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菌藻混合物、菌藻共生体系及其构建方法和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废水处理
,特别是涉及一种菌藻混合物、菌藻共生体系及其构建方法和应用。
技术介绍
[0002]在废水处理方法中,利用好氧菌和微藻建立共生系统以消除污水中富余的营养元素,已经被广泛认可并在实践中开始有应用案例,该共生系统中主要由微藻(小球藻、绿藻、栅藻等)和好氧细菌(硝化细菌、枯草芽孢杆菌、粪肠球菌等)构成,微藻通过光合作用为好氧菌提供氧气、而好氧菌在分解有机质过程中为微藻提供二氧化碳,从而达成互惠互利的共生关系。近年来,菌藻共生体系在废水处理中的潜力被广泛关注。
[0003]但是,现有的菌藻共生体系多为细菌与微藻结合,而该共生体系常用于生活污水的处理与处置,对在低pH值下重金属的耐受浓度低,且培养成本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菌藻混合物、菌藻共生体系及其构建方法和应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菌藻混合物不仅在低pH值下对重金属的耐受浓度高,而且培养成本低。
[0005]为了实现上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菌藻混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菌藻混合物包括曲霉菌(Aspergillus sp)MF1和油球藻(Graesiella sp)MA1;所述曲霉菌MF1和油球藻MA1的干重比为1:(3~6);所述曲霉菌MF1的保藏编号为GDMCC NO.61350;所述油球藻MA1的保藏编号为GDMCC NO.6082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菌藻混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曲霉菌MF1的18S rDNA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所述油球藻MA1的18S rDNA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2所示。3.一种菌藻共生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菌藻共生体系包括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菌藻混合物。4.权利要求3所述菌藻共生体系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将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菌藻混合物与共生培养基混合培养,得到菌藻共生体系;所述共生培养基包括以下组分:10g/L葡萄糖、2.5g/L蛋白胨、1g/L酵母粉、4.5g/L NaNO3、0.12g/L K2HPO4、0.225g/L MgSO4·
7H2O、0.108g/L CaCl2·
2H2O、0.018g/L柠檬酸、0.018g/L柠檬酸铁铵、0.003g/L EDTA、0.06g/L Na2CO3、0.00858g/L H3BO4、0.00543g/L...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