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全自动抗体孵育仪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398098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20 09: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全自动抗体孵育仪,包括主机外壳、移液组件、试剂管架、枪头架、摇床、控制线路和液体管道,移液组件包括移液臂、三轴运动模组,三轴运动模组带动移液臂在上下、左右、前后三个方向运动,移液臂上安装加样枪和液体排出口,液体排出口通过管道分别连接多组注射组件,摇床上排布多个抗体孵育槽,摇床外侧设置废液收集槽,废液收集槽通过管道连接到废液排出口接口位置,主机外壳上设置电源开关和显示屏控制器。该孵育仪能在一个设备中自动完成封闭、洗膜、一抗孵育、二抗孵育等步骤,节省大量的人工和时间,提高整个的实验效率和进展。率和进展。率和进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全自动抗体孵育仪


[0001]本技术涉及孵育仪
,尤其是一种全自动抗体孵育仪。

技术介绍

[0002]在研究蛋白相关的实验室里有许多实验涉及到各类抗体的免疫反应,这类实验中特异性抗体需要与承载有实验者特异性蛋白的膜等支持物接触反应,而且这类反应过程中,涉及到各类抗体的先后反应以及多次洗涤步骤,整个实验重复操作多,所需时间长。类似的实验如Western blot,抗体孵育过程一般有:封闭、封闭液回收、洗膜、一抗孵育、一抗回收、洗膜、二抗孵育、二抗回收、洗膜,最后抗体孵育过程结束。目前实验室普遍采用手动封闭、洗膜、一抗孵育、二抗孵育、洗膜等步骤,整个实验操作流程长,操作繁琐。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以上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在一个设备中自动完成封闭、洗膜、一抗孵育、二抗孵育等步骤的孵育仪,节省大量的人工和时间,提高整个的实验效率和进展。
[0004]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全自动抗体孵育仪,包括主机外壳、移液组件、试剂管架、枪头架、摇床、控制线路和液体管道,所述的移液组件安装在主机外壳内的上方,移液组件包括移液臂、三轴运动模组,三轴运动模组带动移液臂在上下、左右、前后三个方向运动,移液臂上安装加样枪和液体排出口,所述的液体排出口通过管道30分别连接多组注射组件,所述的摇床、枪头架和试剂管架设置于主机外壳内的下方,所述的摇床上排布多个抗体孵育槽,所述的抗体孵育槽包括槽体、槽体底部和尖嘴型的倾倒口,槽体底部与倾倒口相对的另一端设置回收凹槽,所述的摇床外侧正对倾倒口处设置废液收集槽,主机外壳下方设置废液排出口接口,废液收集槽通过管道连接到废液排出口接口位置,外部接废液收集瓶,主机外壳上设置电源开关和显示屏控制器。
[0005]进一步,所述的主机外壳上铰接有主机玻璃罩。
[0006]进一步,所述的主机玻璃罩上安装有液压支撑杆,液压支撑杆一端固定在主机玻璃罩上,另一端支撑于主机外壳上。
[0007]进一步,所述的注射组件包括注射泵和电磁阀,注射组件设为两组,一组注射组件用于输送试剂,另一组用于输送洗涤液。
[0008]进一步,用于输送试剂的试剂管道和用于输送洗涤液的洗涤液管道分别通过设置于主机外壳上的试剂管道接口和洗涤液管道接口与外部容器连接。
[0009]进一步,所述的主机外壳底部靠近试剂管架的位置处设置废枪头排出口,所述的废枪头排出口为斜坡结构。
[0010]进一步,所述的倾倒口和槽体底部边缘为圆弧边角结构,减少液体挂壁。
[0011]进一步,所述的显示屏控制器卡在卡槽中。
[0012]进一步,所述的主机外壳上设置开门卡扣。
[0013]进一步,所述的试剂管架采用半导体制冷型,保证抗体活性。
[0014]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的一种全自动抗体孵育仪,其有益效果是:
[0015]1.采用加样枪和注射泵分别加注抗体和洗涤液的设计,大大减少整个实验过程中枪头的使用数量,从而减少枪头架尺寸,压缩设备大小,减少设备占地面积。
[0016]2.存放抗体的试剂管架采用半导体制冷,低温存放抗体,保证抗体活性。
[0017]3.显示屏控制器卡在卡槽中,可以向上翻转,适合站立者的视角,观看和操作更舒适。
[0018]4.抗体孵育槽采用船型设计,设计尖嘴型的倾倒口,每个过程完毕,摇床带动抗体孵育槽向倾倒口一端倾斜,直到将抗体孵育槽中废液倒入废液收集槽中,为此,简单快捷的排出废液。
[0019]5.抗体孵育槽内设置回收凹槽,抗体孵育槽内壁边角以及倾倒口均采用圆弧圆角设计,减少挂液现象的出现,有效回收抗体,提高每次洗涤液的清洗效率。
[0020]6.废液收集槽通过管道连接到废液排出口接口位置,并接到外置的废液收集瓶中,废液由于重力自由流到外置废液收集瓶中,减少其他附件。
[0021]7.设备主机采用透明有机玻璃罩,方便实验者随时查看设备内部运行状态。
附图说明
[0022]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
[0023]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2是本技术的内侧面结构示意图;
[0025]图3是本技术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26]图4是抗体孵育槽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中:1.废液排出口接口、2.废液收集槽、4.抗体孵育槽、5.移液组件、6.液体排出口、7.三轴运动模组、8.主机外壳、10.液压支撑杆、11.控制线路、12.移液臂、13.主机玻璃罩、14.加样枪、15.摇床、17.枪头架、18.试剂管架、20.开门卡扣、21.显示屏控制器、22.电源开关、23.试剂管道接口、24.洗涤液管道接口、25.试剂管道、26.洗涤液管道、28.注射泵、29.电磁阀、30.管道。31.废枪头排出口、32.回收凹槽、33.槽体、35.槽体底部、37.倾倒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28]现在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技术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技术有关的构成。
[0029]如图1

4所示的一种全自动抗体孵育仪,包括主机外壳8、移液组件5、试剂管架18、枪头架17、摇床15、控制线路11和液体管道,移液组件5安装在主机外壳8内的上方,移液组件5包括移液臂12、三轴运动模组7(自动化生产设备中最常用的驱动元件),三轴运动模组7带动移液臂12在上下、左右、前后三个方向运动,移液臂12安装于Z轴模组,Z轴模组安装于Y轴模组上,Y轴模组安装于X轴模组,移液臂12上安装加样枪14和液体排出口6,液体排出口6通过管道30分别连接多组注射组件,摇床15、枪头架17和试剂管架18设置于主机外壳8内的下方,摇床15上排布多个抗体孵育槽4,抗体孵育槽4包括槽体33、槽体底部35和尖嘴型的倾倒口37,倾倒口37和槽体底部35边缘为圆弧边角结构,减少液体挂壁,槽体底部35与倾倒口
37相对的另一端设置回收凹槽32,摇床15外侧正对倾倒口37处设置废液收集槽2,主机外壳8下方设置废液排出口接口1,废液收集槽2通过管道连接到废液排出口接口1位置,外部接废液收集瓶,主机外壳8上设置电源开关22和显示屏控制器21,显示屏控制器21卡在卡槽中。
[0030]主机外壳8上铰接有主机玻璃罩13,主机玻璃罩13上安装有液压支撑杆10,液压支撑杆10一端固定在主机玻璃罩13上,另一端支撑于主机外壳8上。
[0031]注射组件包括注射泵28和电磁阀29,注射组件设为两组,一组注射组件用于输送试剂,另一组用于输送洗涤液,用于输送试剂的试剂管道和用于输送洗涤液的洗涤液管道分别通过设置于主机外壳8上的试剂管道接口23和洗涤液管道接口24与外部容器连接。
[0032]主机外壳8底部靠近试剂管架18的位置处设置废枪头排出口31,废枪头排出口31为斜坡结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全自动抗体孵育仪,其特征是:包括主机外壳(8)、移液组件(5)、试剂管架(18)、枪头架(17)、摇床(15)、控制线路(11)和液体管道,所述的移液组件(5)安装在主机外壳(8)内的上方,移液组件(5)包括移液臂(12)、三轴运动模组(7),三轴运动模组(7)带动移液臂(12)在上下、左右、前后三个方向运动,移液臂(12)上安装加样枪(14)和液体排出口(6),所述的液体排出口(6)通过管道(30)分别连接多组注射组件,所述的摇床(15)、枪头架(17)和试剂管架(18)设置于主机外壳(8)内的下方,所述的摇床(15)上排布多个抗体孵育槽(4),所述的抗体孵育槽(4)包括槽体(33)、槽体底部(35)和尖嘴型的倾倒口(37),槽体底部(35)与倾倒口(37)相对的另一端设置回收凹槽(32),所述的摇床(15)外侧正对倾倒口(37)处设置废液收集槽(2),主机外壳(8)下方设置废液排出口接口(1),废液收集槽(2)通过管道连接到废液排出口接口(1)位置,外部接废液收集瓶,主机外壳(8)上设置电源开关(22)和显示屏控制器(2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全自动抗体孵育仪,其特征是:所述的主机外壳(8)上铰接有主机玻璃罩(13)。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全自动抗体孵育仪,其特征是: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万杰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斯成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