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变电站室外电缆沟的智能驱潮通风系统及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2359456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20 03:2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变电站室外电缆沟的智能驱潮通风系统及方法,通过实时监测电缆沟内、外温湿度及室外天气情况,并根据采集到的信息,智能决策电缆沟盖板的开合策略,实现电缆沟盖板由人工定检开合到自动判断开合的转变,降低电缆沟环境恶化风险,提升运维工作应急处置能力。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的通风系统包含设置在电缆沟内的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和风机;还包含撑起或闭合电缆沟的盖板的液压杆;所述盖板的表面铺设光伏阵列模块;还包含用于为系统供电的蓄电池;所述盖板的表面还设置有雨雪传感器;还包含控制器,所述控制器包含单片机和光耦继电器;所述单片机将各个传感器采集的信息进行逻辑判断,并输出控制所述风机及液压杆。杆。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变电站室外电缆沟的智能驱潮通风系统及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缆沟维护系统,具体用于变电站室外电缆沟的通风驱潮维护。

技术介绍

[0002]电缆沟是变电站中不可或缺的基础设施,主要用来放置电缆和保护电缆,电缆沟内环境与电缆的安全运行及故障的损害程度紧密相关。随着时代的发展,新技术、新工艺的不断应用,电缆质量不断得到提高,但加强对电缆沟的管理,改善电缆沟环境,保护电缆沟内的电缆不受损伤,对变电站的安全运行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0003]进入电缆沟内的潮气的不能及时散去,长期高温高湿等运行环境会造成电缆绝缘下降等一些列问题,甚至引发事故。
[0004]目前,运维人员普遍采用人工开合电缆沟盖板、自然通风的方法,在融雪、雨后时期及高温时段,定期检查电缆沟内温、湿度及积水情况。
[0005]由于当前人工开合模式无法根据电缆沟内的温湿度情况及时准确的打开电缆沟盖板进行通风除湿,存在电缆沟内环境持续恶化的风险,影响电缆的安全稳定运行,导致电网供电可靠性降低。
[0006]近年来新建投运的变电站与日俱增,操作队管辖变电站点多面广,电缆沟众多,变电运维人员承载力问题日益凸显,电缆沟人工定检模式已无法满足新形势下变电站设备运维管理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用于变电站室外电缆沟的智能驱潮通风系统及方法,通过实时监测电缆沟内、外温湿度及室外天气情况,并根据采集到的信息,智能决策电缆沟盖板的开合策略,实现电缆沟盖板由人工定检开合到自动判断开合的转变,降低电缆沟环境恶化风险,提升运维工作应急处置能力。
[0008]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公开的通风系统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0009]用于变电站室外电缆沟的智能驱潮通风系统,包含设置在电缆沟内的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和风机;
[0010]还包含撑起或闭合电缆沟的盖板的液压杆;所述盖板的表面铺设光伏阵列模块;还包含用于为系统供电的蓄电池;所述盖板的表面还设置有雨雪传感器;
[0011]还包含控制器,所述控制器包含单片机和光耦继电器;
[0012]所述单片机将各个传感器采集的信息进行逻辑判断,并输出控制所述风机及液压杆;所述光耦继电器用于对电缆沟通风系统、电动液压杆进行启停控制。
[0013]作为本专利技术公开的通风系统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蓄电池与光伏阵列模块电连接;所述蓄电池设置在电缆沟内;所述风机靠近所述电缆沟的盖板且风机包含风叶组件和电机组件。
[0014]作为本专利技术公开的通风系统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雨雪传感器安装在电缆沟
的盖板的外侧且裸露于地面上方。
[0015]作为本专利技术公开的通风系统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光伏阵列模块、控制器均通过工程塑料封装。
[0016]作为本专利技术公开的通风系统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电缆沟外部还设置有户外温度传感器和户外湿度传感器;所述户外温度传感器和户外湿度传感器和控制器连接。
[0017]本专利技术还公开了用于变电站室外电缆沟的智能驱潮通风方法,其采用任一上述的通风系统执行人工通风的流程或自动通风的流程:
[0018]所述人工通风的流程采取人工实时检测方式,在电缆沟外天气正常时,将电缆沟内温湿度控制在限值以下,人工控制风机启停,实现电缆沟内驱潮通风;
[0019]所述自动通风的流程在电缆沟内、外装设的温湿度传感器及雨雪传感器进行实时监测,当自动检测到电缆沟内温湿度超过设定值时,通过控制器智能判断盖板是否需要开合,盖板开启后自动打开风机加强空气流通,实现电缆沟内驱潮通风。
[0020]作为本专利技术公开的智能驱潮通风方法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自动通风的流程包含如下步骤:
[0021](1)开始运行后,确认设置好智能驱潮通风系统的各个传感器的动作阈值以及风机和液压杆的参数;
[0022](2)判断雨雪传感器是否没有达到阈值启动,如果是则执行温度监测流程和湿度监测流程;如果否则等待;
[0023]所述温度监测流程包含:
[0024]S1:电缆沟内温度传感器是否正常工作,如果是,则执行步骤S2,如果否则返回步骤(2);
[0025]S2:室外温度是否小于电缆沟内的温度,如果是则执行步骤S3,如果否则关闭盖板和风机且返回至步骤(1);
[0026]S3:室外湿度是否小于电缆沟内的湿度,如果是则控制液压杆打开盖板和风机后返回步骤(1);如果否则返回至步骤(2);
[0027]所述湿度监测流程包含:
[0028]S100:电缆沟内湿度传感器是否正常工作,如果是,则执行步骤S200,如果否则返回步骤(2);
[0029]S200:室外湿度是否小于电缆沟内的湿度,如果是则执行步骤S300,如果否则关闭盖板和风机且返回至步骤(1);
[0030]S300:室外温度是否没有达到电缆沟允许的最高温度,如果是则控制液压杆打开盖板和风机后返回步骤(1);如果否则返回至步骤(2)。
[0031]本专利技术有益效果是:
[0032]本专利技术采取人工实时检测方式,在沟外天气正常时,可以将电缆沟内温湿度控制在限值以下。在电缆沟内、外装设温湿度传感器及雨雪传感器进行实时监测,当自动检测到电缆沟内温湿度超过设定值时,通过控制器智能判断盖板是否需要开合,盖板开启后自动打开风机加强空气流通,以此实现电缆沟内驱潮通风的效果。
附图说明
[0033]图1为本专利技术公开的智能驱潮通风系统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0034]图2为本专利技术公开的智能驱潮通风系统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原理图;
[0035]图3为本专利技术公开的智能驱潮通风方法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流程图。
[0036]附图标记说明:
[0037]1‑
光伏阵列模块,2

盖板,3

液压杆,4

雨雪传感器,5

风机,6

湿度传感器,7

温度传感器,8

控制器,9

电缆沟,10

蓄电池,11

电缆沟传感器;81

单片机,82

光耦继电器。
具体实施方式
[0038]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描述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
[0039]如图1~3所示,其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

2所示,本专利技术公开的用于变电站室外电缆沟的智能驱潮通风系统,包含设置在电缆沟内的温度传感器7、湿度传感器6和风机5;
[0040]还包含撑起或闭合电缆沟的盖板的液压杆3;所述盖板2的表面铺设光伏阵列模块1;还包含用于为系统供电的蓄电池10;所述盖板2的表面还设置有雨雪传感器4;
[0041]还包含控制器8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用于变电站室外电缆沟的智能驱潮通风系统,其特征在于:包含设置在电缆沟内的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和风机;还包含撑起或闭合电缆沟的盖板的液压杆;所述盖板的表面铺设光伏阵列模块;还包含用于为系统供电的蓄电池;所述盖板的表面还设置有雨雪传感器;还包含控制器,所述控制器包含单片机和光耦继电器;所述单片机将各个传感器采集的信息进行逻辑判断,并输出控制所述风机及液压杆;所述光耦继电器用于对电缆沟通风系统、电动液压杆进行启停控制。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变电站室外电缆沟的智能驱潮通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蓄电池与光伏阵列模块电连接;所述蓄电池设置在电缆沟内;所述风机靠近所述电缆沟的盖板且风机包含风叶组件和电机组件。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变电站室外电缆沟的智能驱潮通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雨雪传感器安装在电缆沟的盖板的外侧且裸露于地面上方。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变电站室外电缆沟的智能驱潮通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光伏阵列模块、控制器均通过工程塑料封装。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变电站室外电缆沟的智能驱潮通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缆沟外部还设置有户外温度传感器和户外湿度传感器;所述户外温度传感器和户外湿度传感器和控制器连接。6.用于变电站室外电缆沟的智能驱潮通风方法,其采用权利要求1

5任一所述的通风系统执行人工通风的流程或自动通风的流程:所述人工通风的流程采取人工实时检测方式,在电缆沟外天气正...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海奇陈超赵建平夏瑞鹏吕翠芳李国军王耀王帅刘彪刘新宇徐浩李鑫赵智陈延军王陆陆刘小寨赵莹王璐肖兴家于文海杨梦斌徐肖余亮亮李京芳
申请(专利权)人: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