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燃气灶的燃烧器火盖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389771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20 09: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燃气灶的燃烧器火盖,包括有火盖本体,该火盖本体的环状顶壁与自该环状顶壁的周缘向下延伸的外环壁,所述外环壁与所述环状顶壁之间形成有混气腔,所述外环壁沿周向间隔地设有与所述混气腔连通的第一主火孔,其特征在于:所述火盖本体的环状顶壁的外缘向外延伸形成遮挡在所述第一主火孔上方的防水檐,所述防水檐具有用于盛装溢液的集液槽,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由于火盖本体的环状顶壁的外缘向外延伸形成遮挡在第一主火孔上方的防水檐,该防水檐具有防护第一主火孔作用的同时因其上具有用于盛装溢液的集液槽,为此还具有盛装溢液的作用,从而对第一主火孔起到双重保护的作用。从而对第一主火孔起到双重保护的作用。从而对第一主火孔起到双重保护的作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燃气灶的燃烧器火盖


[0001]本技术涉及家用厨具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燃气灶的燃烧器火盖。

技术介绍

[0002]目前,燃气灶的火盖通常由顶壁、环形内侧壁和环形外侧壁构成,火盖的环形外侧壁上沿其圆周方向开有若干个主火孔,现有的燃气灶火盖的环形外侧壁上仅仅包括有单排火孔,这类的专利文献可以参考专利号为ZL200520014838.2的中国技术专利《一种燃气灶燃烧器用锥形火火盖》(授权公告号CN2842216Y),还可以参考专利号为ZL201120246965.0的中国技术专利《一种燃烧器火盖》(授权公告号为CN202149492U)。上述公开的这种单主火孔燃烧方式,存在燃烧后火焰容易跳动,燃烧区域不稳定的不足,同时,单排火孔不仅使燃气灶的燃烧热效率低,而且使燃气燃烧不充分,导致一氧化碳气体的排放,加剧了环境污染,为此一专利号为ZL201621153770的中国技术专利《一种燃气灶火盖组件》(授权公告号CN206191590U)公开了一种燃气灶火盖组件,其包括基座、与基座适配的盖体,该盖体的内侧壁沿其周围方向的布置有若干内火孔,而盖体的外侧壁沿其圆周方向布设有双排外火孔,所述双排外火孔包括位于第一排的若干第一外火孔,位于第二排的若干第二外火孔,所述第一外火孔与第二外火孔交错设置,通过对外侧壁上设置双排外火孔,且第一外火孔与第二外火孔交错设置,双排火孔的设置有效地提高了燃气灶的燃烧效率,但如何防止第一外火孔和第二外火孔被溢液堵塞,是需要进一步的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现状而提供一种能防止火孔被堵塞的用于燃气灶的燃烧器火盖。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该用于燃气灶的燃烧器火盖,包括有火盖本体,该火盖本体的环状顶壁与自该环状顶壁的周缘向下延伸的外环壁,所述外环壁与所述环状顶壁之间形成有混气腔,所述外环壁沿周向间隔地设有与所述混气腔连通的第一主火孔,其特征在于:所述火盖本体的环状顶壁的外缘向外延伸形成遮挡在所述第一主火孔上方的防水檐,所述防水檐具有用于盛装溢液的集液槽。
[0005]为了使得集液槽中的溢液能排出,优选地,所述外环壁局部具有与所述集液槽相连通的导液槽。通过导液槽的导流能缓解集液槽存储溢液的“压力”,能更好地实现溢液的盛装。
[0006]为了避免较浓稠的溢液因流动性较差而存积在集液槽中,优选地,所述环状顶壁还具有能与所述集液槽配合的刮除件,所述火盖本体的环状顶壁连同刮除件能相对所述外环壁转动,从而实现所述火盖本体的环状顶壁转动的状态下,能将所述集液槽中的溢液排至所述导液槽中。借助刮除件随着火盖本体的环状顶壁的转动而将集液槽中的溢液排至导液槽中。
[0007]从结构简单的角度出发,优选地,所述火盖本体的环状顶壁对应所述导液槽的位
置具有缺口,所述刮除件为设置在所述缺口中的凸块。
[0008]为了辅助集液槽存积溢液的作用,优选地,所述火盖本体的环状顶壁的外边缘自下而上逐渐向所述防水檐所在方向延伸有凸圈,所述凸圈与所述环状顶壁共同围成用于缓存溢液的凹槽。该凹槽能存储部分烹饪过程中产生的溢液,而起到辅助集液槽存积溢液的作用。
[0009]进一步地,所述凸圈相较所述防水檐更向外凸出。该凸圈的作用如下:一、能将烹饪过程中产生的溢液导流至集液槽中;二、能阻挡进入凹槽的溢液外溢。
[0010]进一步地,所述防水檐对应所述第一主火孔的位置具有凹口。该设计能避免产生第一主火孔之出火口端形成的火焰会被防水檐压住的现象。
[0011]为了提高燃烧器火盖的燃烧效率,优选地,所述外环壁还沿周向间隔地设有与所述混气腔连通的第二主火孔,所述第一主火孔相较所述第二主火孔于所述外环壁上更为上置。
[0012]为了防止防水檐因凹口的设置虽然解决了第一主火孔的压火问题,但同时还会带来溢液更容易流入第一主火孔之出气口端,优选地,所述外环壁具有围设在所述第一主火孔之出气口端周围的第一防护圈。
[0013]同样地,所述外环壁具有围设在所述第二主火孔之出气口端周围的第二防护圈。
[0014]为了实现第一主火孔和第二主火孔更均匀地加热锅底,优选地,所述第一主火孔和第二主火孔交错设置。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由于火盖本体的环状顶壁的外缘向外延伸形成遮挡在第一主火孔上方的防水檐,该防水檐具有防护第一主火孔作用的同时因其上具有用于盛装溢液的集液槽,为此还具有盛装溢液的作用,从而对第一主火孔起到双重保护的作用,同时,整个火盖结构工艺简单,加工方便且通用性强。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燃烧器火盖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图1的剖视图;
[0018]图3为图1中燃烧器火盖略去环状顶壁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4为图1中环状顶壁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0021]如图1~4所示,为本技术最佳的实施例。本实施例中用于燃气灶的燃烧器火盖包括有火盖本体1,该火盖本体1的环状顶壁11与自该环状顶壁11的周缘向下延伸的外环壁12,外环壁12与所述环状顶壁11之间形成有混气腔13,外环壁12沿周向间隔地设有与混气腔13连通的第一主火孔2,火盖本体1的环状顶壁11的外缘向外延伸形成遮挡在第一主火孔2上方的防水檐3,防水檐3具有用于盛装溢液的集液槽31。由于火盖本体1的环状顶壁11的外缘向外延伸形成遮挡在第一主火孔2上方的防水檐3,该防水檐3具有防护第一主火孔2作用的同时因其上具有用于盛装溢液的集液槽31,为此还具有盛装溢液的作用,从而对第一主火孔2起到双重保护的作用。
[0022]具体地,为了使得集液槽31中的溢液能排出,本实施例的外环壁12局部具有与集液槽31相连通的导液槽121,通过导液槽121的导流能缓解集液槽31存储溢液的“压力”,能更好地实现溢液的盛装。为了避免较浓稠的溢液因流动性较差而存积在集液槽31中,燃烧器火盖的环状顶壁11还具有能与集液槽31配合的刮除件4,火盖本体1的环状顶壁11连同刮除件4能相对外环壁12转动,从而实现火盖本体1的环状顶壁11转动的状态下,能将集液槽31中的溢液排至导液槽121中,这样借助刮除件4随着火盖本体1的环状顶壁11的转动而将集液槽31中的溢液排至导液槽121中。本实施例从结构简单的角度出发,火盖本体1的环状顶壁11对应导液槽121的位置具有缺口10,刮除件4为设置在缺口10中的凸块。另外为了辅助集液槽31存积溢液的作用,火盖本体1的环状顶壁11的外边缘自下而上逐渐向防水檐3所在方向延伸有凸圈111,凸圈111与环状顶壁11共同围成用于缓存溢液的凹槽5,该凹槽5能存储部分烹饪过程中产生的溢液,而起到辅助集液槽31存积溢液的作用。
[0023]另外,火盖本体1之环状顶壁11的凸圈111相较防水檐3更向外凸出,该凸圈111的作用如下: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燃气灶的燃烧器火盖,包括有火盖本体(1),该火盖本体(1)的环状顶壁(11)与自该环状顶壁(11)的周缘向下延伸的外环壁(12),所述外环壁(12)与所述环状顶壁(11)之间形成有混气腔(13),所述外环壁(12)沿周向间隔地设有与所述混气腔(13)连通的第一主火孔(2),其特征在于:所述火盖本体(1)的环状顶壁(11)的外缘向外延伸形成遮挡在所述第一主火孔(2)上方的防水檐(3),所述防水檐(3)具有用于盛装溢液的集液槽(3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燃气灶的燃烧器火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环壁(12)局部具有与所述集液槽(31)相连通的导液槽(12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燃气灶的燃烧器火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环状顶壁(11)还具有能与所述集液槽(31)配合的刮除件(4),所述火盖本体(1)的环状顶壁(11)连同刮除件(4)能相对所述外环壁(12)转动,从而实现所述火盖本体(1)的环状顶壁(11)转动的状态下,能将所述集液槽(31)中的溢液排至所述导液槽(121)中。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燃气灶的燃烧器火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火盖本体(1)的环状顶壁(11)对应所述导液槽(121)的位置具有缺口(10),所述刮除件(4)为设置在所述缺口(10)中的凸块。5.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佳辉王帅东刘晓刚柯情徐强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方太厨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