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脑外术后训练恢复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383659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20 09: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新型脑外术后训练恢复装置,所述底架板的底部四个边角处分别固定连接有四个竖直对称设置的支撑块,且支撑块远离底架板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锁止万向轮,所述训练垫固定于底架板的上侧,所述底架板的上侧固定连接有两个矩形条,且两个矩形条分别位于训练垫的两侧对称设置,两个所述矩形条均为中空结构,且两个矩形条上均设有折叠升降机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通过设置折叠升降机构和滑动定位机构,只需转动转把块,可实现升降杆上凹形扶架的高度调节,操作简单,节省人力,结构设计巧妙,使用更方便,通过实现凹形扶架的高度调节,便于本装置适用于不同身高患者恢复训练需求。于不同身高患者恢复训练需求。于不同身高患者恢复训练需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脑外术后训练恢复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具体是一种新型脑外术后训练恢复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脑外科一般指的是神经外科,是利用神经外科学,并以检查为主,手术为径,综合治疗,全面评估的学科,医学中最年轻、最复杂而又发展最快的一门学科,以前由于技术的限制,人的脑部手术可以说是一个禁区,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对于目前脑外伤的患者,术后腿部不能站立,常需要对腿部进行定期的恢复训练。
[0003]在中国专利一种新型脑外术后训练恢复器(专利号为:CN203089792U),该专利中,病人可扶着两个扶杆在训练垫上来回行走训练恢复,或通过转轮将之推到室外训练,使病人可自主训练,减少医务人员的陪同,有利于病人的快速恢复,但是,该装置结构过于简单,两个扶杆的高度难以进行调节,无法适应不同身高的患者进行恢复训练使用,使用不方便,适用范围小,且无法进行折叠,体型大,收纳携带使用不方便。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提供了一种新型脑外术后训练恢复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脑外术后训练恢复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脑外术后训练恢复装置,包括底架板、训练垫和两个升降杆,所述底架板的底部四个边角处分别固定连接有四个竖直对称设置的支撑块,且支撑块远离底架板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锁止万向轮,所述训练垫固定于底架板的上侧,所述底架板的上侧固定连接有两个矩形条,且两个矩形条分别位于训练垫的两侧对称设置,两个所述矩形条均为中空结构,且两个矩形条上均设有折叠升降机构,两个所述升降杆分别位于两个矩形条的正上方,且两个升降杆的下侧均设有滑动定位机构,所述滑动定位机构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折叠升降机构的两端转动连接,两个所述升降杆的上侧均固定连接有凹形扶架;
[0006]所述折叠升降机构包括横向插设在矩形条一端并与其转动连接的转杆,所述转杆的一端贯穿延伸至矩形条中并固定连接有双向丝杆,且双向丝杆上分别螺纹连接有两个对称设置的螺纹块,两个所述螺纹块的上侧分别通过两个第一转轴转动连接有两个交错设置的摆杆,所述矩形条的上侧开设有滑口,且两个摆杆均穿过滑口设置,两个所述摆杆的相交处侧壁插设并转动连接有转销,所述滑动定位机构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摆杆远离第一转轴的一端转动连接。
[0007]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滑动定位机构包括开设在升降杆下侧的定位槽,所述定位槽中固定连接有横向设置的定位杆,且定位杆上套设有两个对称设置的定位滑套,两个所述定位滑套的下侧分别通过两个第二转轴与两个摆杆远离第一转轴的一端转动连接。
[0008]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定位杆呈圆柱形设置,且定位杆的外侧壁与定位滑套的贯穿孔内壁滑动连接。
[0009]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矩形条的一端开设有通孔,且转杆贯穿通孔设置,所述通孔的内壁通过轴承件与转杆的外侧壁转动连接。
[0010]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矩形条的一端内壁通过轴承座与双向丝杆远离转杆的一端转动连接。
[0011]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位于矩形条外侧所述转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转把块。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折叠升降机构和滑动定位机构,转动转把块,带动转杆转动,进而带动双向丝杆转动,由于双向丝杆分别与两个螺纹块螺纹连接,且螺纹块的轴向转动受到矩形条的限制,因此,两个螺纹块强制往相反的方向位移,进而带动两个摆杆产生交错摆动,此时,两个定位滑套在定位槽中的定位杆上往相反的方向滑动位移,从而实现升降杆上凹形扶架的高度调节,操作简单,节省人力,结构设计巧妙,使用更方便,通过实现凹形扶架的高度调节,便于本装置适用于不同身高患者恢复训练需求。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一种新型脑外术后训练恢复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4]图2为一种新型脑外术后训练恢复装置中矩形条和升降杆处的正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5]图中:1、底架板;2、训练垫;3、升降杆;4、支撑块;5、锁止万向轮;6、矩形条;7、凹形扶架;8、转杆;9、双向丝杆;10、螺纹块;11、摆杆;12、转销;13、定位槽;14、定位杆;15、定位滑套;16、转把块;17、滑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16]请参阅图1~2,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新型脑外术后训练恢复装置,包括底架板1、训练垫2和两个升降杆3,底架板1的底部四个边角处分别固定连接有四个竖直对称设置的支撑块4,且支撑块4远离底架板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锁止万向轮5,便于本装置位移或定位,可将本装置推到室外训练,使病人可自主训练,减少医务人员的陪同,训练垫2固定于底架板1的上侧,底架板1的上侧固定连接有两个矩形条6,且两个矩形条6分别位于训练垫2的两侧对称设置,两个矩形条6均为中空结构,且两个矩形条6上均设有折叠升降机构,两个升降杆3分别位于两个矩形条6的正上方,且两个升降杆3的下侧均设有滑动定位机构,滑动定位机构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折叠升降机构的两端转动连接,两个升降杆3的上侧均固定连接有凹形扶架7,患者可手扶两个凹形扶架7在训练垫2上来回行走训练恢复;
[0017]折叠升降机构包括横向插设在矩形条6一端并与其转动连接的转杆8,转杆8的一端贯穿延伸至矩形条6中并固定连接有双向丝杆9,且双向丝杆9上分别螺纹连接有两个对称设置的螺纹块10,两个螺纹块10的上侧分别通过两个第一转轴转动连接有两个交错设置的摆杆11,矩形条6的上侧开设有滑口17,且两个摆杆11均穿过滑口17设置,两个摆杆11的相交处侧壁插设并转动连接有转销12,滑动定位机构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摆杆11远离第一转
轴的一端转动连接,转动转杆8,进而带动双向丝杆9转动,由于双向丝杆9分别与两个螺纹块10螺纹连接,且螺纹块10的轴向转动受到矩形条6的限制,因此,两个螺纹块10强制往相反的方向位移,进而带动两个摆杆11产生交错摆动,实现升降杆3上凹形扶架7的高度调节,操作简单,节省人力,结构设计巧妙,使用更方便,通过实现凹形扶架7的高度调节,便于本装置适用于不同身高患者恢复训练需求;
[0018]在图2中:滑动定位机构包括开设在升降杆3下侧的定位槽13,定位槽13中固定连接有横向设置的定位杆14,且定位杆14上套设有两个对称设置的定位滑套15,两个定位滑套15的下侧分别通过两个第二转轴与两个摆杆11远离第一转轴的一端转动连接,两个摆杆11产生交错摆动,此时,两个定位滑套15在定位槽13中的定位杆14上往相反的方向滑动位移,使用升降杆3位移更稳定,结构更稳固;
[0019]在图2中:定位杆14呈圆柱形设置,且定位杆14的外侧壁与定位滑套15的贯穿孔内壁滑动连接,便于定位滑套15滑动位移;
[0020]在图2中:矩形条6的一端开设有通孔,且转杆8贯穿通孔设置,通孔的内壁通过轴承件与转杆8的外侧壁转动连接,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脑外术后训练恢复装置,包括底架板(1)、训练垫(2)和两个升降杆(3),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架板(1)的底部四个边角处分别固定连接有四个竖直对称设置的支撑块(4),且支撑块(4)远离底架板(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锁止万向轮(5),所述训练垫(2)固定于底架板(1)的上侧,所述底架板(1)的上侧固定连接有两个矩形条(6),且两个矩形条(6)分别位于训练垫(2)的两侧对称设置,两个所述矩形条(6)均为中空结构,且两个矩形条(6)上均设有折叠升降机构,两个所述升降杆(3)分别位于两个矩形条(6)的正上方,且两个升降杆(3)的下侧均设有滑动定位机构,所述滑动定位机构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折叠升降机构的两端转动连接,两个所述升降杆(3)的上侧均固定连接有凹形扶架(7);所述折叠升降机构包括横向插设在矩形条(6)一端并与其转动连接的转杆(8),所述转杆(8)的一端贯穿延伸至矩形条(6)中并固定连接有双向丝杆(9),且双向丝杆(9)上分别螺纹连接有两个对称设置的螺纹块(10),两个所述螺纹块(10)的上侧分别通过两个第一转轴转动连接有两个交错设置的摆杆(11),所述矩形条(6)的上侧开设有滑口(17),且两个摆杆(11)均穿过滑口(17)设置,两个所述摆杆(11)的相交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乐双
申请(专利权)人:丽水市人民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