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控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393196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20 09: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控制装置,该装置包括:包括:电源、电源管理电路、调光电路和发光电路,所述电源管理电路将所述电源输出的电流处理为恒定电流后分别输出给所述调光电路和所述发光电路;所述调光电路生成与环境中灯光亮度对应的调节信息并输出给所述发光电路,所述发光电路根据所述调节信息调整发光状态。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通过电源端口和调光电路的端口,将电路固定于铝基板上,以便于控制摄像头拍摄,电源管理电路稳定电路电流,避免发光电路中灯光闪烁;调光电路根据环境中光照情况对,调节电路中电流和电压信号,使得电路中发光电路对摄像头进行补光调控,优化监控效果。优化监控效果。优化监控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控制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电子设备技术,尤其涉及一种控制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在视频监控应用中,摄像处于黑暗环境下,无法采集到清晰的人脸和物体全彩画面。现有的补光控制电路主要是使用光敏开关控制红外灯与控制板的配合控制,实现白天或者光线充足情况下关闭红外光,获取正常颜色的画面,而在晚上或者光线不足情况下打开红外灯,然而,晚上或者光线不足情况下,往往需要对画面对比度调节至零,仅能获取黑白画面,使得色彩无法对比,影响监控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提供一种控制装置,以实现控制电路能够在准确的根据环境中关照情况,控制灯光的打开状态,促使摄像头采集到清晰的图像。
[0004]第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控制装置,该装置包括:电源、电源管理电路、调光电路和发光电路,所述电源管理电路将所述电源输出的电流处理为恒定电流后分别输出给所述调光电路和所述发光电路;所述调光电路生成与环境中灯光亮度对应的调节信息并输出给所述发光电路,所述发光电路根据所述调节信息调整发光状态。
[0005]进一步的,所述调光电路包括:第一电阻(R2)、第二电阻(R3)、第三电阻(R4)、第四电阻(R5)、第五光敏电阻(R6)、第六电阻(R7)、第七电阻(R8)、第一电容(C3)、第一二极管(D5)、第一三极管(Q1)和第一接口(P2);
[0006]所述第一电阻(R2)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电阻(R3)串联到所述第一三极管(Q1)的集电极;所述第二电阻(R3)的第二端与所述电源连接;所述第三电阻(R4)与所述第五光敏电阻(R6)串联到所述第一三极管(Q1)的基极;所述第七电阻(R8)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五光敏电阻(R6)并联连接于所述第一三极管(Q1)的基极,所述第七电阻(R8)的第二段接地;所述第一三极管(Q1) 的发射集接地;所述第六电阻(R7)的第一端与所述第四电阻(R5)并联到所述第一三极管(Q1)的集电极;所述六电阻(R7)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接口(P2) 连接;所述第四电阻(R5)的第二端用于输出所述调节信号至所述电池管理电路,并将所调节信号转发给所述发光电路。
[0007]进一步的,所述电源管理电路包括:第一管理芯片(U1)、第二电容(C2)、第八电阻(R1)、第二二极管(D2)、第一电感(L1);
[0008]所述第二电容(C2)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管理芯片(U1)并联;所述第二电容(C2)的第一端与所述电源连接;所述第二二极管(D2)的阴极与所述第一管理芯片(U1)并联;所述第八电阻(R1)与所述第一管理芯片(U1)并联;所述第一管理芯片(U1)的管脚2与所述第一电感(L1)串联值至所述发光电路;所述第一电感(L1)与所述第二二极管(D2)阳极串联。
[0009]进一步的,所述发光电路包括:第一发光灯(IR1)、第二发光灯(IR2)、第三电容(C1);
[0010]所述第一发光灯(IR1)与所述第二发光灯(IR2)串联,用于形成灯组;所述第二发光灯(IR2)与所述电源管理电路中的第一电感(L1)串联;所述第三电容 (C1)与所述第一发光灯(IR1)与所述第二发光灯(IR2)形成的灯组并联。
[0011]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发光灯(IR1)和所述第二发光灯(IR2)安装在灯杯内,包括:
[0012]所述灯杯的内壁与所述灯杯的中心线呈30度夹角,且所述灯杯的内壁为反光面;
[0013]将所述第一发光灯(IR1)和所述第二发光灯(IR2)的发光部分放置于灯杯内的广口一侧,将所述第一发光灯(IR1)和所述第二发光灯(IR2)的不发光部分放置于灯杯内的窄口一侧。
[0014]进一步的,所述电源包括:第三二极管(D4)、第一电源接口(P1);所述第三二极管(D4)阳极与所述调光电路相连接;所述第三二极管(D4)的阴极与所述第一电源接口(P1)连接。
[0015]本技术实施例,通过控制装置中电源、电源管理电路、调光电路和发光电路,所述电源管理电路将所述电源输出的电流处理为恒定电流后分别输出给所述调光电路和所述发光电路;所述调光电路生成与环境中灯光亮度对应的调节信息并输出给所述发光电路,所述发光电路根据所述调节信息调整发光状态。解决了简单的通过光敏感光原理与控制板配合时,会出现白天获取正常颜色,晚上仅能获取黑白画面和电流不稳定出现灯光闪烁,影响监控效果。即本技术实施例中,通过电源端口和调光电路的端口,将电路固定于铝基板上,以便于控制摄像头拍摄,电源管理电路稳定电路电流,避免发光电路中灯光闪烁;调光电路根据环境中光照情况对,调节电路中电流和电压信号,使得电路中发光电路对摄像头进行补光调控,优化监控效果。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1A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控制装置的电路原理图;
[0018]图1B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控制装置的灯杯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控制装置执行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非对本技术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技术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0021]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装置包括:电源、电源管理电路、调光电路和发光电路;其中,电源通过电源管理电路分别输出给调光电路和发光电路电流;其中,电源管理电路,用于建电源输出的电流处理为恒流,其中,调光电路,用于根据环境中灯光亮度,向发光电路输出调节信号;其中,发光电路,用于根据调节信息调节发光状态。
[0022]示例地,电源可以是通过铝基板上电源接口提供的,当电源通过铝基板上电源接口提供时,需要通过连接将铝基板上电源接口,并将控制装置中各电路固定于铝基板上,以便于铝基板上的各个电器元件进行均匀散热。这种情况下,即利用铝基板上的电源接口,将
电源与铝基板连接,为铝基板上的其他电路进行供电。
[0023]进一步的,所述调光电路包括:第一电阻(R2)、第二电阻(R3)、第三电阻(R4)、第四电阻(R5)、第五光敏电阻(R6)、第六电阻(R7)、第七电阻(R8)、第一电容(C3)、第一二极管(D5)、第一三极管(Q1)和第一接口(P2);
[0024]所述第一电阻(R2)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电阻(R3)串联到所述第一三极管(Q1)的集电极;所述第二电阻(R3)的第二端与所述电源连接;所述第三电阻(R4)与所述第五光敏电阻(R6)串联到所述第一三极管(Q1)的基极;所述第七电阻(R8)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五光敏电阻(R6)并联连接于所述第一三极管(Q1)的基极,所述第七电阻(R8)的第二段接地;所述第一三极管(Q1) 的发射集接地;所述第六电阻(R7)的第一端与所述第四电阻(R5)并联到所述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源、电源管理电路、调光电路和发光电路,所述电源管理电路将所述电源输出的电流处理为恒定电流后分别输出给所述调光电路和所述发光电路;所述调光电路生成与环境中灯光亮度对应的调节信息并输出给所述发光电路,所述发光电路根据所述调节信息调整发光状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光电路包括:第一电阻(R2)、第二电阻(R3)、第三电阻(R4)、第四电阻(R5)、第五光敏电阻(R6)、第六电阻(R7)、第七电阻(R8)、第一电容(C3)、第一二极管(D5)、第一三极管(Q1)和第一接口(P2);所述第一电阻(R2)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电阻(R3)串联到所述第一三极管(Q1)的集电极;所述第二电阻(R3)的第二端与所述电源连接;所述第三电阻(R4)与所述第五光敏电阻(R6)串联到所述第一三极管(Q1)的基极;所述第七电阻(R8)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五光敏电阻(R6)并联连接于所述第一三极管(Q1)的基极,所述第七电阻(R8)的第二段接地;所述第一三极管(Q1)的发射集接地;所述第六电阻(R7)的第一端与所述第四电阻(R5)并联到所述第一三极管(Q1)的集电极;所述六电阻(R7)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接口(P2)连接;所述第四电阻(R5)的第二端用于输出调节信号至所述电源管理电路,并将所述调节信号转发给所述发光电路。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管理电路包括:第一管理芯片(U1)、第二电容(C2)、第八电阻(R1)、第二二极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樊兵杨荣华张田园
申请(专利权)人:软智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