均固定连接在置物板20的另一侧;
[0027]当需要更换压台10时,推动置物板20,置物板20带动第二滑轮18和第一滑轮14沿导杆移动,当移动到压台10正下方时,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预制板承载力检测装置,包括第一支座(1)、第二支座(2)和顶板(8),所述第一支座(1)和第二支座(2)均为L形,第一支座(1)和第二支座(2)上分别设置有用于放置预制板(7)的第一承压面(3)和第二承压面(4),所述第一支座(1)和第二支座(2)的顶面上分别固定连接有两个第一支撑柱(5)和两个第二支撑柱(6),第一支撑柱(5)和第二支撑柱(6)的顶面均固定连接在顶板(8)底面,所述顶板(8)底面设有液压柱(9),所述液压柱(9)下端设有压台(1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座(1)顶面固定连接有两个第一固定块(11),两个第一固定块(11)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一导杆(12)和第二导杆(13),所述第一导杆(12)和第二导杆(13)之间设有两个第一滑轮(14),所述第一滑轮(14)侧面活动连接有第一连接柱(15);所述第一支座(1)顶面对称设有两个第二固定块,两个第二固定块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三导杆(16)和第四导杆(17),所述第三导杆(16)和第四导杆(17)之间设有两个第二滑轮(18),所述第二滑轮(18)侧面活动连接有第二连接柱(19);两个第一连接柱(15)均固定连接在置物板(20)的一侧,两个第二连接柱(19)均固定连接在置物板(20)的另一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预制板承载力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导杆(12)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乔乔王云峰陈涛钱亮叶靖李冬冬张哲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城建检测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