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高炉煤气精脱硫的干法脱硫化氢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396620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20 09:42
一种用于高炉煤气精脱硫的干法脱硫化氢设备,属于钢铁高炉煤气深度净化技术领域。包括脱硫单元、干法脱硫剂、脱硫单元间连接装置、系统入口管、上部脱硫单元入口管、下部脱硫单元入口管、脱硫单元入口支管、脱硫单元出口支管、上部脱硫单元出口管、下部脱硫单元出口管、系统出口管。优点在于:采用该种工艺设备在不改变系统阻力降的情况下,将干法脱硫设备的占地尺寸减少75%,极大得有利于干法脱硫设施的总图布置;同时,采用该种工艺设备可以保证各脱硫单元之间的脱硫负荷平衡。脱硫单元之间的脱硫负荷平衡。脱硫单元之间的脱硫负荷平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高炉煤气精脱硫的干法脱硫化氢设备


[0001]本技术属于钢铁厂高炉煤气深度净化
,特别涉及一种用于高炉煤气精脱硫的干法脱硫化氢设备。

技术介绍

[0002]高炉煤气精脱硫技术,在TRT前将高炉煤气中的COS通过催化剂催化水解为H2S,H2S在TRT后,通过无机硫脱除技术进行脱除。H2S采用干法脱硫工艺,脱硫效率高,脱硫后煤气中的H2S含量远低于环保标准,但是干法脱硫塔数量多,导致系统占地尺寸大,在老厂改造的区域实施困难。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高炉煤气精脱硫的干法脱硫化氢设备,该种设备可以极大减少干法脱硫塔的占地尺寸,有利于高炉煤气精脱硫技术的推广。
[0004]本技术包括系统出口管1、干法脱硫剂2、脱硫单元间连接装置3、系统入口管4、上部脱硫单元入口管5、下部脱硫单元入口管6、脱硫单元入口支管7、脱硫单元出口支管8、上部脱硫单元出口管9、下部脱硫单元出口管10、1号脱硫单元11、2号脱硫单元12、3号脱硫单元13、4号脱硫单元14。
[0005]1#
号脱硫单元11、2
#
号脱硫单元12、3
#
号脱硫单元13、4
#
号脱硫单元14通过脱硫单元间连接装置3连接,1
#
号脱硫单元11、2
#
号脱硫单元12、3
#
号脱硫单元13、4
#
号脱硫单元14由上至下依次连接,系统入口管4与上部脱硫单元入口管5和下部脱硫单元入口管6连接,脱硫单元入口支管7与上部脱硫单元入口管5和下部脱硫单元入口管6连接,脱硫单元入口支管7分别与1
#
号脱硫单元11、2
#
号脱硫单元12、3
#
号脱硫单元13、4
#
号脱硫单元14连接,脱硫单元出口支管8分别与1
#
号脱硫单元11、2
#
号脱硫单元12、3
#
号脱硫单元13、4
#
号脱硫单元14连接,脱硫单元出口支管8与上部脱硫单元出口管9、下部脱硫单元出口管10连接,上部脱硫单元出口管9、下部脱硫单元出口管10与系统出口管1连接,干法脱硫剂2填装在1
#
号脱硫单元11、2
#
号脱硫单元12、3
#
号脱硫单元13、4
#
号脱硫单元14内。
[0006]1#
号脱硫单元11、2
#
号脱硫单元12、3
#
号脱硫单元13、4
#
号脱硫单元14采用固定床圆塔式容器,气流组织采用下进上出的形式;干法脱硫剂2采用氧化铁或者活性炭干式脱硫剂;脱硫单元间连接装置3采用圆筒钢结构;系统入口管4、上部脱硫单元入口管5、下部脱硫单元入口管6、脱硫单元入口支管7、脱硫单元出口支管8、上部脱硫单元出口管9、下部脱硫单元出口管10、系统出口管11采用焊接钢管;上部脱硫单元入口管5与下部脱硫单元入口管6尺寸相同,上部脱硫单元出口管9与下部脱硫单元出口管10尺寸相同。
[0007]本技术的优点在于:采用该种工艺设备在不改变系统阻力降的情况下,将干法脱硫化氢设备的占地尺寸减少75%,极大得有利于干法脱硫设施的总图布置;同时,采用该种工艺设备可以保证各脱硫单元之间的脱硫负荷平衡。
附图说明
[0008]图1为本脱硫设备原理图。包括新型包括系统出口管1、干法脱硫剂2、脱硫单元间连接装置3、系统入口管4、上部脱硫单元入口管5、下部脱硫单元入口管6、脱硫单元入口支管7、脱硫单元出口支管8、上部脱硫单元出口管9、下部脱硫单元出口管10、1号脱硫单元11、2号脱硫单元12、3号脱硫单元13、4号脱硫单元14。
具体实施方式
[0009]实施例1
[0010]下面结合附图说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
[0011]本技术包括新型包括系统出口管1、干法脱硫剂2、脱硫单元间连接装置3、系统入口管4、上部脱硫单元入口管5、下部脱硫单元入口管6、脱硫单元入口支管7、脱硫单元出口支管8、上部脱硫单元出口管9、下部脱硫单元出口管10、1
#
号脱硫单元11、2
#
号脱硫单元12、3
#
号脱硫单元13、4
#
号脱硫单元14。1
#
号脱硫单元11、2
#
号脱硫单元12、3
#
号脱硫单元13、4
#
号脱硫单元14通过脱硫单元间连接装置3连接,1
#
号脱硫单元11、2
#
号脱硫单元12、3
#
号脱硫单元13、4
#
号脱硫单元14由上至下依次连接,系统入口管4与上部脱硫单元入口管5和下部脱硫单元入口管6连接,脱硫单元入口支管7与上部脱硫单元入口管5和下部脱硫单元入口管6连接,脱硫单元入口支管7分别与1
#
号脱硫单元11、2
#
号脱硫单元12、3
#
号脱硫单元13、4
#
号脱硫单元14连接,脱硫单元出口支管8分别与1
#
号脱硫单元11、2
#
号脱硫单元12、3
#
号脱硫单元13、4
#
号脱硫单元14连接,脱硫单元出口支管8与上部脱硫单元出口管9、下部脱硫单元出口管10连接,上部脱硫单元出口管9、下部脱硫单元出口管10与系统出口管1连接,干法脱硫剂2填装在1
#
号脱硫单元11、2
#
号脱硫单元12、3
#
号脱硫单元13、4
#
号脱硫单元14内。1
#
号脱硫单元11、2
#
号脱硫单元12、3
#
号脱硫单元13、4
#
号脱硫单元14采用固定床圆塔式容器,气流组织采用下进上出的形式;干法脱硫剂2采用氧化铁或者活性炭干式脱硫剂;脱硫单元间连接装置3采用圆筒钢结构;系统入口管4、上部脱硫单元入口管5、下部脱硫单元入口管6、脱硫单元入口支管7、脱硫单元出口支管8、上部脱硫单元出口管9、下部脱硫单元出口管10、系统出口管11采用焊接钢管;上部脱硫单元入口管5与下部脱硫单元入口管6尺寸相同,上部脱硫单元出口管9与下部脱硫单元出口管10尺寸相同。
[0012]工作原理为:高炉煤气经过系统入口管4后,向上向下分成两个支路,高炉煤气分别由上部脱硫单元入口管5、下部脱硫单元入口管6进入1号脱硫单元11、2号脱硫单元12、3号脱硫单元13、4号脱硫单元14。每个脱硫单元内部气流组织采用下进上出的形式,既有利于气流组织分配,保证截面上的脱硫剂可以与高炉煤气充分接触,又有利于脱硫单元内冷凝水的排出,避免冷凝水对脱硫效率的影响。高炉煤气经过四个脱硫单元后,煤气中的H2S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高炉煤气精脱硫的干法脱硫化氢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系统出口管(1)、干法脱硫剂(2)、脱硫单元间连接装置(3)、系统入口管(4)、上部脱硫单元入口管(5)、下部脱硫单元入口管(6)、脱硫单元入口支管(7)、脱硫单元出口支管(8)、上部脱硫单元出口管(9)、下部脱硫单元出口管(10)、1
#
号脱硫单元(11)、2
#
号脱硫单元(12)、3
#
号脱硫单元(13)、4
#
号脱硫单元(14);1
#
号脱硫单元(11)、2
#
号脱硫单元(12)、3
#
号脱硫单元(13)、4
#
号脱硫单元(14)通过脱硫单元间连接装置(3)连接,1
#
号脱硫单元(11)、2
#
号脱硫单元(12)、3号脱硫单元(13)、4号脱硫单元(14)由上至下依次连接,系统入口管(4)与上部脱硫单元入口管(5)和下部脱硫单元入口管(6)连接,脱硫单元入口支管(7)与上部脱硫单元入口管(5)和下部脱硫单元入口管(6)连接,脱硫单元入口支管(7)分别与1
#
号脱硫单元(11)、2
#
号脱硫单元(12)、3
#
号脱硫单元(13)、4
#
号脱硫单元(14)连接,脱硫单元出口支管(8)分别...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良武李鹏韩渝京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首钢国际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