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有可翻折行走平台的人员吊笼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397696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20 09:45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机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带有可翻折行走平台的人员吊笼。已有的擦窗机、人员吊篮等常规的检修工具无法满足位于地下空间顶部设备的检修需求,需专门设计一套载人装置,以便使检修人员能突破吊笼空间限制、接触到需要检修的设备。本装置吊笼为长方体框架式结构,四个侧面中三面有横梁或板状固定结构,一面为翻折行走平台;底面为站立平面;顶面镂空,固定安装中心吊耳;吊笼与翻折行走平台通过行走平台连接吊耳和插销结构连接。本吊笼的翻折展开和回收,不需使用液压、电动等非人力的驱动部件,完全人工操作,简单可靠,不会出现需要复杂维修的故障,紧急情况下只需一个人即可完成一般故障的处理、恢复可用。恢复可用。恢复可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带有可翻折行走平台的人员吊笼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机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带有可翻折行走平台的人员吊笼。

技术介绍

[0002]秦山第三核电厂的海水泵房前池区域为混凝土浇筑的中空结构,人员行走及设备平台所在地面设计有长1.1m
×
宽1.1m的人孔,供检修人员进入地面下方空间内实施检修任务,人孔所在的空间顶部为厚度1m的混凝土浇筑顶面。在该检修空间的顶部(即地下空间的天花板)安装有外加电流阴极保护系统的接线盒,这些接线盒距离人孔有1.5m

3m左右的距离,距离前池的底面高度18m,四周为垂直方向的混凝土墙壁,形成大型的地下井道空间。
[0003]已有的擦窗机、人员吊篮等常规的检修工具无法满足这些接线盒的检修需求,需专门设计一套载人装置,该载人装置需满足操作人员在竖直方向上下运行和悬停、在水平方向有一定的行走空间,以便使检修人员能突破吊笼空间限制、接触到需要检修的接线盒。本吊笼即为该需求所设计,将常规的长方体型人员吊笼进行改进,一侧开口,装配可翻折展开和回收的人员行走平台供操作人员从吊笼内走出完成需要的操作。

技术实现思路

[0004]1、目的: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设计开发一件带有可翻折展开和回收的人员行走平台的吊笼设备,该设备用于给从悬挂的吊笼内走出一定距离完成特定的操作人员提供辅助。
[0006]2、技术方案:
[0007]一种带有可翻折行走平台的人员吊笼,吊笼为长方体框架式结构,四个侧面中三面有横梁或板状固定结构,一面为翻折行走平台;底面为站立平面;顶面镂空,固定安装中心吊耳;吊笼与翻折行走平台通过行走平台连接吊耳和插销结构连接。
[0008]所述的吊笼顶部或侧面固定安装定滑轮,与定滑轮同一侧面安装手摇机构。
[0009]所述的翻折行走平台远端固定安装行走平台远端吊耳。
[0010]所述的可伸缩式护栏设置金属链连接,底部固定安装行走平台踢脚板。
[0011]所述的手摇机构的轮式部件上缠绕钢丝绳,钢丝绳绕过定滑轮,连接至行走平台远端吊耳,通过手摇部件释放回收。
[0012]所述的可伸缩式护栏上设置限位结构。
[0013]3、效果:
[0014]该吊笼在起降机构的控制下,配合具有导向限位功能的轨道式结构,悬停在某一高度时,可由吊笼内乘坐人员通过双手同时操作手摇机构释放钢丝绳完成行走平台的翻折展开,建立人员在水平方向的行走条件,以到达距离吊笼一定距离的水平方向位置;逐个拉起伸缩式护栏后,人员可走出一定的距离完成需要的操作;操作完成后,人员可逐个收起护栏、回到吊篮内,通过手摇机构收起钢丝绳完成行走平台的回收。最终由起降机构将吊笼连同乘坐人员一起送回至原平面位置。
[0015]本吊笼的翻折展开和回收,不需使用液压、电动等非人力的驱动部件,完全人工操作,简单可靠,不会出现需要复杂维修的故障,紧急情况下只需一个人即可完成一般故障的处理、恢复可用。
附图说明
[0016]图1展开状态的吊笼
[0017]图2折叠状态的吊笼
[0018]图3防护栏升起状态的人员行走平台
[0019]图4防护栏收起状态的人员行走平台
[0020]图中:1、中心吊耳;2、定滑轮;3、手摇机构;4、站立平面;5、行走平台连接吊耳;6、可伸缩式护栏;7、行走平台的踢脚板;8、行走平台远端吊耳。
具体实施方式
[0021]本吊笼设计为长方体型框架结构式,吊笼四个侧面中三面有横梁或板的结构作为人员防护,一面安装可翻折展开和回收的人员行走平台;底面为人员站平面4,设计为板式结构,也可以用网状或格栅结构;顶面镂空,安装1个或多个中心吊耳1用于升降机构的吊钩等连接吊笼、控制吊笼的升降。
[0022]吊笼本体与翻折行走平台通过行走平台连接吊耳5和插销结构连接,吊笼上安装有定滑轮2和手摇结构3,行走平台的远端设置行走平台远端吊耳8和插销结构,使用钢丝绳连接定滑轮2、手摇机构3、行走平台远端吊耳8,通过手摇机构3释放和卷起钢丝绳实现行走平台的翻折展开和回收。
[0023]行走平台上设置可伸缩的护栏6,平台翻折展开后可人工拉起护栏达到需要的防护高度满足人员防护要求;人员返回吊笼内的过程中也可人工收回护栏,使平台可整体回收入吊笼内。行走平台远端两侧护栏上设置金属链连接,防止人员跨出平台,起到保护作用。护栏底部设置行走平台的踢脚板7,防止人员以外滑倒、从护栏的空隙中跌落。
[0024]吊笼的提升、下放和悬停,可由卷筒式或电动葫芦式龙门吊配合执行,也可由具有类似起降控制功能的机械设备配合执行。
[0025]图1为本行走平台处于翻折展开状态的吊笼。图中,部件1为吊笼的吊耳,即连接龙门吊等升降机构的部件,可根据吊笼实际尺寸设计为1个或多个吊耳。仅使用1个吊耳时,吊耳可在吊笼顶面的中心处;使用多个吊耳时,吊耳可在吊笼顶面四周的结构上,以方便吊运和保证吊笼稳定性为主。
[0026]图1中,定滑轮2,手摇机构3,行走平台远端吊耳8,均设计为2个或多个,这三处通过钢丝绳连接,钢丝绳缠绕在手摇机构3的轮式部件上,绕过定滑轮2,连接至行走平台远端吊耳8。通过同向转动手摇结构3来释放和回收钢丝绳,实现对行走平台的翻折展开和回收。行走平台回收后,吊笼的状态如图2。
[0027]图1中,站立平面4为乘坐人员站立平面,可使用板式结构、网状结构、格栅式结构等,以保证人员站立安全为主。
[0028]图1中,行走平台连接吊耳5,设计为2个或多个,在吊笼本体结构4和行走平台上均设计有配套的吊耳结构,通过插销穿插连接,满足行走平台翻折展开和回收时的转动需求。
吊耳的结构形式可见图3和图4。
[0029]图1中,可伸缩式护栏6为可伸缩式护栏,根据防护要求和吊笼内部空间设计相应的尺寸,拉起时可防止平台的人员从平台上滑落,需要回收行走平台时则可缩回护栏。护栏上可增设限位结构,在护栏拉起后卡住,防止拉起的护栏部分在重力作用下缩回。行走平台远离吊笼的一端,护栏上可设置防护链条跨接在平台两侧的护栏上,以防止人员跨出行走平台。
[0030]图1中,行走平台的踢脚板7,高度按相应的标准设计,长度与行走平台相同,焊接在行走平台上,也可通过铆接等方式固定在行走平台上。
[0031]本吊笼使用时,配合具有导向限位作用的框架结构,先将导向框架结构预先放置在需要的位置和角度并固定好,在安全区域完成翻折行走平台与吊笼本体的连接组合、钢丝绳与行走平台远端吊耳5的连接,人员进入吊笼内摇动手摇机构3的手柄,收起钢丝绳将翻折行走平台收入吊笼内。在升降机构的带动下,沿竖直方向将本吊笼放入导向框架内限定翻折行走平台的展开方向,由升降机构将吊笼移动至预定的位置后悬停,吊笼内乘坐人员摇动手摇机构3的手柄释放缠绕的钢丝绳使翻折行走平台展开至水平方向建立行走工作平台。人员从吊笼内走出的同时逐个拉起平台两侧的护栏。完成相应的工作后,再逐个收起护栏,返回吊笼内,转动手摇机构3的手柄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有可翻折行走平台的人员吊笼,其特征在于:吊笼为长方体框架式结构,四个侧面中三面有横栏或板状固定结构,一面为翻折行走平台;底面为站立平面(4);顶面镂空,固定安装中心吊耳(1);吊笼与翻折行走平台通过行走平台连接吊耳(5)和插销结构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有可翻折行走平台的人员吊笼,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吊笼顶部或侧面固定安装定滑轮(2),与定滑轮(2)同一侧面安装手摇机构(3)。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有可翻折行走平台的人员吊笼,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翻折行走平台远端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江锋赵卫东陶钧张维金辉边春华
申请(专利权)人:中核核电运行管理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