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石墨烯担载的PtCu纳米树突催化剂的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2359367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20 03:2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石墨烯担载的PtCu纳米树突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在三口烧瓶中加入50~500ml去离子水,适量CuCl2·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石墨烯担载的PtCu纳米树突催化剂的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催化剂制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石墨烯担载的PtCu纳米树突催化剂的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PtCu纳米树突作为一种高效的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催化剂近些年来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制备PtCu纳米树突催化剂的现有方法大多需要在加热条件下,并采用后期较难清除的有机试剂或表面活性剂,比如使用油胺作为溶剂,聚乙烯吡咯烷酮作为表面活性剂。加热增加了合成的难度和危险性,而选用较难清除的试剂给后续产品收集增加了难度和成本。例如油胺的去除,需要使用到环己烷;聚乙烯吡咯烷酮这种表面活性剂的使用虽然可以使纳米颗粒较好的分散而不团聚,但是在产品收集阶段需要用到比较繁琐耗时的高速离心,而不能采用相对简单的真空抽滤,并且需要用到易爆的丙酮。现有的合成需要在高温下反应数小时,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石墨烯担载的PtCu纳米树突催化剂的制备方法,高效(表现在合成时间短、样品提纯简单快速)、绿色(表现在不使用有毒有机溶剂)、安全(表现在无需加热和使用易爆的有机试剂)。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0005]一种石墨烯担载的PtCu纳米树突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06]S1、铜纳米颗粒的合成
[0007]在三口烧瓶中加入50~500ml去离子水,10.2~1023.0mg CuCl2·
2H2O或15.0~1498.1mg CuSO4·
5H2O,0~31.7g抗坏血酸,搅拌并以200mL/min的流速向溶液中通氮气,通氮气10~30min后,取2~64mg硼氢化钠和10~50g去离子水混合,反应5~60min;
[0008]S2、PtCu树突的合成
[0009]取1~15ml 0.02mol/L氯铂酸溶液加入上述反应液,反应30秒~24h,生成树突状PtCu纳米颗粒溶液;在这个过程中氯铂酸会与第一步生成的铜纳米颗粒发生置换反应,由于氯铂酸对铜纳米颗粒的置换和刻蚀作用,铜纳米颗粒转变成树突状PtCu纳米颗粒;
[0010]S3、PtCu树突与石墨烯载体的复合
[0011]将10~1000mg石墨烯与30~500ml乙醇混合,超声0.5~2h后,与所得的树突状PtCu纳米颗粒溶液混合搅拌5~30min,收集产品,抽滤,用0.5~1L去离子水洗,冷冻干燥24~72h,或者烘箱40~100℃干燥12h,或者空气中自然干燥48h。
[0012]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1~S3需要在密闭的三口烧瓶中并通高纯氮气的条件下进行。
[0013]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1中,硼氢化钠的物质的量:CuCl2·
2H2O的物质的量大于1:2小于2:1。
[0014]进一步地,通过调节硼氢化钠或氯铂酸溶液的加入量调节最终产物中Pt和Cu的含量。
[0015]进一步地,CuCl2·
2H2O的物质的量:抗坏血酸的物质的量大于1:1。
[0016]优选地,包括如下步骤:
[0017]S1、铜纳米颗粒合成
[0018]在三口烧瓶中加入200ml去离子水,102.3mg CuCl2·
2H2O,0.317g抗坏血酸,搅拌并通氮气15min后,取23mg硼氢化钠和20g去离子水混合,反应30min;
[0019]S2、PtCu树突的合成
[0020]取15ml 0.02mol/L氯铂酸溶液加入上述反应液,反应30min;
[0021]S3、PtCu树突与石墨烯载体的复合
[0022]将60mg石墨烯与80ml乙醇混合,超声0.5h后,与所得的树突状PtCu纳米颗粒溶液混合搅拌10min,收集产品,抽滤,用1L去离子水洗,冷冻干燥72h。
[0023]优选地,包括如下步骤:
[0024]S1、铜纳米颗粒合成
[0025]在三口烧瓶中加入200ml去离子水,150mg CuSO4·
5H2O,0.317g抗坏血酸,搅拌并通氮气15min后,取23mg硼氢化钠和20g去离子水混合,反应30min;
[0026]S2、PtCu树突的合成
[0027]取10ml 0.02mol/L氯铂酸溶液加入上述反应液,反应30min;
[0028]S3、PtCu树突与石墨烯载体的复合
[0029]将60mg石墨烯与80ml乙醇混合,超声0.5h,与所得的树突状PtCu纳米颗粒溶液混合搅拌10min,收集产品,抽滤,用1L去离子水洗,冷冻干燥72h。
[0030]优选地,包括如下步骤:
[0031]S1、铜纳米颗粒合成
[0032]在三口烧瓶中加入200ml去离子水,102.3mg CuCl2·
2H2O,3.17g抗坏血酸,搅拌并通氮气15min后,取32mg硼氢化钠和30g去离子水混合,反应30min;
[0033]S2、PtCu树突的合成
[0034]取10ml 0.02mol/L氯铂酸溶液加入上述反应液,反应60min;
[0035]S3、PtCu树突与石墨烯载体的复合
[0036]将60mg石墨烯与80ml乙醇混合,超声0.5h后,与所得的树突状PtCu纳米颗粒溶液混合搅拌10min,收集产品,抽滤,用1L去离子水洗,冷冻干燥72h。
[0037]本专利技术采用常温水相合成方法实现PtCu纳米树突的简单制备,无需使用有机试剂作为溶剂,而以去离子水作为溶剂;采用水溶性很好的抗坏血酸(即维生素C)作为表面活性剂,甚至可不采用表面活性剂;反应在瞬间即可完成(小于30秒),高效,环境友好,且合成的PtCu纳米树突/石墨烯催化剂催化甲醇氧化的活性高,是商业Pt/C催化剂的12倍。若采用该生产技术制备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催化剂,将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的成本。
附图说明
[0038]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种石墨烯担载的PtCu纳米树突催化剂的制备方法的流程
图。
[0039]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制备的石墨烯担载的PtCu纳米树突催化剂的透射电镜照片。
[0040]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制备的石墨烯担载的PtCu纳米树突催化剂的X

射线光电子谱图。
[0041]图4为本样品实施例与商业Pt/C在0.5mol/L硫酸和1.0mol/L甲醇(甲醇为燃料电池燃料)混合溶液中测得的催化甲醇氧化的曲线。
具体实施方式
[0042]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
[0043]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石墨烯担载的PtCu纳米树突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其采用常温水相合成方法实现PtCu纳米树突的简单制备,在该法中,无需使用有机试剂作为溶剂,而以去离子水作为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石墨烯担载的PtCu纳米树突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S1、铜纳米颗粒的合成在三口烧瓶中加入50~500ml去离子水,10.2~1023.0mg CuCl2·
2H2O或15.0~1498.1mg CuSO4·
5H2O,0~31.7g抗坏血酸,搅拌并以200mL/min的流速向溶液中通氮气,通氮气10~30min后,取2~64mg硼氢化钠和10~50g去离子水混合,反应5~60min;S2、PtCu树突的合成取1~15ml 0.02mol/L氯铂酸溶液加入上述反应液,反应30秒~24h,生成树突状PtCu纳米颗粒溶液;S3、PtCu树突与石墨烯载体的复合将10~1000mg石墨烯与30~500ml乙醇混合,超声0.5~2h后,与所得的树突状PtCu纳米颗粒溶液混合搅拌5~30min,收集产品,抽滤,用0.5~1L去离子水洗,冷冻干燥24~72h,或者烘箱40~100℃干燥12h,或者空气中自然干燥48h。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石墨烯担载的PtCu纳米树突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S3需要在密闭的三口烧瓶中并通高纯氮气的条件下进行。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石墨烯担载的PtCu纳米树突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中,硼氢化钠的物质的量:CuCl2·
2H2O的物质的量大于1:2小于2:1。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石墨烯担载的PtCu纳米树突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调节硼氢化钠或氯铂酸溶液的加入量调节最终产物中Pt和Cu的含量。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石墨烯担载的PtCu纳米树突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CuCl2·
2H2O的物质的量:抗坏血酸的物质的量大于1:1。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石墨烯担载的PtCu纳米树突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S1、铜纳米颗粒合成在三口烧瓶中加入200ml去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保民刘克成李芬芬张叶臻赵强
申请(专利权)人:南阳师范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