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电架控制电路及充电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390790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20 09: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充电架控制电路,其包括:至少一个高压直流输入端、开关电路、第一铜排、第二铜排、第一电极、第二电极和极性检测电路;开关电路分别与所述高压直流输入端、第一铜排、第二铜排电性连接,第一铜排与第一电极电性连接,第二铜排与第二电极电性连接,极性检测电路一端与第一电极、第二电极电性连接,另一端与开关电路电性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公开了包括充电架控制电路的充电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使得充电架电流稳定输出,并且通过对电动大巴车进行极性识别,解决了传统的直流充电架极性安装位置无法适配不同极性电动大巴车的需求,不具有互换性等缺陷。不具有互换性等缺陷。不具有互换性等缺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充电架控制电路及充电架


[0001]本技术涉及控制电路
,尤其涉及一种充电架控制电路及充电架。

技术介绍

[0002]目前,传统的直流充电架极性安装位置是根据电动大巴车极性位置而定,有的品牌电动大巴的正极性位于车的左侧或前侧,有的品牌电动大巴的正极性位于车的右侧或后侧,无法适配不同极性电动大巴车的需求,不具有互换性,有一定的局限性。如果进场充电时的方向反了会导致电动大巴车的受电弓与充电架正负极反向,无法充电,充电电流出现不稳定的现象,严重的会损坏充电设备,所以采用传统的充电方法已经不能满足趋势的发展。鉴于此,实有必要提供充电架控制电路及充电架以解决目前存在的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充电架控制电路及充电架,解决了传统的直流充电架极性安装位置无法适配不同极性电动大巴车的需求,不具有互换性等缺陷。
[0004]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充电架控制电路及充电架,其包括:至少一个高压直流输入端、开关电路、第一铜排、第二铜排、第一电极、第二电极和极性检测电路;开关电路分别与高压直流输入端、第一铜排、第二铜排电性连接,第一铜排与第一电极电性连接,第二铜排与第二电极电性连接,极性检测电路一端与第一电极、第二电极电性连接,另一端与开关电路电性连接,当极性检测电路检测到第一电极为正极时,开关电路控制第一铜排与高压直流输入端的正极连通、第二铜排与高压直流输入端的负极连通,当极性检测电路检测到第二电极为正极时,开关电路控制第一铜排与高压直流输入端的负极连通、第二铜排与高压直流输入端的正极连通。
[0005]优选地,开关电路包括第一开关、第二开关、第三开关和第四开关,第一开关的两端分别与高压直流输入端正极、第一铜排电性连接,第二开关的两端分别与高压直流输入端负极、第一铜排电性连接,第三开关的两端分别与高压直流输入端负极、第二铜排电性连接,第四开关的两端分别与高压直流输入端正极、第二铜排电性连接。
[0006]优选地,极性检测电路包括检测电路、继电器互锁电路和开关控制电路,检测电路一端与第一电极、第二电极电性连接,另一端与继电器互锁电路的一端电性连接,继电器互锁电路的另一端与开关控制电路的一端电性连接,开关控制电路的另一端与开关电路电性连接。
[0007]优选地,检测电路包括与第一电极电性连接的第一光耦电路、与第二电极电性连接的第二光耦电路,第一光耦电路、第二光耦电路均与继电器互锁电路电性连接。
[0008]优选地,开关控制电路包括与第一开关电性连接的第一继电器线圈、与第二开关电性连接的第二继电器线圈、与第三开关电性连接的第三继电器线圈和与第四开关电性连接的第四继电器线圈,继电器互锁电路均与第一继电器线圈、第二继电器线圈、第三继电器线圈、第四继电器线圈电性连接。
[0009]优选地,继电器互锁电路包括第一继电器、第二继电器、第一常开开关、第一常闭开关、第二常开开关和第二常闭开关,第一常开开关一端与第一继电器、第二继电器电性连接,第一常开开关另一端与第一常闭开关一端连接,第一常闭开关另一端与第一继电器线圈和第三继电器线圈连接,第二常开开关一端与第一继电器、第二继电器电性连接,第二常开开关另一端与第二常闭开关一端连接,第二常闭开关另一端与第二继电器线圈和第四继电器线圈连接,所述第一继电器与所述第一光耦电路电性连接,所述第二继电器与所述第二光耦电路电性连接。
[0010]优选地,还包括第一保险丝,第一保险丝连接于第一铜排与第一电极之间。
[0011]优选地,还包括第二保险丝,第二保险丝连接于第二铜排与第二电极之间。
[0012]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充电架,该充电架采用上述的充电架控制电路。
[0013]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提供了一种充电架控制电路及充电架,通过设置至少一个高压直流输入端、开关电路、第一铜排、第二铜排、第一电极、第二电极和极性检测电路,当极性检测电路检测到第一电极为正极时,开关电路控制第一铜排与高压直流输入端的正极连通、第二铜排与高压直流输入端的负极连通,当极性检测电路检测到第二电极为正极时,开关电路控制第一铜排与高压直流输入端的负极连通、第二铜排与高压直流输入端的正极连通。其利用第一铜排和第二铜排对至少一个高压直流输入端的输出电流汇流后,再通过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输出,保证了输出电流的稳定性,并且通过对电动大巴车进行极性的自动识别,解决了传统的直流充电架极性安装位置无法适配不同极性电动大巴车的需求,不具有互换性等缺陷。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一种充电架控制电路的原理示意图;
[0015]图2为极性检测电路的原理示意图;
[0016]图3为一种充电架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来限定本技术。
[0018]图1展示了本技术一种充电架控制电路的一个实施例。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该充电架控制电路,其包括:至少一个高压直流输入端1、开关电路2、第一铜排3、第二铜排4、第一电极5、第二电极6和极性检测电路7;开关电路2分别与高压直流输入端1、第一铜排3、第二铜排4电性连接,第一铜排3与第一电极5电性连接,第二铜排4与第二电极6电性连接,极性检测电路7一端与第一电极5、第二电极6电性连接,另一端与开关电路2电性连接。
[0019]其中,开关电路2包括第一开关21、第二开关22、第三开关23和第四开关24,第一开关21的两端分别与高压直流输入端1正极、第一铜排3电性连接,第二开关22的两端分别与高压直流输入端1负极、第一铜排3电性连接,第三开关23的两端分别与高压直流输入端1负
极、第二铜排4电性连接,第四开关24的两端分别与高压直流输入端1正极、第二铜排4电性连接。
[0020]当极性检测电路7检测到第一电极5为正极时,此时,第二电极6为负极,开关电路2中通过第一开关21闭合控制第一铜排3与高压直流输入端1的正极连通、通过第三开关23闭合控制第二铜排4与高压直流输入端1的负极连通;当极性检测电路7检测到第二电极6为正极时,此时,第一电极5为负极,开关电路2通过第二开关22闭合控制第一铜排3与高压直流输入端1的负极连通、通过第四开关24闭合控制第二铜排4与高压直流输入端1的正极连通。
[0021]本实施例通过利用第一铜排3和第二铜排4对至少一个高压直流输入端1的输出电流汇流后,再通过第一电极5和第二电极6输出,保证了输出电流的稳定性,并且通过对电动大巴车进行极性的自动识别,解决了传统的直流充电架极性安装位置无法适配不同极性电动大巴车的需求,不具有互换性等缺陷。
[0022]优选地,还包括第一保险丝10,第一保险丝连10接于第一铜排3与第一电极5之间。
[0023]本实施例通过在充电架电路中利用第一保险丝1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充电架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其包括:至少一个高压直流输入端、开关电路、第一铜排、第二铜排、第一电极、第二电极和极性检测电路;所述开关电路分别与所述高压直流输入端、所述第一铜排、所述第二铜排电性连接,所述第一铜排与所述第一电极电性连接,所述第二铜排与所述第二电极电性连接,所述极性检测电路一端与所述第一电极、所述第二电极电性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开关电路电性连接,当所述极性检测电路检测到所述第一电极为正极时,所述开关电路控制所述第一铜排与所述高压直流输入端的正极连通、所述第二铜排与所述高压直流输入端的负极连通,当所述极性检测电路检测到所述第二电极为正极时,所述开关电路控制所述第一铜排与所述高压直流输入端的负极连通、所述第二铜排与所述高压直流输入端的正极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架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电路包括第一开关、第二开关、第三开关和第四开关,所述第一开关的两端分别与所述高压直流输入端正极、所述第一铜排电性连接,所述第二开关的两端分别与所述高压直流输入端负极、所述第一铜排电性连接,所述第三开关的两端分别与所述高压直流输入端负极、所述第二铜排电性连接,所述第四开关的两端分别与所述高压直流输入端正极、所述第二铜排电性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充电架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极性检测电路包括检测电路、继电器互锁电路和开关控制电路,所述检测电路一端与所述第一电极、所述第二电极电性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继电器互锁电路的一端电性连接,所述继电器互锁电路的另一端与所述开关控制电路的一端电性连接,所述开关控制电路的另一端与所述开关电路电性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充电架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电路包括与所述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覃瑞才赵正权焦永杰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车电网络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