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医用护理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390230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20 09: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医用护理带,用于解决现有现有的护理带在使用时将整个护理带取下之后存在着拉扯其他伤口以及不便于观察的问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护理带本体,所述护理带本体的两端设置有用于将护理带本体进行稳固的捆扎带和/或魔术贴,其特征在于,所述护理带本体包括内层护理带和外层护理带,所述内层护理带和外层护理带之间形成容纳空间,所述内层护理带和外层护理带均开设有长条形的开口,每一个开口均缝制有两个单向拉链。一个开口均缝制有两个单向拉链。一个开口均缝制有两个单向拉链。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医用护理带


[0001]本技术属于医疗护理
,具体涉及一种医用护理带。

技术介绍

[0002]医用护理带广泛运用于患者伤口治疗,用于促进患者伤口的愈合,比如腹腔手术后的伤口、腰部热敷理疗等等。现有技术中也有冠护理带的技术文献,例如申请号为201920951784.4的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医用护理带,包括护理带本体、粘带、束缚带和魔术贴,所述护理带本体内侧与防护装置)嵌合,所述护理带本体后端右侧与粘带相互缝合,所述护理带本体左侧与束缚带相互缝合,所述束缚带表面与魔术贴粘接,所述束缚带外面通过魔术贴与粘带粘接;还包括防护装置,所述防护装置由防护套、围边、粘条、吸汗层和充气装置组成,所述防护套外侧四周与围边相互缝合,所述防护套内侧四周与粘条粘接,所述粘条内侧设置有吸汗层,所述防护套底部与充气装置垂直插接,所述防护套外侧与护理带本体相互缝合,所述充气装置由气囊、安装槽、充气管、止气珠、放气钮、充气球和吸气孔组成,所述安装槽呈波浪状分布在气囊底端,所述气囊左侧与充气管插接,所述充气管左侧与止气珠嵌合,所述充气管右侧与放气钮插接,所述充气管底端与充气球粘接,所述充气球底端设置有吸气孔,所述气囊外侧与防护套内侧嵌合。
[0003]又例如申请号为2018206176217621.8一种医用透气型剖腹产术后防水护理带,包括卡紧装置、海绵垫片、防潮装置、护理带本体、魔术贴和拉环,所述护理带本体上通过缝接固定有魔术贴,所述护理带本体的一端通过螺栓固定有拉环,所述护理带本体的一侧嵌入有海绵垫片,所述护理带本体的另一侧均匀分布有防潮装置,所述防潮装置的一侧安装有卡紧装置,所述卡紧装置由矩形通孔、U型卡板、防滑缓冲块、第一弹簧柱和第二弹簧柱组成,所述U型卡板的一侧中心处开设有矩形通孔,所述U型卡板的两端均通过铰链活动连接有第二弹簧柱,所述第二弹簧柱的一侧通过粘接固定有防滑缓冲块。
[0004]又例如申请号为201920398935.8的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肾内科医用护理带,包括护理带本体、石墨烯加热组件和控制盒,所述护理带本体由表及里分别为纤维外层、薄棉层、两块矫正板、石墨烯纤维层、棉布层、药袋;所述两块矫正板纵向设置在护理带本体中间位置形成脊椎保护区;所述两个药袋分别远离两个矫正板方向置于肾俞穴位置,能够快速准确定位肾俞穴;所述石墨烯加热组件位于石墨烯纤维层和棉布层之间;所述控制盒包括温控器和电源,所述温控器一端与电源相连,另一端与石墨烯加热组件相连。
[0005]又例如申请号为201820616334.5的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医用术后防止移位的伤口护理带,包括护理带主体、第一护带、充气囊、存放袋、第二护带、魔术贴、第三护带、固定环、吊带和腿部固定带,护理带主体中部设置有第一护带,充气囊正面粘接有防滑垫,拉链下方连接有存放袋,第二护带正面均匀设置有魔术贴,吊带中部套接有垫板,第一护带下方连接有腿部固定带,电热丝与外部电源电性相连。
[0006]然而,现有的护理带在使用过程中存在如下问题:
[0007]当患者具有多个大小不同的创伤口时,伤口大小的不同,愈合的速度和需要处理
的方式和时间间隔均不同,然而现有的护理带在使用时,都需要将整个护理带取下之后才能对伤口进行处理和观察,在这个过程中存在着拉扯其他伤口的情况,特别是伤口溢出的组织液粘附在护理带上时,拉扯伤口的情况更加严重,从而影响伤口愈合的速度。

技术实现思路

[0008]基于以上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医用护理带,能够在不取下整个护理带的前提下,对伤口进行观察和处理,防止在取护理带的过程中拉扯其他伤口的问题,从而提高伤口(创口)愈合的速度。
[0009]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10]一种医用护理带,包括护理带本体,所述护理带本体的两端设置有用于将护理带本体进行稳固的捆扎带和/或魔术贴,其特征在于,所述护理带本体包括内层护理带和外层护理带,所述内层护理带和外层护理带之间形成容纳空间,所述内层护理带和外层护理带均开设有长条形的开口,每一个开口均缝制有两个单向拉链。
[001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内层护理带上的两个单向拉链的拉头的朝向相反,所述外层护理带上的两个单向拉链的拉头的朝向相反。
[001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内层护理带上开口配设的单向拉链的拉环朝向外层护理带的方向设置;所述外层护理带上开口的配设的单向拉链的拉环朝向外层护理带的外侧。
[001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内层护理带的开口的上侧配设有第一保护层,所述内层护理带的开口的下侧配设有第二保护层,所述第一保护层和第二保护层形成用于覆盖住内层护理带上的两个单向拉链的保护层。
[001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保护层和第二保护层均包括用于与内层护理带连接的连接部,所述连接部朝向单向拉链的一侧设置有具有弹性的支撑筋,所述支撑筋的柔软度小于连接部的柔软度。
[001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连接部由柔性隔水制作而成。
[001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内层护理带和/或外层护理带的两端设置有捆扎带和/或魔术贴。
[0017]综上,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8]本技术的医用护理带在使用过程中,当需要对某一伤口进行检查或者处理的时候,先将外层护理带上的两个单向拉链拉开,从而使得外层护理带的开口处于开启状态,取出容纳空间内的填充物(例如缓冲棉层或者药包),然后再逐步拉动内层护理带的单向拉链,从而使得内层护理带的开口逐步打开,从而使得医护人员可以在不取下护理带的前提下,对伤口的位置进行观察和处理,从而防止在对某一创口进行处理(如换药)时,拉扯其余伤口,从而提高伤口愈合的速度。并且本技术也便于对伤口(创口)进行观察。
[0019]同时,本技术在使用过程中,将外层护理带的单向拉链拉开使得外层护理带上的开口处于开启状态之后,还可以取出容纳空间内的填充物(例如缓冲棉层或者药包),可以对填充物即时进行更换,而现有技术如果需要对药包进行更换,也是将护理带取出口才能够进行更换,本技术在不取下护理带的前提下即可对药包进行更换,进一步降低了取下护理带造成伤口拉扯损坏的情况,提高伤口愈合的速度。
[0020]本技术通过在内层护理带的开口处设置第一保护层和第二保护层,通过第一
保护层和第二保护层形成的保护层能够对单向拉链进行保护,防止单向拉链在拉动过程中夹持人体皮肤的问题,也能够提高患者穿戴的舒适性。
[0021]本技术的连接部由柔性隔水材料制作而成,能够防止人体组织液粘附在单向拉链上,保障单向拉链能够顺利的拉开。
[0022]本技术的连接部朝向单向拉链的一侧设置有支撑筋,通过支撑筋的设计,能够防止单向拉链出现卡滞的情况,便于单向拉链能够顺利的拉开,提高医护人员操作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0023]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2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示意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医用护理带,包括护理带本体,所述护理带本体的两端设置有用于将护理带本体进行稳固的捆扎带(3)和/或魔术贴,其特征在于,所述护理带本体包括内层护理带(2)和外层护理带(1),所述内层护理带(2)和外层护理带(1)之间形成容纳空间(6),所述内层护理带(2)和外层护理带(1)均开设有长条形的开口(4),每一个开口(4)均缝制有两个单向拉链(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用护理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层护理带(2)上的两个单向拉链(5)的拉头的朝向相反,所述外层护理带(1)上的两个单向拉链(5)的拉头的朝向相反。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用护理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层护理带(2)上开口(4)配设的单向拉链(5)的拉环朝向外层护理带(1)的方向设置;所述外层护理带(1)上开口(4)配设的单向拉链(5)的拉环朝向外层护理带(1)的外侧。4.根据权利要求1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代艳梅邱晨罗靖莹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