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颈内静脉置管固定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374944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20 08: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静脉置管护理用具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颈内静脉置管固定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用于固定在患者脖颈处的箍套部以及用于固定静脉置管的管口端的卡口,所述卡口与箍套部之间通过拉力组件连接彼此;拉力组件包括与箍套部固定的固定段、用于固定卡口的连接段以及过渡连接固定段和连接段的弹性段,所述弹性段的拉力方向与卡口处管口端的轴向形成夹角或彼此平行,从而使得弹性段始终施予管口端向穿刺口方向的下压力。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实现对静脉置管的管口端的有效固定功能,同时还能有效避免使用时出现的意外拽管和意外脱管现象,使用可靠而稳定。可靠而稳定。可靠而稳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颈内静脉置管固定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静脉置管护理用具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颈内静脉置管固定装置。

技术介绍

[0002]临床上,颈内静脉置管不仅可以为外周静脉穿刺困难者提供输液通道,还可以为失血性休克患者快速输液及术后静脉高营养治疗提供保证。现有技术的颈内静静脉置管在与人体固定时,常先将医用纱布包裹住静脉置管的管口端,再用胶带将医用纱布贴在患者头部或脖颈处,此方式不仅容易产生过敏的现象,而且在使用过程中,因人体出汗等原因,使得胶带易带动医用纱布脱落,甚至出现脱管状况,进而影响静脉置管的后续正常使用;同时,此方式会导致管口端体积过于庞大,给患者的正常行动带来了极大的动作不便性。有的则直接将管口端与皮肤缝合,无形中加重了患者痛苦,且护理成本也更高,从而给临床护理带来巨大困扰。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是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合理而实用的颈内静脉置管固定装置,其能实现对静脉置管的管口端的有效固定功能,同时还能有效避免使用时出现的意外拽管和意外脱管现象,使用可靠而稳定。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颈内静脉置管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用于固定在患者脖颈处的箍套部以及用于固定静脉置管的管口端的卡口,所述卡口与箍套部之间通过拉力组件连接彼此;拉力组件包括与箍套部固定的固定段、用于固定卡口的连接段以及过渡连接固定段和连接段的弹性段,所述弹性段的拉力方向与卡口处管口端的轴向形成夹角或彼此平行,从而使得弹性段始终施予管口端向穿刺口方向的下压力。
[0006]优选的,所述卡口外形呈柱筒状或“C”字卡环状,此时卡口管腔构成可供管口端卡入的放置腔;所述拉力组件外形呈“Y”字状,拉力组件的两端分别固定一个卡口,拉力组件的底端与弹性段的首端彼此连接。
[0007]优选的,所述固定段外形呈直杆状,固定段与弹性段的尾端彼此连接;固定段的尾端布置扁平状的配合板,配合板上设置有按扣的母扣,箍套部的外壁处布置按扣的子扣,从而使得固定段与箍套部间形成卡接配合关系,此时固定段可沿按扣轴线产生相对箍套部的铰接动作。
[0008]优选的,各子扣沿箍套部的轴向依序均布。
[0009]优选的,所述弹性段为拉簧,弹性段、连接段的底端及固定段的轴线均处于同一直线上。
[0010]优选的,拉力组件与患者皮肤之间垫设有一层防护垫层;所述防护垫层的一端固定在固定段尾端处。
[0011]优选的,卡口的面朝患者皮肤的一侧设置有软垫部。
[0012]优选的,所述箍套部为可径向胀缩的松紧环结构。
[0013]优选的,所述箍套部为长方形条带状,箍套部的其中一个带端设置魔术贴的子面,从而与箍套部外壁处预设的母面间构成魔术贴式粘贴配合。
[0014]优选的,所述箍套部为长方形条带状,箍套部的其中一个带端设置系绳或纽扣,从而与箍套部另一带端间形成固接配合。
[0015]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6]1)、通过上述方案,一方面,本技术以箍套部作为定位基准,以箍套部相对患者脖颈的固定来定位卡口的实际位置;另一方面,卡口起到直接固定管口端的功能,从而确保了管口端在箍套部和自身管体的联合作用下实现固定效果。更为重要的是,卡口与箍套部之间的连接构件采用拉力组件,且其拉力方向与管口端轴向彼此相交或平行,这使得一旦管口端卡入卡口后,管口端始终被拉力组件施予向穿刺点处的下拉力,有效避免了意外的拽管和脱管现象。此外,由于弹性段的存在,也能起到一定的缓冲功能,这也能有效改善意外脱管问题,一举多得。
[0017]综上,本技术构造紧凑合理,能实现对静脉置管的管口端的有效固定功能,同时还能有效避免使用时出现的意外拽管和意外脱管现象,使用可靠而稳定。
[0018]2)、对于卡口而言,其可以是常规的扣件构造,也可以是本技术所述的柱筒状或“C”字卡环状构造,只需能实现相对管口端的快速固定功能即可。由于管口端通常为两组,因此卡口也优选对应布置为两个,从而确保对管口端的固定效果。
[0019]3)、在上述结构的基础上,整个拉力组件一方面可依靠按扣的配合,来实现相对箍套部的轴向位置的在线调节功能;另一方面,按扣本身形成了铰接副,因此整个拉力组件除了能依靠弹性段而产生自身轴向的伸缩动作外,还能依靠按扣产生铰接摆动动作,以提升拉力组件的动作灵活性。
[0020]4)、防护垫层及软垫部的设计,目的在于提升本技术的使用舒适度。此处的防护垫层及软垫部均与相应的拉力组件及卡口形成一体结构,可确保防护效果,避免可能发生的压疮和压损等问题。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简图;
[0022]图2为卡口、拉力组件及箍套的配合状态示意图。
[0023]本技术各标号与部件名称的实际对应关系如下:
[0024]10

箍套部 20

卡口 30

拉力组件
[0025]31

固定段 31a

配合板 31b

按扣 32

连接段 33

弹性段
[0026]40

防护垫层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为便于理解,此处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结构及工作方式作以下进一步描述:
[0028]本技术具体结构参照图1

2所示,其主要结构包括箍套部10、卡口20以及衔接箍套部10与卡口20的拉力组件30。其中:
[0029]箍套部10的设置目的在于作为定位基准而使用,也即在操作时,通过将箍套部10固定在患者脖颈处,从而定位卡口20位置,显然更利于实现对卡口20所定位的静脉置管的管口端的快速固定。箍套部10可以采用可胀缩的松紧环,也可以如图1所示的采用一根长条带,并在长条带的两端布置魔术贴或者系带或者纽扣等,只要能将箍套部10可靠固定在患者脖颈处均可。
[0030]对于卡口20而言,其功能在于定位管口端的当前位置。卡口20优选与拉力组件30间形成夹角,甚至呈现彼此平行状态,从而能依靠拉力组件30的弹性拉力,来确保管口端始终有一定的向穿刺口的下压力,从而最大可能的避免意外脱管等状况。卡口20外形参照图2所示,优选便于管口端沿径向卡入的“C”字卡环状;两个卡口20的轴线可彼此平行,也可以存有一定角度,具体可酌情设计。
[0031]拉力组件30为本技术的一个重点结构,主要结构包括连接段32、弹性段33和固定段31。其中连接段32为“Y”字状,以便于安装两个卡口20。弹性段33为拉簧,从而提供整个拉力组件30以下压力和缓冲功能。固定段31一方面起到衔接弹性段33和箍套部10的功能;另一方面通过在固定段31的尾端布置配合板31a,并通过按扣31b处母扣和子扣的配合,来实现整个拉力组件30相对箍套部10的可靠定位和铰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颈内静脉置管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用于固定在患者脖颈处的箍套部(10)以及用于固定静脉置管的管口端的卡口(20),所述卡口(20)与箍套部(10)之间通过拉力组件(30)连接彼此;拉力组件(30)包括与箍套部(10)固定的固定段(31)、用于固定卡口(20)的连接段(32)以及过渡连接固定段(31)和连接段(32)的弹性段(33),所述弹性段(33)的拉力方向与卡口(20)处管口端的轴向形成夹角或彼此平行,从而使得弹性段(33)始终施予管口端向穿刺口方向的下压力。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颈内静脉置管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口(20)外形呈柱筒状或“C”字卡环状,此时卡口(20)管腔构成可供管口端卡入的放置腔;所述拉力组件(30)外形呈“Y”字状,拉力组件(30)的两端分别固定一个卡口(20),拉力组件(30)的底端与弹性段(33)的首端彼此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颈内静脉置管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段(31)外形呈直杆状,固定段(31)与弹性段(33)的尾端彼此连接;固定段(31)的尾端布置扁平状的配合板(31a),配合板(31a)上设置有按扣(31b)的母扣,箍套部(10)的外壁处布置按扣(31b)的子扣,从而使得固定段(31)与箍套部(10)间形成卡接配合关系,此时固定段(31)可沿按扣(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灿灿李媛媛梁兰
申请(专利权)人: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