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罗任植专利>正文

一种恒温衣内相变层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398237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20 09: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恒温衣内相变层。所述恒温衣内相变层包括:双层硅胶薄片;衣体轮廓压边线,所述衣体轮廓压边线设置于所述双层硅胶薄片的四周的边缘;肩部整体压合区,所述肩部整体压合区设置于所述双层硅胶薄片的顶部的左右两侧,所述肩部整体压合区位于所述衣体轮廓压边线的内部;灌注口,所述灌注口开设于所述衣体轮廓压边线的顶部的左右两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恒温衣内相变层,通过冲压装置直接将双层硅胶薄片叠加压合在一起,使之未压合区域自然形成管网通道,然后灌注相变材料,之后再使用硅胶专用粘胶对灌注口粘合封闭,随后直接在肩部将两片衣体粘接,制作工序简单,制作效率及成本更低,更利于工厂生产。更利于工厂生产。更利于工厂生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恒温衣内相变层


[0001]本技术涉及衣服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恒温衣内相变层。

技术介绍

[0002]衣裳,穿于人体起保护和装饰作用的制品,又称衣服,现代社会服装已成为多元化商品,更有装饰,修身的作用。
[0003]在高温夏季和低温冬季,一些人群必须要在户外或极端环境中活动,因不具备使用降温和取暖设施的条件而忍受酷暑和严寒煎熬,对身体造成会造成一定损伤。
[0004]目前出现了一些具有取暖和降温功能的衣服,有些虽然使用降温或取暖效果不错且使用便利舒适,但其内相变层制作方法繁琐、制作成本较高导致了其制作效率低。
[0005]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恒温衣内相变层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提供一种恒温衣内相变层,解决了现有的内相变层制作效率低、制作成本高的问题。
[0007]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的恒温衣内相变层,包括:双层硅胶薄片;
[0008]衣体轮廓压边线,所述衣体轮廓压边线设置于所述双层硅胶薄片的四周的边缘;
[0009]肩部整体压合区,所述肩部整体压合区设置于所述双层硅胶薄片的顶部的左右两侧,所述肩部整体压合区位于所述衣体轮廓压边线的内部;
[0010]灌注口,所述灌注口开设于所述衣体轮廓压边线的顶部的左右两侧,所述灌注口的底端贯穿所述衣体轮廓压边线和肩部整体压合区且延伸至所述肩部整体压合区的另一侧。
[0011]通过冲压装置直接将双层硅胶薄片叠加压合在一起,使之未压合区域自然形成管网通道,然后灌注相变材料,之后再使用硅胶专用粘胶对灌注口粘合封闭,随后直接在肩部将两片衣体粘接,制作工序简单,制作效率及成本更低,更利于工厂生产。
[0012]优选的,所述双层硅胶薄片的内部且位于所述衣体轮廓压边线和所述肩部整体压合区之间设置有封闭线。
[0013]优选的,所述封闭线包括纵向封闭线和横向封闭线,所述纵向封闭线的上下两端均与所述衣体轮廓压边线内表面的上下两侧连通。
[0014]优选的,所述横向封闭线的左右两端均与所述衣体轮廓压边线和所述纵向封闭线的一侧连接,所述横向封闭线的一端开设有豁口。
[0015]优选的,所述双层硅胶薄片的内部且位于所述衣体轮廓压边线、所述肩部整体压合区和封闭线之间设置有圆形压合区,所述圆形压合区的中间剪裁后形成压合边环。
[0016]优选的,所述双层硅胶薄片表面喷涂一层PU油墨保护层,用于增加衣体的光滑性、耐磨性、防渗性等性能,以增加其舒适感和使用寿命。
[0017]所述双层硅胶薄片一侧的表面设置有收纳袋,所述双层硅胶薄片的一侧设置有魔
术贴毛面,所述魔术贴毛面的一侧设置有收纳袋,所述收纳袋外表面的一侧设置有魔术贴刺面,所述魔术贴刺面的一侧与所述魔术贴毛面的一侧粘连。
[0018]优选的,所述收纳袋的内表面设置有分隔布,所述分隔布的一侧和所述收纳袋之间形成了第一收纳腔,所述分隔布的另一侧和所述收纳袋之间形成了第二收纳腔。
[0019]优选的,所述收纳袋外表面的一侧且位于所述第一收纳腔内表面的一侧设置有网格布。
[0020]通过在恒温衣内相变层上粘连收纳袋,收纳袋可对恒温衣内相变层进行收纳,方便携带,当在室外工作时遇到温度骤变时,便可将恒温衣内相变层从收纳袋中取出并穿上,避免气温突变,对工作人员造成伤害。
[0021]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技术提供的恒温衣内相变层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22]本技术提供一种恒温衣内相变层,通过冲压装置直接将双层硅胶薄片叠加压合在一起,使之未压合区域自然形成管网通道,然后灌注相变材料,之后再使用硅胶专用粘胶对灌注口粘合封闭,随后直接在肩部将两片衣体粘接,制作工序简单,制作效率及成本更低,更利于工厂生产。
附图说明
[0023]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恒温衣内相变层的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2为工作原理S1所示的双层硅胶薄片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3为工作原理S2所示的双层硅胶薄片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4为本技术提供的恒温衣内相变层的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5为图4所示的收纳袋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6为图5所示的收纳袋的外部结构侧视图。
[0029]图中标号:1、双层硅胶薄片,2、衣体轮廓压边线,3、肩部整体压合区, 4、灌注口,
[0030]5、封闭线,51、纵向封闭线,52、横向封闭线,53、豁口,
[0031]6、圆形压合区,7、压合边环,
[0032]8、收纳袋,9、魔术贴刺面,10、魔术贴毛面,11、第一收纳腔,12、第二收纳腔,13、网格布,14、分隔布。
具体实施方式
[0033]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34]第一实施例
[0035]请结合参阅图1、图2和图3,其中,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恒温衣内相变层的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工作原理S1所示的双层硅胶薄片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工作原理S2所示的双层硅胶薄片的结构示意图。恒温衣内相变层包括:双层硅胶薄片1;
[0036]衣体轮廓压边线2,所述衣体轮廓压边线2设置于所述双层硅胶薄片1的四周的边缘;
[0037]肩部整体压合区3,所述肩部整体压合区3设置于所述双层硅胶薄片1的顶部的左右两侧,所述肩部整体压合区3位于所述衣体轮廓压边线2的内部;
[0038]灌注口4,所述灌注口4开设于所述衣体轮廓压边线2的顶部的左右两侧,所述灌注
口4的底端贯穿所述衣体轮廓压边线2和肩部整体压合区3且延伸至所述肩部整体压合区3的另一侧。
[0039]双层硅胶薄片1压合封闭区域包括衣体轮廓压边线2、圆形压合区6、封闭线5和肩部整体压合区3,而未压合的管网通道区域,形成具有连通特征的管网通道用于容纳相变材料,通过灌注口4灌注的相变材料,为相变石蜡或相变石蜡微胶囊等相变材料,肩部整体压合区3按照间隔裁剪出一定数量的小孔用于透气。
[0040]在双层硅胶薄片表面喷涂一层如PU油墨等具有保护性质的保护层,用于增加衣体的光滑性、耐磨性、防渗性等性能,以增加其舒适感和使用寿命。
[0041]在前后面衣体腰部两侧按一定距离粘接系带或弹性纽扣等用于衣体两侧的连接以及使用者对衣体大小的调整,单面硅胶衣体由于肩部带有斜度,因此不便于一次性将前后面统一压合及裁剪,衣体前后面分开制作完成之后用硅胶专用粘胶在肩部将前后两面粘接成为整体。
[0042]所述双层硅胶薄片1的内部且位于所述衣体轮廓压边线2和所述肩部整体压合区3之间设置有封闭线5。
[0043]所述封闭线5包括纵向封闭线51和横向封闭线52,所述纵向封闭线51 的上下两端均与所述衣体轮廓压边线2内表面的上下两侧连通。
[0044]所述横向封闭线52的左右两端均与所述衣体轮廓压边线2和所述纵向封闭线51的一侧连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恒温衣内相变层,其特征在于,包括:双层硅胶薄片;衣体轮廓压边线,所述衣体轮廓压边线设置于所述双层硅胶薄片的四周的边缘;肩部整体压合区,所述肩部整体压合区设置于所述双层硅胶薄片的顶部的左右两侧,所述肩部整体压合区位于所述衣体轮廓压边线的内部;灌注口,所述灌注口开设于所述衣体轮廓压边线的顶部的左右两侧,所述灌注口的底端贯穿所述衣体轮廓压边线和肩部整体压合区且延伸至所述肩部整体压合区的另一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恒温衣内相变层,其特征在于,所述双层硅胶薄片的内部且位于所述衣体轮廓压边线和所述肩部整体压合区之间设置有封闭线。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恒温衣内相变层,其特征在于,所述封闭线包括纵向封闭线和横向封闭线,所述纵向封闭线的上下两端均与所述衣体轮廓压边线内表面的上下两侧连通。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恒温衣内相变层,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封闭线的左右两端均与所述衣体轮廓压边线和所述纵向封闭线的一侧连接,所述横向封闭线的一端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任植
申请(专利权)人:罗任植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