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充电用防反接与防反灌保护电路及充电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381869 阅读:4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20 09:10
一种充电用防反接与防反灌保护电路及充电器,其中保护电路包括三极管Q1、三极管Q2、MOS管Q3、电压比较器U1、充电输入接口和充电输出接口,充电输入接口用于输出直流电,充电输出接口用于连接待充电的电池;三极管Q1的E极连接到充电输入接口的正极、电池的正极和电压比较器U1的正电源端,C极经依次串联的电阻R1和电阻R2连接到充电输入接口的负极,B极经电阻R3连接到电池负极。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利用了电池电压控制MOS管的导通截止,同时利用电压比较器构成检测电路,既可以有效防止电池反接,又能防止电池倒灌。防止电池倒灌。防止电池倒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充电用防反接与防反灌保护电路及充电器


[0001]本技术涉及充电器保护电路设计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充电用防反接与防反灌保护电路及充电器。

技术介绍

[0002]一个可靠的电子产品或系统,必须设计完整的保护电路,从而应对使用过程中可能遭遇的各种情况,如过载、负载短路、过压、欠压以及各种电磁骚扰(如静电放电)等,以确保产品安全可靠地工作。对于使用直流电源供电的电子产品或电路,电源的极性接反可能造成零件损坏、系统失灵等严重后果。很多产品(如逆变器等)常在直流输入侧并联电解电容,若输入电源的正负极接反,则电解电容极易损毁,造成不可自行恢复的损坏。
[0003]充电器作为日常常用的电子产品,不仅要提供电池充电过程所需的电流、电压及持续时间,还需具备防止电池反接和短路的保护功能。因为电池反接极有可能损坏充电电路和电池,甚至导致电池的爆炸。同时,在以电池作为负载的电路中如果没有防倒灌电路,当输入电源消失时,电池会反过来给充电管理电路供电。这样不仅白白浪费了电池的电量,而且在某些场合(尤其是大电流的充电设备)电池倒灌甚至会对充电电路造成永久性损坏。因此,防倒灌保护电路在充电管理电路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充电用防反接与防反灌保护电路及充电器,该电路有效防止了电池反接,又能防止电池倒灌,具有简单可靠、成本低等优点。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充电用防反接与防反灌保护电路,其包括三极管Q1、三极管Q2、MOS管Q3、电压比较器U1、充电输入接口和充电输出接口,其中:
[0006]充电输入接口用于输出直流电,充电输出接口用于连接待充电的电池;
[0007]三极管Q1的E极连接到充电输入接口的正极、电池的正极和电压比较器U1的正电源端,C极经依次串联的电阻R1和电阻R2连接到充电输入接口的负极,B极经电阻R3连接到电池负极;
[0008]三极管Q2的E极连接到充电输入接口的负极,C极连接到电阻R1与电阻R2之间的等电位连接点,B极经电阻R6连接到电压比较器U1的输出端;
[0009]MOS管Q3的S极连接到充电输入接口的负极,D极连接电池的负极,G极连接到电阻R1与电阻R2之间的等电位连接点;
[0010]电压比较器U1的负电源端连接到充电输入接口的负极,同向输入端经电阻R7连接到电池的负极,反向输入端经电阻R4连接到充电输入接口的负极。
[0011]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三极管Q1和三极管Q2均为PNP型三极管,MOS管Q3为N

MOS管。
[0012]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保护电路还包括稳压二极管Z1,稳
压二极管Z1的阳极与MOS管Q3的S极连接,稳压二极管Z1的阴极与MOS管Q3的G极连接。
[0013]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电压比较器U1的反向输入端与输出端之间连接有电阻R5。
[0014]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电阻R5的两端并联有电容C1。
[0015]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电阻R2、电阻R3、电阻R4和电阻R6的阻值相同,电阻R1的阻值小于电阻R2,电阻R5的阻值大于电阻R2。
[0016]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电阻R7由两个电阻相并联组成,相并联的两个电阻中,一个与电阻R2的阻值相同,另一个与电阻R5的阻值相同,且并联后的总阻值小于电阻R2的阻值。
[0017]根据本技术的另一方面,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充电器,其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充电用防反接与防反灌保护电路,所述充电器通过所述充电用防反接与防反灌保护电路对电池进行充电。
[0018]本技术的充电用防反接与防反灌保护电路及充电器,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本技术的充电用防反接与防反灌保护电路及充电器利用了电池电压控制MOS管的导通截止,同时利用电压比较器构成检测电路,既可以有效防止电池反接,又能防止电池倒灌,具有简单可靠、成本低等优点,可用于各类充电器产品。
附图说明
[0019]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20]图1为本技术充电用防反接与防反灌保护电路提供的一实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1]本技术目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将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做进一步描述。较佳实施例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用语,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
技术实现思路
下,当亦视为本技术可实施的范畴。
[0023]如图1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充电用防反接与防反灌保护电路,包括三极管Q1、三极管Q2、MOS管Q3、电压比较器U1、充电输入接口和充电输出接口,其中:
[0024]充电输入接口用于输出直流电,充电输出接口用于连接待充电的电池;
[0025]三极管Q1的E极连接到充电输入接口的正极、电池的正极和电压比较器U1的正电源端,C极经依次串联的电阻R1和电阻R2连接到充电输入接口的负极,B极经电阻R3连接到电池负极;
[0026]三极管Q2的E极连接到充电输入接口的负极,C极连接到电阻R1与电阻R2之间的等电位连接点,B极经电阻R6连接到电压比较器U1的输出端;
[0027]MOS管Q3的S极连接到充电输入接口的负极,D极连接电池的负极,G极连接到电阻R1与电阻R2之间的等电位连接点;
[0028]电压比较器U1的负电源端连接到充电输入接口的负极,同向输入端经电阻R7连接到电池的负极,反向输入端经电阻R4连接到充电输入接口的负极,所述电压比较器U1的反
向输入端与输出端之间连接有电阻R5,所述电阻R5的两端并联有电容C1。
[0029]所述保护电路还包括稳压二极管Z1,稳压二极管Z1的阳极与MOS管Q3的S极连接,稳压二极管Z1的阴极与MOS管Q3的G极连接。
[0030]在一具体实施中,所述三极管Q1和三极管Q2均为PNP型三极管,MOS管Q3为N

MOS管。
[0031]在另一具体实施中,所述电阻R2、电阻R3、电阻R4和电阻R6的阻值相同,电阻R1的阻值小于电阻R2,电阻R5的阻值大于电阻R2,所述电阻R7由两个电阻相并联组成,相并联的两个电阻中,一个与电阻R2的阻值相同,另一个与电阻R5的阻值相同,且并联后的总阻值小于电阻R2的阻值。
[0032]具体地,电阻R1的阻值为2K欧,电阻R2、电阻R3、电阻R4和电阻R6的阻值均为10K欧,电阻R5的阻值为499K欧,电阻R7有电阻为10K欧和499K欧的两个电阻并联组成。
[0033]本技术还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充电用防反接与防反灌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三极管Q1、三极管Q2、MOS管Q3、电压比较器U1、充电输入接口和充电输出接口,其中:充电输入接口用于输出直流电,充电输出接口用于连接待充电的电池;三极管Q1的E极连接到充电输入接口的正极、电池的正极和电压比较器U1的正电源端,C极经依次串联的电阻R1和电阻R2连接到充电输入接口的负极,B极经电阻R3连接到电池负极;三极管Q2的E极连接到充电输入接口的负极,C极连接到电阻R1与电阻R2之间的等电位连接点,B极经电阻R6连接到电压比较器U1的输出端;MOS管Q3的S极连接到充电输入接口的负极,D极连接电池的负极,G极连接到电阻R1与电阻R2之间的等电位连接点;电压比较器U1的负电源端连接到充电输入接口的负极,同向输入端经电阻R7连接到电池的负极,反向输入端经电阻R4连接到充电输入接口的负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用防反接与防反灌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三极管Q1和三极管Q2均为PNP型三极管,MOS管Q3为N

MOS管。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魏奇斌董远剑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盈源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