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进的避雷带固定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370091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20 08: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改进的避雷带固定组件,包括可调支撑构件和可调夹持构件,所述可调夹持构件通过可调锁紧件可拆卸连接可调支撑构件,所述可调支撑构件包括支撑杆,支撑杆的一端连接夹紧件,夹紧件是由扣座和扣盖构成,其中,扣盖固定端铰接连接扣座,自由端通过紧固组件可拆卸连接扣座;所述支撑杆的另一端连接辅助加固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实现稳固可靠的将避雷带进行安装固定,不会由于安装问题出现松动而带来不安全隐患的发生,达到稳固性和安全性更高;能够最大限度的保证避雷带支架的整体结构完整度的同时还能保证建筑物不受安装时的破坏,延长使用寿命,达到节省资源的同时也降低操作施工人员的劳动强度。时也降低操作施工人员的劳动强度。时也降低操作施工人员的劳动强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改进的避雷带固定组件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避雷带支撑装置,具体的是涉及一种改进的避雷带固定组件,主要是用于起着保护用电设备以及人身安全的重要作用,属于建筑施工避雷防护


技术介绍

[0002]通常来说,避雷带在建筑中起着保护用电设备以及人身安全的重要作用,避雷带安装应牢固、平直,符合严格的质量规范,实际施工过程中,在屋面结构采用彩钢板的建筑物屋顶布设避雷带时,避雷带的紧固固定较为困难,并且实际固定过程中,避雷带的平直度不易控制。尤其是对于由镀锌圆钢制成的避雷带来说,实际在建筑物屋面进行固定安装时,由于避雷带的总长一般均在千米以上,并且需布设上千个避雷带支持卡,因而在建筑物屋面固定避雷带时,不仅施工难度大,避雷带的平直度不易控制,而且工程量大。
[0003]传统燕尾直埋式避雷支架不适用于建筑屋面为脊瓦的情况,用这种支架在脊瓦上施工,除了会破坏脊瓦,还不能满足支架承受的正向风力。一旦安装就无法拆卸或者是各个部件之间均为零散结构,很容易被其他人员将其各个件进行挪用,造成安全隐患,同时还无法根据实际需要的安装高度调整所需的固定高度,最主要的是还存在固定效果较差,随着时间的推移,在受到风雨长期侵蚀后,避雷带支架容易出现松动,摇晃,严重的还会出现倒塌,稍不留意就容易出现安全事故的发生,总之,往往很不便。
[0004]因此,需研制一种实用性较强以及稳固性较强的改进的避雷带固定组件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关键所在。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上述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诸多缺陷与不足,本技术对此进行了改进和创新,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实现稳固可靠的将避雷带进行安装固定,不会由于安装问题出现松动而带来不安全隐患的发生,达到稳固性和安全性更高。
[0006]本技术另一个专利技术目的是实现构造简易,设计灵活,能够最大限度的保证避雷带支架的整体结构完整度的同时还能保证建筑物不受安装时的破坏,延长使用寿命,达到节省资源的同时也降低操作施工人员的劳动强度。
[0007]本技术的还一个专利技术目的是一整套组装,安装方便;螺杆旋转固定在瓦面上,松紧程度可自行调节,不破坏瓦面,告别传统避雷带支架须在瓦面打孔固定、拉水平线的繁琐手续;相比较传统避雷带支架该产品安装简单、方便、快捷、效率更高、美观较足。
[0008]为解决上述问题并达到上述的专利技术目的,本技术一种改进的避雷带固定组件是通过采用下列的设计结构以及采用下列的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0009]作为本技术一种改进的避雷带固定组件的改进,包括可调支撑构件(1)和可调夹持构件(2),所述可调夹持构件(2)通过可调锁紧件可拆卸连接可调支撑构件(1),所述可调支撑构件(1)包括支撑杆(11),支撑杆(11)的一端连接夹紧件(12),夹紧件(12)是由扣
座(121)和扣盖(122)构成,其中,扣盖(122)固定端铰接连接扣座(121),自由端通过紧固组件可拆卸连接扣座(121);所述支撑杆(11)的另一端连接辅助加固件(13)。
[0010]作为本技术上述的改进,所述支撑杆(11)整体为下半段设有外螺纹段的螺杆或是丝杆。
[0011]作为本技术上述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夹紧件(12)固定连接于支撑杆(11)的顶部。
[0012]作为本技术上述的更进一步改进,所述扣座(121)整体为中部设有弧形托槽的“几字形”或是“Ω字形”板状体构件;在扣座(121)的自由端开设有贯通正反面的固定孔。
[0013]作为本技术上述的又进一步改进,所述扣盖(122)整体为中部设有弧形凹槽的“几字形”或是“Ω字形”板状体构件;在扣盖(122)的自由端开设有长形通槽,该通槽与固定孔相对应。
[0014]作为本技术上述的再进一步改进,所述辅助加固件(13)整体为扁平细长的方形或是圆形板状体构件,在该辅助加固件(13)上对称开设有顶紧孔(131)。
[0015]作为本技术上述的再更进一步改进,所述可调夹持构件(2)的上端中部开设有可供支撑杆(11)穿过的安装孔,安装孔为螺栓孔;所述可调夹持构件(2)的下端为左右两侧向内侧折叠的L形弯折臂,弯折臂延伸设置于可调夹持构件(2)的卡口端两侧。
[0016]作为本技术上述的又再更进一步改进,所述可调夹持构件(2)上还设有限位防护垫(21),可调夹持构件(2)设置于弯折臂的内侧壁上。
[0017]作为本技术上述的又再更加进一步改进,在可调夹持构件(2)上还开设有限位孔(22),限位孔(22)开设于弯折臂中部,且该限位孔(22)为螺栓孔。
[0018]作为本技术上述的还更加进一步改进,在可调支撑构件(1)和可调夹持构件(2)的外表面上均从内至外依序设置有注塑层、防锈层和防水层以及警示层,警示层上涂有荧光粉。
[0019]工作原理是:上述设计结构的一种改进的避雷带固定组件在进行使用之前,需要将其已经制作完成的该一种设计结构的避雷带支架组件加以安装作为备用。首先需要将需要安装的避雷带(4)根据实际的需要进行布设,布设完成后,根据实际情况的需要和根据安装避雷带(4)的布设路线在建筑物(3)上放置本技术合理数量的多个避雷带固定组件,随即进行安装,安装时,施工人员确定好安装位置后,将本技术的下端根据避雷带(4)所需的安装高度通过调整可调夹持构件(2)与建筑物(3)的距离来完成将可调夹持构件(2)与建筑物(3)的两侧边缘卡合压紧,为了固定更为牢固,施工人员在采用螺栓穿过可调夹持构件(2)上的限位孔(22)使其与建筑物(3)的边缘顶紧固定,随后,调整可调支撑构件(1)的支撑杆(11)与建筑物(3)的距离,使其支撑杆(11)下端的辅助加固件(13)与建筑物(3)贴合,调整位置合理后,在采用顶紧螺栓穿过顶紧孔(131)使其与建筑物(3)再次固定,从而保证可调支撑构件(1)不会移动或是晃动,从而使其安装的位置更为精确稳固,实现增大与建筑物(3)之间的接触面积,保证使用过程的稳固性,达到能有效保证所安装避雷带的平直度和高度,保证更为安全,从而完成本技术的安装,安装完成后即可进行使用。
[0020]使用时,施工人员只需将预先准备好的待为安装的避雷带(4)搭放于可调支撑构件(1)的夹紧件(12)上,具体的是,将避雷带(4)搭放于扣座(121)上,并使其避雷带(4)位于扣座(121)中部的托槽内,随后调整好避雷带(4)的位置后,使用螺栓组件将扣盖(122)与扣
座(121)紧固连接为一整体,从而完成避雷带的安装固定工作。
[0021]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所产生的有益效果是:
[0022]1、本技术能够实现稳固可靠的将避雷带进行安装固定,不会由于安装问题出现松动而带来不安全隐患的发生,达到稳固性和安全性更高;
[0023]2、本技术构造简易,设计灵活新颖,能够最大限度的保证避雷带支架的整体结构完整度的同时还能保证建筑物不受安装时的破坏,延长使用寿命,达到节省资源的同时也降低操作施工人员的劳动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改进的避雷带固定组件,包括可调支撑构件(1)和可调夹持构件(2),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调夹持构件(2)通过可调锁紧件可拆卸连接可调支撑构件(1),所述可调支撑构件(1)包括支撑杆(11),支撑杆(11)的一端连接夹紧件(12),夹紧件(12)是由扣座(121)和扣盖(122)构成,其中,扣盖(122)固定端铰接连接扣座(121),自由端通过紧固组件可拆卸连接扣座(121);所述支撑杆(11)的另一端连接辅助加固件(1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进的避雷带固定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杆(11)整体为下半段设有外螺纹段的螺杆或是丝杆。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进的避雷带固定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夹紧件(12)固定连接于支撑杆(11)的顶部。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进的避雷带固定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扣座(121)整体为中部设有弧形托槽的“几字形”或是“Ω字形”板状体构件;在扣座(121)的自由端开设有贯通正反面的固定孔。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进的避雷带固定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扣盖(122)整体为中部设有弧形凹槽的“几字形”或是“Ω字形”板状体构件;在扣盖(12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施邵洪董维平魏涛白林阳晓明赵春元赵明保赵平文赵瀚卿赵明亮魏超周钰琪段达海曹培阳张旭才李成丞
申请(专利权)人:十四冶建设集团云南第五建筑安装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