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移液器吸头的防倒吸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406337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24 13:06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移液器吸头的防倒吸结构,包括:管嘴,所述管嘴上设有用于吸取液体的管口,所述管嘴呈倒锥形;管身,所述管身的一端与所述管嘴连接,且所述管身呈倒圆台状;连接部,所述连接部的一端设有开口,所述连接部的另一端与所述管身的另一端连接,且所述连接部上周向分布有多个凸棱;其中,还包括防倒吸结构,所述防倒吸结构设置于所述连接部内,用于防止液体倒吸。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有防倒吸结构,可以有效防止吸头进行吸液时导致液体倒吸进入移液器内,造成交叉污染,对实验造成影响,在进行防倒吸保护的同时,还可以给予吸力一定的缓冲,能够使吸头更加换缓慢的吸取液体,提高操作的便捷性。提高操作的便捷性。提高操作的便捷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移液器吸头的防倒吸结构


[0001]本技术属于移液器的
,尤其涉及一种移液器吸头的防倒吸结构。

技术介绍

[0002]移液器又称移液枪,是一种用于定量转移液体的器具。在医疗、药物、基因和蛋白质研究或者血液分析时,经常需要利用移液器在各种设备中来操纵实验样品,其利用移液器将一定量体积的液体吸入移液管内。
[0003]现有的移液器吸头为一次性耗材,需要经常更换,而且在使用移液器移液过程中,一旦操作失误,就会发生液体倒吸现象,液体倒吸进入移液器内,继续使用会污染其他液体,对实验造成影响,而且移液器属于精密仪器、造价昂贵,不易清理,液体倒吸也会导致一定的经济损失。
[0004]公开号为:CN213824872U的专利,其公开了一种移液器过滤吸头,包括本体、吸口、集液纹、接口、加厚部、限位筋、滤芯,所述的本体两端分别为吸口与接口,吸口一端本体侧壁设有集液纹,接口上延伸有导向沿,接口在本体内壁设有扣环,本体在接口一端侧壁设有加厚部,加厚部上环形设有若干限位筋,限位筋与接口之间的加厚部上环形一体式设有挡片,本体内壁环形设有两卡条,滤芯与卡条接触。
[0005]上述移液器过滤吸头通过设有安装滤芯来防止移液器接头污染,但是单纯采用滤芯结构防倒吸效果并不充足,在使用过程中一旦滤芯失效还是会导致液体倒吸,对实验造成影响,仍需加强。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移液器吸头的防倒吸结构,能够解决吸头内的液体倒吸到移液器内的问题。
[0007]本申请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移液器吸头的防倒吸结构,包括:管嘴,所述管嘴上设有用于吸取液体的管口,所述管嘴呈倒锥形;管身,所述管身的一端与所述管嘴连接,且所述管身呈倒圆台状;连接部,所述连接部的一端设有开口,所述连接部的另一端与所述管身的另一端连接,且所述连接部上周向分布有多个凸棱;其中,还包括防倒吸结构,所述防倒吸结构设置于所述连接部内,用于防止液体倒吸。
[0008]采用上述的一种移液器吸头的防倒吸结构,可以有效防止吸头进行吸液时导致液体倒吸进入移液器内,造成交叉污染,对实验造成影响,在进行防倒吸保护的同时,还可以给予吸力一定的缓冲,能够使吸头更加换缓慢的吸取液体,提高操作的便捷性。
[0009]进一步的,所述防倒吸结构包括:上防倒吸片,所述上防倒吸片的截面呈V型,所述上防倒吸片的外壁与所述连接部的内壁连接;下防倒吸片,所述下防倒吸片的截面呈倒V型,所述下防倒导流片的一端设有与所述上防倒吸片连接的连接杆,所述下防倒吸片与所述连接部之间具有空隙,且所述下防倒吸片的下表面还设有第一档环;防倒吸环,所述防倒吸环设置于所述上防倒吸片与所述下防倒吸片之间,所述防倒吸环的一端与所述上防倒吸
片的下表面连接,所述防倒吸环的另一端不与所述下防倒吸片接触,且所述防倒吸环的另一端上还设有第二档环;其中,所述防倒吸环与所述连接部的内壁之间形成回流空间,所述防倒吸环与所述连接杆之间形成通气空间,所述上防倒吸片上设有贯穿至通气空间的透气孔。
[0010]当液体倒吸的时候,通过透气孔、通气空间以及空隙产生气压实现液体的吸取,当液体通过空隙向会回流空间流动的时候,设置于上防倒吸片底部的防倒吸环就可以对液体进行阻挡,有效防止液体通过透气孔进入移液器内,大部分液体进入回流空间的状况为特殊情况,在一般情况下,倒吸的液体会受到下防倒吸片以及第一档环的阻挡,因为下防倒吸片为的截面为倒V型,液体倒吸时大部分都会被阻挡,只有小部分会通过空隙进入回流空间,进入空隙的一部分液体也会受到第一档环的阻挡,而且进入回流空间的液体也会因为重力的影响顺着下防倒吸片的上表面从空隙流下;当大量的液体涌入回流空间的时候首先会受到防倒吸环以及第二档环阻挡,其中剩余部分会继续进入回流空间并受到上防倒吸片和防倒吸环的阻挡,剩余部分中的少部分进入防倒吸环与连接杆之间的空间,但也会被防倒吸环的内壁吸附,最后流下,有效防止液体的倒吸,实现了防倒吸效果,对移液器起到保护作用。
[0011]进一步的:所述凸棱均匀设置于所述连接部的外壁上,且所述凸棱的下端面位于所述管身与所述连接部的连接处,所述凸棱的厚度从下往上逐渐减小。
[0012]在连接部的外部上设有若干凸棱既可以提高连接部的结构强度,而且,凸棱的下端面位于管身与连接部的连接处,这个部位正好是吸头最大容量时液体所在的最高液面,可以便于观察是否有较大误差。
[0013]进一步的,所述管嘴的外壁上设有若干集液环,所述集液环由多个向外凸起的环状体组成。
[0014]当使用管嘴、管口对液体进行吸取时,集液环可以提高对液体的粘性,是集液环始终与液体接触吸取,可以提高液体的吸取速度,可以实现快速吸取液体的操作,从而提高效率。
[0015]进一步的,所述管嘴、管身、连接部均为透明塑料材质。
[0016]管嘴、管身和连接部均为透明塑料材质,可以清楚的看到内部的液体,观察内部液体的情况,还可以便于吸取液体。
[0017]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8]1、通过设有防倒吸结构,可以有效防止吸头进行吸液时导致液体倒吸进入移液器内,造成交叉污染,对实验造成影响,在进行防倒吸保护的同时,还可以给予吸力一定的缓冲,能够使吸头更加换缓慢的吸取液体,提高操作的便捷性;
[0019]2、通过在连接部的外部上设有若干凸棱既可以提高连接部的结构强度,而且,凸棱的下端面位于管身与连接部的连接处,这个部位正好是吸头最大容量时液体所在的最高液面,可以便于观察是否有较大误差;
[0020]3、通过设有集液环,当使用管嘴、管口对液体进行吸取时,集液环可以提高对液体的粘性,是集液环始终与液体接触吸取,可以提高液体的吸取速度,可以实现快速吸取液体的操作,从而提高效率。
附图说明
[0021]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2是本技术的侧视图;
[0023]图3是图2中A

A方向的剖视图。
[0024]图中附图标记为:100、管嘴;110、管口;120、集液环;200、管身;300、连接部;310、开口;320、凸棱;400、防倒吸结构;410、上防倒吸片;411、透气孔;420、下防倒吸片;421、空隙;422、连接杆;423、第一档环;430、防倒吸环;431、第二档环;440、通气空间;450、回流空间。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0026]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本申请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且“第一”、“第二”等所区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移液器吸头的防倒吸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管嘴(100),所述管嘴(100)上设有用于吸取液体的管口(110),所述管嘴(100)呈倒锥形;管身(200),所述管身(200)的一端与所述管嘴(100)连接,且所述管身(200)呈倒圆台状;连接部(300),所述连接部(300)的一端设有开口(310),所述连接部(300)的另一端与所述管身(200)的另一端连接,且所述连接部(300)上周向分布有多个凸棱(320);其中,还包括防倒吸结构(400),所述防倒吸结构(400)设置于所述连接部(300)内,用于防止液体倒吸。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移液器吸头的防倒吸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倒吸结构(400)包括:上防倒吸片(410),所述上防倒吸片(410)的截面呈V型,所述上防倒吸片(410)的外壁与所述连接部(300)的内壁连接;下防倒吸片(420),所述下防倒吸片(420)的截面呈倒V型,所述下防倒导流片的一端设有与所述上防倒吸片(410)连接的连接杆(422),所述下防倒吸片(420)与所述连接部(300)之间具有空隙(421),且所述下防倒吸片(420)的下表面还设有第一档环(423);防倒吸环(430),所述防倒吸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著勋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卓胜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