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混合塔的钢塔与钢壳混凝土组合塔的结合段构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394098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20 09: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混合塔的钢塔与钢壳混凝土组合塔的结合段构造,包括横向设置在上塔柱为钢塔和下塔柱为钢壳混凝土组合塔交界位置的承压隔板,下塔柱和上塔柱外塔壁和内塔壁各自上下延伸连为一体,承压隔板位于外塔壁和内塔壁之间,承压隔板的内边沿和外边沿分别与内塔壁和外塔壁连接,承压隔板上表面和上塔柱内、外塔壁上竖向肋的下端连接,承压隔板下表面与下塔柱内、外塔壁上竖向肋的上端连接,承压隔板开有混凝土浇筑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合段内、外塔壁和分仓钢板贯通连续,使上塔柱的塔壁力流连续传递至下塔柱的钢壳,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使用承压隔板,传力效果好,可解决钢塔与钢壳混凝土组合塔的构造过渡和传力问题,保证结构合理性和安全可靠性。构合理性和安全可靠性。构合理性和安全可靠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混合塔的钢塔与钢壳混凝土组合塔的结合段构造


[0001]本技术属于缆索承重桥梁主塔结构设计技术,特别涉及一种混合塔的钢塔与钢壳混凝土组合塔的结合段构造,可实现钢塔向钢壳混凝土组合塔的过渡。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缆索承重桥梁技术的发展,主塔结构形式越来越多。常见的主塔结构形式有混凝土结构主塔、钢结构主塔、钢

混凝土混合结构主塔和钢壳混凝土结构主塔等,以上各种主塔结构形式均有其具体应用情况,其中,钢壳混凝土结构主塔(钢壳混凝土组合塔)和钢结构主塔(钢塔)通常应用于以下情况:(1)主塔外形较为复杂;(2)采用混凝土塔的模板难以重复使用;(3)对塔的外观质量要求很高;(4)对塔壁的抗裂性和耐久性要求很高;(5)对塔的施工工期要求很短。当主塔的下塔柱内力很大,采用钢塔的钢板很厚时,则承载力高的钢壳混凝土组合塔比钢塔更为优越,它可以减小板厚,降低加工难度,节约造价,而当上塔柱为解决随着造型尺度的增加而造成结构自重增加的问题或为适应如斜拉桥主塔上塔柱受力需求减小,采用钢塔结构更为合适。
[0003]因此,如何提供一种施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混合塔的钢塔与钢壳混凝土组合塔的结合段构造,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承压隔板,所述承压隔板横向设置在上塔柱为钢塔和下塔柱为钢壳混凝土组合塔的交界位置,所述下塔柱和上塔柱的外塔壁和内塔壁各自上下延伸连为一体,所述承压隔板位于外塔壁和内塔壁之间,且所述承压隔板的内边沿和外边沿分别与内塔壁和外塔壁连接,所述承压隔板的上表面和钢塔内、外塔壁上的竖向肋的下端连接,所述承压隔板的下表面与钢壳混凝土组合塔内、外塔壁上的竖向肋的上端连接,在所述承压隔板上开有混凝土浇筑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塔的钢塔与钢壳混凝土组合塔的结合段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承压隔板的混凝土浇筑孔的孔沿具有向上弯折的折边。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混合塔的钢塔与钢壳混凝土组合塔的结合段构造,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承压隔板的边角位置上开有振捣孔。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混合塔的钢塔与钢壳混凝土组合塔的结合段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承压隔板的厚度是20mm~50mm。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混合塔的钢塔与钢壳混凝土组合塔的结合段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钢塔内塔壁上的竖向肋和所述钢壳混凝土组合塔内塔壁上的竖向肋上下相对应,所述钢塔外塔壁上的竖向肋和所述钢壳混凝土组合塔外塔壁上的竖向肋上下相对应。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混合塔的钢塔与钢壳混凝土组合塔的结合段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钢塔内、外塔壁上的竖向肋靠近承压隔板的部位自上而下逐渐增高为变高竖向肋,所述变高竖向肋上有翼缘,所述钢壳混凝土组合塔内、外塔壁上的竖向肋靠近承压隔板的部位自下而上逐渐增高为变高竖向肋,所述钢塔的变高竖向肋及其翼缘的高度与所述钢壳混凝...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立农张旸宁立刘明慧卢绍鸿陈焕煜肖杰唐清东曲宛桐孙洋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