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隔热型幕墙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2383604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20 09:13
本申请涉及幕墙系统领域,尤其公开了一种隔热型幕墙系统,包括框架龙骨以及幕墙板,框架龙骨包括第一龙骨以及第二龙骨,幕墙板的上端与第一龙骨固定连接,幕墙板的下端与第二龙骨固定连接;框架龙骨与幕墙板之间设置有隔热件;隔热件与幕墙板相配合形成竖向的中间流道,第一龙骨设置有第一流道,第一流道与中间流道上端相连通,第二龙骨设置有第二流道,第二流道与中间流道下端相连通。通过设置第一流道、中间流道以及第二流道,实现幕墙板与隔热件之间气流的有序流动,带走一部分热量,提高幕墙系统隔热的效果,提高幕墙系统的隔热性能。能。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隔热型幕墙系统


[0001]本申请涉及幕墙系统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隔热型幕墙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建筑幕墙是集建筑技术、功能和艺术于一体的建筑物外围结构,作为一种高级建筑外墙,它倍受建筑师和开发商的喜爱。为追求建筑物表面的肌理效果,越来越多的建筑幕墙将幕墙铝合金龙骨暴露于室外,但由于幕墙铝合金龙骨是热量的优良导体,暴露于室外的铝合金龙骨会将大量的热量传导至室内,降低幕墙系统的性能。
[0003]传统幕墙系统一般采用带有隔热条的铝合金隔热型材来阻断热量传导;但在需要大面积将铝合金型材暴露于室外的情况下,铝合金隔热型材的隔热效果差,幕墙系统的隔热性能低。
[000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专利技术人认为存在幕墙系统的隔热效果差,幕墙系统隔热性能较低的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提高幕墙系统隔热的效果,提高幕墙系统的隔热性能,本申请提供一种隔热型幕墙系统。
[0006]本申请提供的一种隔热型幕墙系统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0007]一种隔热型幕墙系统,包括框架龙骨以及幕墙板;所述框架龙骨包括第一龙骨以及第二龙骨,所述第一龙骨与幕墙板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龙骨与幕墙板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所述框架龙骨与幕墙板之间设置有隔热件;所述隔热件与幕墙板相配合形成竖向的中间流道,所述第一龙骨设置有第一流道,所述第一流道与中间流道上端相连通,所述第二龙骨设置有第二流道,所述第二流道与中间流道下端相连通。
[000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流道经由中间流道与第二流道连通,实现幕墙板与隔热件之间气流的有序流动,带动一部分热量,提高幕墙系统隔热的效果。此外,在框架龙骨与幕墙板之间设置隔热件,可以避免热量过多传导至室内,提高幕墙系统隔热的效果。
[0009]优选的,所述隔热件靠近幕墙板的一侧设置有竖向的开口槽条,所述幕墙板封闭所述开口槽条形成中间流道。
[00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气流经由中间流道有序地流动,直接带走幕墙板背部的部分热量,避免过多的热量传导至室内,提高幕墙板的隔热能力。
[0011]优选的,所述幕墙板的上端设置有第一卡条,所述幕墙板的下端设置有第二卡条,所述第一龙骨设置有与第一卡条相适配的第一卡槽,所述第二龙骨设置有与第二卡条相适配的第二卡槽。
[00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借助第一卡条与第一卡槽之间的卡设配合、第二卡条与第二卡槽之间的卡设配合,实现幕墙板与框架龙骨之间纵向的初步定位安装。
[0013]优选的,所述第一卡槽以及第二卡槽均为缩口结构;第一卡条沿第一卡槽的长度
延伸方向插入第一卡槽内,第二卡条沿第二卡槽的长度延伸方向插入第二卡槽内。
[00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卡槽呈缩口结构,用于挡止限位住第一卡条;第二卡槽呈缩口结构,用于挡止限位住第二卡条。
[0015]优选的,所述幕墙板沿其长度延伸方向的一侧设置有第三卡条,所述第一龙骨上设置有与第三卡条相适配的第三卡槽;所述幕墙板沿其长度延伸方向的另一侧通过固定件与第一龙骨固定连接。
[00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实现幕墙板与框架龙骨之间横向的预定位以及锁紧固定。其中,第三卡条与第三卡槽之间的卡设配合,实现横向的预定位,再经由固定件将幕墙板固定设置在框架龙骨上。
[0017]优选的,所述第二卡条隔开第二流道以形成上第二流道与下第二流道;所述第二卡条开设有通风口,所述上第二流道与下第二流道经由通风口连通。
[00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气流可经第一流道、中间流道,流动至上第二流道,再经通风口流动至下第二流道,最后排出至室外。借助通风口、通风道以实现幕墙系统内部气流的有序流动,从而带走一部分的热量,提高幕墙系统隔热的效果。
[0019]优选的,所述第一流道包括第一槽、第二槽以及连通所述第一槽与第二槽的连通槽,所述第二槽位于第一槽的下方;所述第一槽开设有连通至连通槽的第一排水口,所述连通槽的底部开设有连通至第二槽的第二排水口,所述第二排水口靠近第一排水口设置,所述第二槽的底部设置有连通至中间流道的第三排水口。
[00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日常使用的过程中,可能存在有雨水流入第一龙骨中,雨水经由第一槽的第一排水口流向连通槽,经连通槽的第二排水口流向第二槽,经由第二槽的第三排水口流动至中间流道,再经由第二流道排出至室外,以减少雨水积集在第一龙骨内,腐蚀第一龙骨的情况。
[0021]优选的,所述第一槽的内底壁向第一排水口的端口处倾斜向下设置。
[00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雨水可以顺着第一槽的内底壁流向第一槽的第一排水口处,使得雨水不易在第一龙骨的内部向四周流动,减少雨水在第一龙骨内部积留的情况。
[0023]优选的,所述第二龙骨靠近幕墙板的一侧设置有延伸条,所述延伸条自由端的端面与幕墙板的外表面共面。
[002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幕墙板的初定位中,以延伸条为参照物,幕墙板不断地靠近延伸条,使得幕墙板外露在室外的表面与延伸条自由端的端面对齐。
[0025]优选的,所述第一龙骨的底部设置有第四卡条,所述第二龙骨的顶部设置有第五卡条,所述第四卡条以及第五卡条均用于竖向挡止限位隔热件;所述幕墙板沿其长度延伸方向的两侧均设置有挡板,所述挡板横向挡止限位隔热件。
[002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实现纵向以及横向挡止限位隔热件,以对隔热件的位置进行固定。
[0027]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0028]1.第一流道经由中间流道与第二流道连通,实现幕墙板与隔热件之间气流的有序流动,带动一部分热量,提高幕墙系统隔热的效果;
[0029]2.在框架龙骨与幕墙板之间设置隔热件,可以避免热量过多传导至室内,提高幕
墙系统隔热的效果;
[0030]3.通过多个卡条分别与多个卡槽之间的卡设配合,实现横向、纵向初定位,再经由固定件将幕墙板固定设置在框架龙骨上,便于安装拆卸;
[0031]4.在日常使用的过程中,可能存在有雨水流入第一龙骨中,雨水经由第一槽的第一排水口流向连通槽,经连通槽的第二排水口流向第二槽,经由第二槽的第三排水口流动至中间流道,再经由第二流道排出至室外,以减少雨水积集在第一龙骨内,腐蚀第一龙骨的情况。
附图说明
[0032]图1是本申请的竖向剖切视图。
[0033]图2是本申请的横向剖切视图。
[0034]附图标记说明:
[0035]1、框架龙骨;11、第一龙骨;111、第一卡槽;112、第三卡槽;113、第四卡条;12、第二龙骨;121、第二卡槽;122、延伸条;123、第五卡条;2、幕墙板;21、第一卡条;22、第二卡条;221、通风口;23、第三卡条;24、固定件;25、挡板;3、隔热件;31、开口槽条;4、通风道;41、中间流道;42、第一流道;421、第一槽;4211、第一排水口;422、第二槽;4221、第三排水口;423、连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隔热型幕墙系统,包括框架龙骨(1)以及幕墙板(2);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龙骨(1)包括第一龙骨(11)以及第二龙骨(12),所述第一龙骨(11)与幕墙板(2)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龙骨(12)与幕墙板(2)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所述框架龙骨(1)与幕墙板(2)之间设置有隔热件(3);所述隔热件(3)与幕墙板(2)相配合形成竖向的中间流道(41),所述第一龙骨(11)设置有第一流道(42),所述第一流道(42)与中间流道(41)上端相连通,所述第二龙骨(12)设置有第二流道(43),所述第二流道(43)与中间流道(41)下端相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热型幕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件(3)靠近幕墙板(2)的一侧设置有竖向的开口槽条(31),所述幕墙板(2)封闭所述开口槽条(31)形成中间流道(4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热型幕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幕墙板(2)的上端设置有第一卡条(21),所述幕墙板(2)的下端设置有第二卡条(22),所述第一龙骨(11)设置有与第一卡条(21)相适配的第一卡槽(111),所述第二龙骨(12)设置有与第二卡条(22)相适配的第二卡槽(121)。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隔热型幕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槽(111)以及第二卡槽(121)均为缩口结构;第一卡条(21)沿第一卡槽(111)的长度延伸方向插入第一卡槽(111)内,第二卡条(22)沿第二卡槽(121)的长度延伸方向插入第二卡槽(121)内。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热型幕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幕墙板(2)沿其长度延伸方向的一侧设置有第三卡条(23),所述第一龙骨(11)上设置有与第三卡条(23)相适配的第三卡槽(112);所述幕墙板(2)沿其长度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贺宇航朱江刘晓烽闵守祥吴宇轩李胜才刘刚王征朱亮劳全良凌日雄甘健恒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中航幕墙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