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宽范围输入低功耗开关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397079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20 09: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宽范围输入低功耗开关电路,主要内容为:包括按键开关P1、MOS管Q1、MOS管Q2、MOS管Q3、电阻R1、电阻R2、电阻R3、电阻R4、电阻R5、电阻R6、电容C1、双二极管SD1和单片机MCU,所述按键开关P1引脚1、电阻R1上端和MOS管Q1漏极都与电源输入VCC_IN连接,MOS管Q1源极与电源输出VCC_OUT连接,电阻R1下端和MOS管Q1栅极都与MOS管Q2漏极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窄范围输入电压以及功耗的问题,在保证宽范围电压输入的前提下,降低了功耗,增加了同等能量供电的情况下整个系统的工作时间。同等能量供电的情况下整个系统的工作时间。同等能量供电的情况下整个系统的工作时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宽范围输入低功耗开关电路


[0001]本技术涉及开关电路
,具体地说,特别涉及一种宽范围输入低功耗开关电路。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市场上的主流开关基本都是使用集成芯片,但是集成芯片的工作电压范围比较小,在电路设计时外接匹配电路,才能符合此种芯片的输入电压要求,这就导致整个模块的功耗增加,在使用电池供电时,整个系统的工作时间大打折扣,满足不了对时间的技术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公开了一种宽范围输入低功耗开关电路,其解决了窄范围输入电压以及功耗的问题,在保证宽范围电压输入的前提下,降低了功耗,增加了同等能量供电的情况下整个系统的工作时间。
[0004]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宽范围输入低功耗开关电路,包括按键开关P1、MOS管Q1、MOS管Q2、MOS管Q3、电阻R1、电阻R2、电阻R3、电阻R4、电阻R5、电阻R6、电容C1、双二极管SD1和单片机MCU,所述按键开关P1引脚1、电阻R1上端和MOS管Q1漏极都与电源输入VCC_IN连接,所述MOS管Q1源极与电源输出VCC_OUT连接,所述电阻R1下端和MOS管Q1栅极都与MOS管Q2漏极连接,所述电阻R2左端和电阻R5左端都与按键开关P1引脚2连接,所述电阻R2右端与双二极管SD1左上端连接,所述双二极管SD1左下端与单片机MCU的I/O2口连接,所述双二极管SD1右端、电容C1上端和电阻R3上端都与MOS管Q2栅极连接,所述电容C1下端、电阻R3下端和MOS管Q2源极都接地,所述电阻R4左端与电源引脚VCC_1连接,所述电阻R4右端和MOS管Q3漏极都与单片机MCU的I/O1口连接,所述电阻R5右端和电阻R6上端都与MOS管Q3栅极连接,所述电阻R6下端和MOS管Q3源极都接地。
[0005]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单片机MCU采用ST公司生产的STM32F103芯片。
[0006]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单片机MCU内设有时钟电路和复位电路。
[0007]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MOS管Q1采用IRF7805Z场效应管。
[0008]本技术通过控制MOS管Q1的开关来控制电源的输出,同时为了保证宽范围电压的输入,使用双二极管SD1、电阻R1、电阻R2、电阻R3、电容C1以及另一个MOS管Q2来控制MOS管Q1的栅极,当按键开关P1按下后使用单片机MCU的I/O2口控制MOS管Q1的栅极,释放按键开关P1,保证了电源的持续输出;同时将一路信号引入单片机MCU的I/O1口作为触发信号,当再次按动按键开关P1时,系统根据此时的状态判断是否关机。
[0009]本技术工作原理如下所述:
[0010](1)输入电压为VCC_IN,输出电压为VCC_OUT,本技术通过控制MOS管Q3的通断
作为开关电源的输出开关控制;
[0011](2)在按键开关P1断开时,MOS管Q3为断开状态,此时输出电压VCC_OUT输出电压为0;
[0012](3)当开关按键开关P1闭合时,电阻R2的左端电压为输入电压VCC_IN,电流流经过电阻R2、双二极管SD1及电阻R3到地,此时电阻R3两端的电压为高电平,打开MOS管Q2,则MOS管Q1的栅极为低电平,MOS管Q1导通,输出电压VCC_OUT输出电压;
[0013](4)同时通过电阻R5和电阻R6分压,此时MOS管Q3的栅极为高电平,打开MOS管Q3,将低电平信号输出给单片机MCU的I/O2口记录此时的状态;
[0014](5)单片机MCU的I/O2口工作以后输出信号至单片机MCU的I/O1口,保证MOS管Q2一直处于打开状态,保证MOS管Q1持续输出电压,维持整个系统的状态,此时便可松开按键开关P1,电阻R2、电阻R5和电阻R6均为电压,也就没有能量损耗,降低了功耗;
[0015](6)再次按下按键开关P1,则单片机MCU的I/O2口根据记录的状态停止单片机MCU的I/O1口的输出,此时松开按键开关P1,则MOS管Q2为低电平,则MOS管Q1的栅极为高电平,MOS管Q1输出为0,整个系统断电。
[0016]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解决了窄范围输入电压以及功耗的问题,在保证宽范围电压输入的前提下,降低了功耗,增加了同等能量供电的情况下整个系统的工作时间。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的电路原理图。
[0018]附图标记说明:
[0019]P1:按键开关,VCC_IN:输入电压,VCC_OUT:输出电压,VCC_1:电源电压,R1、R2、R3、R4、R5、R6:电阻,C1:电容,Q1、Q2、Q3:MOS管,SD1:双二极管,MCU:单片机。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描述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
[0021]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所附图中示意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限定条件,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技术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技术所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得能涵盖的范围内。
[0022]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
技术实现思路
下,当亦视为本技术可实施的范畴。
[0023]如图1所示,其示出了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如图所示,本技术公开的一种宽范围输入低功耗开关电路,包括按键开关P1、MOS管Q1、MOS管Q2、MOS管Q3、电阻R1、电阻R2、电阻R3、电阻R4、电阻R5、电阻R6、电容C1、双二极管SD1和单片机MCU,所述按键开关P1引脚1、电阻R1上端和MOS管Q1漏极都与电源输入VCC_IN连接,所述MOS管Q1源极与电源输出VCC_OUT连接,所述电阻R1下端和MOS管Q1栅极都与MOS管Q2漏极连接,所述电阻R2左端和电
阻R5左端都与按键开关P1引脚2连接,所述电阻R2右端与双二极管SD1左上端连接,所述双二极管SD1左下端与单片机MCU的I/O2口连接,所述双二极管SD1右端、电容C1上端和电阻R3上端都与MOS管Q2栅极连接,所述电容C1下端、电阻R3下端和MOS管Q2源极都接地,所述电阻R4左端与电源引脚VCC_1连接,所述电阻R4右端和MOS管Q3漏极都与单片机MCU的I/O1口连接,所述电阻R5右端和电阻R6上端都与MOS管Q3栅极连接,所述电阻R6下端和MOS管Q3源极都接地。
[0024]优选的,所述单片机MCU采用ST公司生产的STM32F103芯片。
[0025]优选的,所述单片机MCU内设有时钟电路和复位电路。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宽范围输入低功耗开关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按键开关P1、MOS管Q1、MOS管Q2、MOS管Q3、电阻R1、电阻R2、电阻R3、电阻R4、电阻R5、电阻R6、电容C1、双二极管SD1和单片机MCU,所述按键开关P1引脚1、电阻R1上端和MOS管Q1漏极都与电源输入VCC_IN连接,所述MOS管Q1源极与电源输出VCC_OUT连接,所述电阻R1下端和MOS管Q1栅极都与MOS管Q2漏极连接,所述电阻R2左端和电阻R5左端都与按键开关P1引脚2连接,所述电阻R2右端与双二极管SD1左上端连接,所述双二极管SD1左下端与单片机MCU的I/O2口连接,所述双二极管SD1右端、电容C1上端和电阻R3上端都与MOS管Q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侯庆志陈浩张博超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睿维申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