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感染科医生用便携式防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367601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20 08: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感染科医生用便携式防护装置,包括防护罩结构、连接结构以及功能握杆结构,所述连接结构固定熔接在所述防护罩结构的侧壁,所述功能握杆结构与所述连接结构活动组装连接,所述连接结构用于调节所述功能握杆结构的安装位置,所述功能握杆结构起到医护人员单手控制所述防护罩结构的作用,所述功能握杆结构同时起到携带棉签的作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自行调节功能握杆结构的安装位置,有效缓解手掌肌肉的疲劳感,且仅需单手就可操控功能握杆结构,另外,还可避免医护人员与护罩体直接接触,同时减少原料的报废,拆卸后还便于携带,最后,可携带棉签,加快检测工作的进行。加快检测工作的进行。加快检测工作的进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感染科医生用便携式防护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医用防护
,具体为一种感染科医生用便携式防护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医用防护服是指医务人员(医生、护士、公共卫生人员、清洁人员等)及进入特定医药卫生区域的人群(如患者、医院探视人员、进入感染区域的人员等)所使用的防护性服装,其作用是隔离病菌、有害超细粉尘、酸碱性溶液、电磁辐射等,保证人员的安全和保持环境清洁;核酸检测的物质是病毒的核酸,核酸检测是查找患者的呼吸道标本、血液或粪便中是否存在外来入侵的病毒的核酸,来确定是否被新冠病毒感染,因此一旦检测为核酸“阳性”,即可证明患者体内有病毒存在;
[0003]现有的防护装置存在以下缺陷:
[0004](1)在现有的核酸检测工作中,通常都是采用咽拭子的方式进行检测,在进行咽拭子检测工作中,被检测人员容易出现咳嗽、呕吐的现象,因此喷出的唾沫或者呕吐物会直接喷到医护人员的防护服上,从而增加医护人员与病菌直接接触的可能性,(2)另外,在现有的咽拭子防护装置中,都是医护人员双手控制防护装置,且,装置结构都是固定不变的,长时间的使用会导致手掌肌肉酸痛。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感染科医生用便携式防护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感染科医生用便携式防护装置,包括,防护罩结构、连接结构以及功能握杆结构;
[0007]所述连接结构固定熔接在所述防护罩结构的侧壁,所述功能握杆结构与所述连接结构活动组装连接;
[0008]所述连接结构用于调节所述功能握杆结构的安装位置,所述功能握杆结构起到医护人员单手控制所述防护罩结构的作用,所述功能握杆结构同时起到携带棉签的作用。
[0009]进一步的,所述防护罩结构内部还包括护罩体,所述护罩体中心内部固定开设有棉签孔,所述棉签孔固定贯穿所述护罩体。
[0010]进一步的,所述护罩体侧壁固定熔接有压舌板,所述压舌板固定设置在所述棉签孔的正下方,所述压舌板用于压住被检测人员的舌头。
[0011]进一步的,所述连接结构内部还包括连接板,所述连接板固定熔接在所述护罩体的另一侧面,所述连接板固定设置在所述棉签孔的一侧,所述连接板两侧壁均匀固定开设有调距孔。
[0012]进一步的,所述功能握杆结构内部还包括功能架体,所述功能架体一端固定熔接有连接套管,所述连接板活动插入在所述连接套管的内部,所述连接套管两侧均转动安装有侧固定夹,两个所述侧固定夹一端内部均固定套接有卷簧,所述侧固定夹另一端均固定
安装有内嵌销,所述内嵌销嵌入安装在所述调距孔的内部。
[0013]进一步的,所述功能架体一侧外壁固定熔接有握杆,所述握杆是作为医护人员手掌握住的部件。
[0014]进一步的,所述功能架体一端内壁转动安装有转座,所述转座另一端固定安装有棉签筒,所述棉签筒内部用于存放棉签。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6]本技术。
[0017](1)通过设置有功能握杆结构,医护人员根据自身的手掌大小,自行调节功能握杆结构的安装位置,从而提供医护人员最佳的操作姿势,从而在长时间的监测工作中,有效缓解手掌肌肉的疲劳感,另外,只需要单手就可以操控功能握杆结构,从而可以使医护人员空出另一只手进行其他操作。
[0018](2)通过设置有防护罩结构以及连接结构,护罩体用于遮挡住被检测人员的口鼻,护罩体则可以防止待检测人员的唾沫以及呕吐物溅到医护人员的衣物上,因此可以降低病毒传染的可能性,有效抑制疫情的扩散,防护罩结构与功能握杆结构之间采用可拆卸的设计,一是为了避免医护人员与护罩体直接接触,从而降低医护人员与唾沫接触的可能性,二是为了节省制作材料,功能握杆结构可不断与新的防护罩结构组装,减少了原料的报废,拆卸后同时还便于携带。
[0019](3)通过设置有棉签筒,能够省去在检测工作中,频繁拿取棉签的工作,加快检测工作的进行,节省时间,同时便于医护人员的操作。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的后视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1]图2为图1实施例中的主视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2]图3为图1实施例中的连接结构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23]图4为图1实施例中的功能握杆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4]附图标记:1、防护罩结构;101、护罩体;102、棉签孔;103、压舌板;2、连接结构;201、连接板;202、调距孔;3、功能握杆结构;301、功能架体;302、连接套管;303、握杆;304、棉签筒;305、转座;306、侧固定夹;307、内嵌销。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6]请一并参阅图1

图4,其中,一种感染科医生用便携式防护装置,包括,防护罩结构1、连接结构2以及功能握杆结构3,所述连接结构2固定熔接在所述防护罩结构1的侧壁,所述功能握杆结构3与所述连接结构2活动组装连接,所述连接结构2用于调节所述功能握杆结构3的安装位置,所述功能握杆结构3起到医护人员单手控制所述防护罩结构1的作用,所述功能握杆结构3同时起到携带棉签的作用。
[0027]所述防护罩结构1内部还包括护罩体101,所述护罩体101中心内部固定开设有棉签孔102,所述棉签孔102固定贯穿所述护罩体101,在进行核酸检测时,医护人员利用拇指与食指夹住棉签并控制穿过棉签孔102,护罩体101用于遮挡住被检测人员的口鼻,护罩体101则可以防止待检测人员的唾沫以及呕吐物溅到医护人员的衣物上,因此可以降低病毒传染的可能性,有效抑制疫情的扩散。
[0028]所述护罩体101侧壁固定熔接有压舌板103,所述压舌板103固定设置在所述棉签孔102的正下方,所述压舌板103用于压住被检测人员的舌头,用于使棉签在获取样品时提供良好的视野环境。
[0029]所述连接结构2内部还包括连接板201,所述连接板201固定熔接在所述护罩体101的另一侧面,所述连接板201固定设置在所述棉签孔102的一侧,所述连接板201两侧壁均匀固定开设有调距孔202,连接板201的设计用于使防护罩结构1与功能握杆结构3进行连接,调距孔202的设计用于根据医护人员的手掌大小,自行调节功能握杆结构3的安装位置,防护罩结构1与功能握杆结构3之间采用可拆卸的设计,一是为了避免医护人员与护罩体101直接接触,从而降低医护人员与唾沫接触的可能性,二是为了节省制作材料,功能握杆结构3可不断与新的防护罩结构1组装,减少了原料的报废,拆卸后同时还便于携带。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感染科医生用便携式防护装置,包括,防护罩结构(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连接结构(2)以及功能握杆结构(3);所述连接结构(2)固定熔接在所述防护罩结构(1)的侧壁,所述功能握杆结构(3)与所述连接结构(2)活动组装连接;所述连接结构(2)用于调节所述功能握杆结构(3)的安装位置,所述功能握杆结构(3)起到医护人员单手控制所述防护罩结构(1)的作用,所述功能握杆结构(3)同时起到携带棉签的作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感染科医生用便携式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罩结构(1)内部还包括护罩体(101),所述护罩体(101)中心内部固定开设有棉签孔(102),所述棉签孔(102)固定贯穿所述护罩体(10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感染科医生用便携式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护罩体(101)侧壁固定熔接有压舌板(103),所述压舌板(103)固定设置在所述棉签孔(102)的正下方,所述压舌板(103)用于压住被检测人员的舌头。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感染科医生用便携式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结构(2)内部还包括连接板(201),所述连接板(201)固定熔接在所述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方选择何斌
申请(专利权)人:平果市人民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