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漏电断路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369962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20 08: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为一种漏电断路器,包括N级壳体以及L级壳体,所述N级壳体与所述L级壳体之间设置有中间壳体,所述N级壳体所在的N级断路器部分与所述L级壳体所在的L级断路器部分共用一个操作机构,所述N级断路器和L级断路器同时分断,所述操作机构固定在所述中间壳体上,所述操作机构包括动触头支架、第一动触头以及第二动触头,所述第一动触头和第二动触头位于动触头支架的两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通过采用一套操作机构,实现了两级断路器的同时闭合同时断开,减少了附件,并且能够减小体积。并且能够减小体积。并且能够减小体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漏电断路器


[0001]本技术涉及断路器
,具体涉及一种漏电断路器。

技术介绍

[0002]漏电断路器通常包括壳体、火线断路单元以及零线断路单元,火线断路单元包括火线操作机构、火线脱扣机构、火线动触头、火线静触头、火线灭弧罩以及火线接线柱。零线断路单元包括零线操作机构、零线脱扣机构、零线动触头、零线静触头以及零线接线柱。火线动触头与火线静触头在接触时会产生大量电弧,通过设置的火线灭弧罩来实现灭弧功能,保证断路器的分断能力以及用电安全。零线动触头与零线静触头在接触时会产生少量电弧,而现有的漏电断路器不具有对零线断路单元进行灭弧的功能,长此以往,也会造成零线动触头与零线静触头表面被电弧灼伤、严重的甚至会造成触头失效,从而影响漏电断路器的分断能力以及使用寿命。
[0003]另外现有的漏电断路器大多数都是采用双操作机构,火线和零线单独采用操作机构,其结构比较复杂,体积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漏电断路器,以解决上述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漏电断路器,其特征在于,包括N级壳体以及L级壳体,所述N级壳体与所述L级壳体之间设置有中间壳体,所述N级壳体所在的N级断路器部分与所述L级壳体所在的L级断路器部分共用一个操作机构,所述N级断路器和L级断路器同时分断,所述操作机构固定在所述中间壳体上,所述操作机构包括动触头支架、第一动触头以及第二动触头,所述第一动触头和第二动触头位于动触头支架的两侧,所述第一动触头位于靠近N级断路器一侧,所述第二动触头位于所述靠近L级断路器一侧,所述动触头支架的下端两侧分别形成第一铰接轴和第二铰接轴,所述第一铰接轴与所述第一动触头铰接设置,所述第二铰接轴与所述第二动触头铰接设置,所述操作机构还包括操作手柄、跳扣、锁扣以及拉簧,所述操作手柄与所述跳扣之间设置有联动杆,所述跳扣铰接在所述动触头支架上端部分,所述锁扣转动设置在所述动触头支架的中部位置,且所述锁扣向所述跳扣一侧延伸与跳扣抵触配合限制跳扣转动,所述拉簧的一端与所述N级壳体连接,另外一端与所述动触头支架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漏电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锁扣包括与所述跳扣抵触的抵触部、铰接部以及第一指示块和第二指示块,所述抵触部靠近所述跳扣设置,所述铰接部与所述动触头支架铰接,所述第一指示块靠近第一动触头设置,所述第二指示块靠近所述第二动触头设置,所述第一指示块和第二指示块用于指示锁扣位置,相对应的N级壳体和L级壳体上开设有指示块观察孔。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漏电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L级壳体与所述中间壳体之间设置有第一灭弧系统,所述N级壳体与所述中间壳体之间设置有第二灭弧系统,所述第一灭弧系统包括第一灭弧罩、设置在第一灭弧罩内的第一灭弧片,所述第一灭弧罩由第一侧板、第二侧板以及第三侧板连接形成,所述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平行设置,所述第三侧板位于所述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的一端,所述第三侧板上设置有产气孔,所述第一灭弧片设置有9

11片。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漏电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灭弧系统包括第二灭弧罩、设置在第二灭弧罩内的第二灭弧片,所述第二灭弧罩由第四侧板、第五侧板以及第六侧板连接形成,所述第四侧板与所述第五侧板平行设置,且所述第六侧板位于所述第四侧板和第五侧板的一端。所述第六侧板上设置有产气孔,所述第二灭弧片的数量设置为14片。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漏电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壳体与L级壳体之间设置有第一出气孔,所述中间壳体与N级壳体之间形成有第二出气孔,所述第一出气孔位于靠近所述第三侧板的一侧,所述第二出气孔位于靠近所述第六侧板的一侧。6.根据权利要求1或5所述的一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琪黄明芳耿永强俞小平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九策智能电气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