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离心风机用进风口圈及应用其的离心风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396662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20 09: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离心风机用进风口圈及应用其的离心风机,进风口圈包括:包括:导流圈;整流网,连接在所述导流圈的内周壁上;所述整流网包括:固定环,至少包括沿所述导流圈的径向自内向外依次间隔设置的第一固定环和第二固定环;导流条,包括沿所述导流圈的周向间隔分布的第一导流条和第二导流条,各第一导流条和第二导流条的外端均与所述导流圈相连;各所述第一导流条的内端均与所述第一固定环连接,并整体呈辐射状布置;各所述第二导流条的内端均与所述第二固定环连接,并整体呈辐射状布置。在整流网的中部区域,仅是通过第一导流条与第一固定环连接,避免了过多导流条拥堵在整流网的中部区域造成该处区域的通气孔过小而出现阻流问题,保证了整流网的整体整流效果。果。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离心风机用进风口圈及应用其的离心风机


[0001]本技术涉及离心风机
,尤其涉及一种离心风机用进风口圈及应用其的离心风机。

技术介绍

[0002]离心风机是一种重要的送风装置。由于离心风机本身进气方式不像轴流风机一样均匀进气,特别是安装在风机架箱体内后,进气区域存在较明显的漩涡,流动漩涡产生的噪声较大。
[0003]为了对离心风机的进气区域的烟气流进行导流、降低该处的流动漩涡产生的噪声,申请号为CN201920015837.1(授权公告号为CN209704924U)中国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用于离心风机的集流器,包括导流圈,导流圈包括圆环状的固定圈和导流部,导流部的内侧设置导流网,导流网包括多条径向向外呈辐射状布置的导流条和用于将各条导流条连接成整体的固定环。设置的导流网可起到整流、破涡以及对油烟过滤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风机系统的整体性能。
[0004]但上述专利的中导流圈(进风口圈)还具有一定的不足,首先,上述专利中导流网的导流条径向向外呈辐射状布置,所有导流条的内端均是连接在位于最内侧的固定环上,这就不可避免地造成该固定环附近处于的网孔过密,其阻流问题明显大于对气流的整流效果,因而,上述导流网结构未能有效改善进风口进气不均的情况,网孔过密的部分区域仍存在较明显的大型偏心漩涡,产生较大噪音,气动损失严重;其次,参见图5,为了防止运输或者运行过程中叶轮跳动过大磨蹭到,导流圈10与叶轮30的前部端圈之间设置了较大间隙A,而气流经过时流动截面突然变大,容易带来较大的流体边界层分离损失,尤其是,较大间隙也使得叶轮外侧高压气流容易通过此间隙泄露到内侧,增加了进气阻力及噪音。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所要解决的第一个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现状,提供一种能有效避免气流在整流网局部区域出现阻流问题,从而保证整流网的整体上的整流效果的离心风机用进风口圈。
[0006]本技术所要解决的第二个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现状,提供一种能有效改善气流经进风口圈后因突扩导致的流体边界层分离损失的离心风机用进风口圈。
[0007]本技术所要解决的第三个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现状,提供一种能有效阻隔叶轮外侧高压气流经由进风口圈的后侧间隙向内部回流,进而降低进气阻力及噪音的进风口圈。
[0008]本技术所要解决的第四个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现状,提供一种应用上述进风口圈的离心风机。
[0009]本技术解决上述第一个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离心风机用进风口圈,用于设置在离心风机的进风口处,包括:
[0010]导流圈;
[0011]整流网,连接在所述导流圈的内周壁上;
[0012]其特征在于,所述整流网包括:
[0013]固定环,至少包括沿所述导流圈的径向自内向外依次间隔设置的第一固定环和第二固定环;
[0014]导流条,至少包括沿所述导流圈的周向间隔分布的第一导流条和第二导流条,各第一导流条和第二导流条的外端均与所述导流圈相连;各所述第一导流条的内端均与所述第一固定环连接,并整体呈辐射状布置;各所述第二导流条的内端均与所述第二固定环连接,并整体呈辐射状布置。
[0015]为了提高整流网的整体强度以及沿导流圈径向形成尽可能多的通气孔,所述固定环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二固定环外侧的第三固定环,所述第三固定环与所述第一导流条及第二导流条均相连接。
[0016]为了尽可能地与进气口的进气状态相匹配,保证整流效果,各所述导流条与所述固定环共同限定出供气流通过的通气孔,所述整流网上的通气孔沿所述导流圈的径向自外向内依次减小。可以使不均匀来流受到不同程度的整流效果,如,在导流圈的外周区域等流量大的地方通气孔相对较疏一些,在导流圈的外周区域等流量小的地方通气孔相对疏一些,使得通过进风口圈的气流流动状态得到较有针对性地改善,更加均匀地进入叶轮,提高整机运行效率。在优选方案中,在整流网与环形壁的内周壁上接合位置可形成自然的涡发生器,利用涡发生器形成局部小涡流可以减少集流器到叶轮前端截面突然变化导致的流体边界层分离,进一步降低损失,减少噪音。
[0017]为了保证进气口中部区域气流的均匀性,所述第一固定环、第二固定环以及所述第一导流条共同限定出第一通气孔,所述第二固定环、第三固定环、第一导流条以及第二导流条共同限定出第二通气孔,各所述第一通气孔的通气孔大小与所述第二通气孔的通气孔大小基本一致。
[0018]本技术解决上述第二个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沿着所述导流圈的中心轴线形成相反的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油烟流动路径沿所述第二方向,所述导流圈包括导流圈本体以及自导流圈本体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的环形壁,所述整流网连接在所述环形壁的内周壁上,且两者接合位置邻近所述环形壁的端口。
[0019]上述整流网的结构设计,可以使得整流网与环形壁的内周壁连接位置形成自然的涡发生器,利用涡发生器形成局部小涡流可以减少导流圈到叶轮前端截面突然变化导致的流体边界层分离,进一步降低损失,减少噪音。
[0020]本技术解决上述第三个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所述整流网整体呈截头圆锥形、并且沿着第一方向口径逐渐减小。向来流方向凸起的整流网能够提前产生小的分离涡,一方面减缓由于突扩导致的速度突然下降,另一方面分离出来的涡用于掺混边界层,使得边界层附近流体微团获得更大的旋转动量,形成附加涡边界层,涡由于惯性的作用略微保持原来轨迹朝后继续旋转运动,使得原来的边界层可以在涡的作用下延续一段距离,减少了突扩对于流体通道的影响,减少拐角处的负压以及损失。尤其是,边界层附近更大能量的流体微团也可以阻隔部分回流,减少叶轮外部高压气流往内部流动,进一步提升效率,降低噪音。
[0021]作为改进,所述导流条的横截面为椭圆形或环形跑道形。上述结构设计,既减少了迎风面冲击损失,又利用椭圆形或者环形跑道形的长边增加整流效果,同时因为长轴方向导流使得油烟气体接触壁面的时间比同进风面积下圆截面的增加(长轴方向比圆半径长),所以滤油效果明显增加。
[0022]本技术解决上述第四个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0023]一种应用上述离心风机用进风口圈的离心风机,包括蜗壳,蜗壳上具有进风口,上述的进风口圈连接在所述蜗壳的进风口处。
[002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导流圈内的整流网是采用第一导流条、第二导流条与对应的固定环连接构成了疏密不一的网状结构,其中,在整流网的中部区域,仅是通过第一导流条与第一固定环连接,避免了过多导流条拥堵在整流网的中部区域造成该处区域的通气孔过小而出现阻流问题,保证了整流网的整体整流效果。在优选方案中,整流网上的通气孔是沿导流圈的径向自外向内依次减小,可以使不均匀来流受到不同程度的整流效果,如,在导流圈的外周区域等流量大的地方通气孔相对较疏一些,在导流圈的外周区域等流量小的地方通气孔相对疏一些,使得通过进风口圈的气流流动状态得到较有针对性地改善,更加均匀地进入叶轮,提高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离心风机用进风口圈,用于设置在离心风机的进风口处,包括:导流圈(10);整流网(20),连接在所述导流圈(10)的内周壁上;其特征在于,所述整流网(20)包括:固定环,至少包括沿所述导流圈(10)的径向自内向外依次间隔设置的第一固定环(211)和第二固定环(212);导流条,至少包括沿所述导流圈(10)的周向间隔分布的第一导流条(221)和第二导流条(222),各第一导流条(221)和第二导流条(222)的外端均与所述导流圈(10)相连;各所述第一导流条(221)的内端均与所述第一固定环(211)连接,并整体呈辐射状布置;各所述第二导流条(222)的内端均与所述第二固定环(212)连接,并整体呈辐射状布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心风机用进风口圈,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环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二固定环(212)外侧的第三固定环(213),所述第三固定环(213)与所述第一导流条(221)及第二导流条(222)均相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离心风机用进风口圈,其特征在于:各所述导流条与所述固定环共同限定出供气流通过的通气孔,所述整流网(20)上通气孔的尺寸沿所述导流圈(10)的径向自外向内依次减小。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离心风机用进风口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环(211)、第二固定环(212)以及所述第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民旺吴灵辉程阳林陈旭斌马志豪雷改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方太厨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