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GIS的地质灾害应急指挥数据处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369321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20 08: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GIS的地质灾害应急指挥数据处理装置,属于地质灾害应急指挥数据处理技术领域,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壳体,当壳体的左右两侧受到撞击时,可使两个防护板受力向靠近壳体的方向移动,促使防护板推动套杆移动,且同时进入套筒内,同时第二弹簧受力压缩,且当防护板移动时,可推动两个长齿板向靠近壳体的方向移动,当长齿板移动时,因齿轮与其啮合,因此齿轮受力转动,进而可使齿轮推动短齿板向远离壳体的方向移动,促使短齿板在齿轮的作用下进入空腔内,且推动移动板在空腔内移动,同时移动板可对第三弹簧形成挤压,促使第三弹簧受力压缩,进而可实现对壳体的防护,避免壳体受到撞击而损坏,从而间接造成本体的损坏。成本体的损坏。成本体的损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GIS的地质灾害应急指挥数据处理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地质灾害应急指挥数据处理
,特别涉及一种基于GIS的地质灾害应急指挥数据处理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随着环境的恶化,各类地质灾害频发,给人们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造成了严重的威胁,如何应对这些地质灾害以保护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是非常重要的,地理信息系统,是一种特定的十分重要的空间信息系统,它是在计算机硬、软件系统支持下,对整个或部分地球表层(包括大气层)空间中的有关地理分布数据进行采集、储存、管理、运算、分析、显示和描述的技术系统。
[0003]但是现有的基于GIS的地质灾害应急指挥数据处理装置因大多都是在室外进行工作,因此数据处理装置容易受到外力的撞击或挤压,因此容易造成数据处理装置的损坏,影响工作的顺利进行。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一种基于GIS的地质灾害应急指挥数据处理装置来解决上述问题。
[0005]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基于GIS的地质灾害应急指挥数据处理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内部放置有本体,所述壳体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防护板,所述壳体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两个套筒,两个所述防护板相对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套杆,两个所述套杆的另一端均插接在套筒的内部,位于同一侧的两个套筒之间均固定连接有连接板,两个所述防护板相对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长齿板,两个所述长齿板均位于同一侧的两个套筒之间,两个所述连接板靠近壳体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空腔,两个所述空腔的内部均套接有短齿板,两个所述短齿板相背的一端均安装有移动板,两个所述移动板的另一端与空腔之间均安装有第三弹簧,两个所述短齿板相对的一端均延伸至空腔的外部,两个所述长齿板和两个短齿板之间均啮合连接有齿轮,两个所述齿轮的外壁均通过转轴活动连接有支杆,两个所述支杆的另一端均与壳体固定连接,所述壳体的下端面固定连接有底座,所述底座的下方设置有支撑板。
[0006]为了达到减震降低损坏,本技术的一种基于GIS的地质灾害应急指挥数据处理装置优选的,所述底座的下端面固定连接有三个连接杆,所述支撑板的上端面开设有三个与连接杆相匹配的连接筒,三个所述连接杆的下端面均插接在连接筒的内部且下端面安装有第一弹簧。
[0007]为了实现减震防护的效果,本技术的一种基于GIS的地质灾害应急指挥数据处理装置优选的,位于套筒外部的套杆的外壁均套接有第二弹簧。
[0008]为了对本体进行保护,本技术的一种基于GIS的地质灾害应急指挥数据处理装置优选的,所述壳体的内壁安装有衬垫,所述本体的外壁与衬垫接触。
[0009]为了避免影响长齿板的正常工作,本技术的一种基于GIS的地质灾害应急指挥数据处理装置优选的,两个所述连接板的外壁均贯穿开设有通孔,两个所述长齿板均贯穿通孔。
[0010]为了对壳体的拐角处进行保护,本技术的一种基于GIS的地质灾害应急指挥数据处理装置优选的,所述壳体为上端开口的凹槽,两个所述防护板的上下两端面均呈弧形状。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2]1.该种基于GIS的地质灾害应急指挥数据处理装置,当壳体的左右两侧受到撞击时,可使两个防护板受力向靠近壳体的方向移动,促使防护板推动套杆向靠近套筒的方向移动,且同时进入套筒内,同时第二弹簧受力压缩,且当防护板移动时,可推动两个长齿板向靠近壳体的方向移动,当长齿板移动时,因齿轮与其啮合,因此齿轮受力转动,进而可使齿轮推动短齿板向远离壳体的方向移动,促使短齿板在齿轮的作用下进入空腔内,且推动移动板在空腔内移动,同时移动板可对第三弹簧形成挤压,促使第三弹簧受力压缩,进而可实现对壳体的防护,避免壳体受到撞击而损坏,从而间接造成本体的损坏;
[0013]2.该种基于GIS的地质灾害应急指挥数据处理装置,当壳体的上端面受力时,当壳体的上端面受到挤压力时,因为壳体上端面不是完全敞开的,因此当上面有较大的东西下压时会撞击壳体,促使壳体通过底座下移挤压连接杆,使连接杆受力进入连接筒内,同时第一弹簧受力压缩,当小的东西下压时通过壳体上方的凹槽下压本体,同理使本体推动壳体以及底座下移,进而会达到减震降低损坏,且通过壳体可对本体进行防护,避免本体直接裸露在外造成不必要的损坏,从而影响工作的顺利进行;
[0014]综上所述,该种基于GIS的地质灾害应急指挥数据处理装置实现了对壳体以及本体的左右两侧以及上方进行防护的效果,避免壳体受到撞击或挤压力而损坏,从而间接损坏本体,影响工作顺利进行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的一种基于GIS的地质灾害应急指挥数据处理装置的整体结构图;
[0016]图2为本技术图1的A处放大结构图;
[0017]图3为本技术的底座和支撑板的连接结构图。
[0018]图中,1、壳体;101、衬垫;102、本体;2、底座;201、连接杆;202、支撑板;203、连接筒;204、第一弹簧;3、防护板;301、套筒;302、套杆;303、第二弹簧;304、连接板;305、长齿板;306、通孔;307、齿轮;308、支杆;4、空腔;401、第三弹簧;402、移动板;403、短齿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20]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
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0021]请参阅图1

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基于GIS的地质灾害应急指挥数据处理装置,包括壳体1,壳体1的内部放置有本体102,壳体1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防护板3,壳体1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两个套筒301,两个防护板3相对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套杆302,两个套杆302的另一端均插接在套筒301的内部,位于同一侧的两个套筒301之间均固定连接有连接板304,两个防护板3相对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长齿板305,两个长齿板305均位于同一侧的两个套筒301之间,两个连接板304靠近壳体1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空腔4,两个空腔4的内部均套接有短齿板403,两个短齿板403相背的一端均安装有移动板402,两个移动板402的另一端与空腔4之间均安装有第三弹簧401,两个短齿板403相对的一端均延伸至空腔4的外部,两个长齿板305和两个短齿板403之间均啮合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GIS的地质灾害应急指挥数据处理装置,包括壳体(1),所述壳体(1)的内部放置有本体(102),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防护板(3),所述壳体(1)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两个套筒(301),两个所述防护板(3)相对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套杆(302),两个所述套杆(302)的另一端均插接在套筒(301)的内部,位于同一侧的两个套筒(301)之间均固定连接有连接板(304),两个所述防护板(3)相对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长齿板(305),两个所述长齿板(305)均位于同一侧的两个套筒(301)之间,两个所述连接板(304)靠近壳体(1)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空腔(4),两个所述空腔(4)的内部均套接有短齿板(403),两个所述短齿板(403)相背的一端均安装有移动板(402),两个所述移动板(402)的另一端与空腔(4)之间均安装有第三弹簧(401),两个所述短齿板(403)相对的一端均延伸至空腔(4)的外部,两个所述长齿板(305)和两个短齿板(403)之间均啮合连接有齿轮(307),两个所述齿轮(307)的外壁均通过转轴活动连接有支杆(308),两个所述支杆(308)的另一端均与壳体(1)固定连接,所述壳体(1)的下端面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雨东胡杨张国华李永恒杨华奎
申请(专利权)人:甘肃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勘查设计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