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气管切开导管及控制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2358395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20 03:22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气管导管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多功能气管切开导管及控制方法,内导管套设在外导管里侧,外导管下端外侧胶接有气囊,外导管外侧与声门下吸引管连通;外导管外侧开设有圆弧形开口,外导管在圆弧形开口侧上方位置的左右侧分别开设有开口。当需要堵管治疗时,将内导管拔出,同时可将外导管外口堵塞,并将外导管气囊排空,外导管管壁上三个开口将与患者气道相通,同时外导管排空气囊后,外导管与患者气道间缝隙也可为患者提供呼吸通道,二者结合重建气道,能真实反映患者呼吸功能状况;若患者耐受,可考虑拔管,若患者不耐受,再次插入内导管予以机械通气,将内导管插入后,内导管与外导管能紧密贴紧,防漏气。防漏气。防漏气。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功能气管切开导管及控制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气管导管
,尤其涉及一种多功能气管切开导管及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目前:传统气管切开导管一旦插入,呼吸通路便唯一确定,发生气道意外事件危险性增加;一旦出现出现气道痰痂堵塞气道,将会堵塞唯一通路,危及生命,需要立即拔出气管插管导管、更换气管导管或者重新气管插管,危险性极大;当患者需要堵管时候(此时会放掉气囊),仅靠气管导管与气管之间的缝隙通气,此间隙小,通气量不足,患者将会耗费更多的呼吸功完成生理通气需要量,同时会快速增加呼吸肌疲劳,导致堵管失败,增加病人痛苦,延长代管时间。
[0003]通过上述分析,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及缺陷为:现有的气管导管与气管之间的缝隙小,通气量不足,患者将会耗费更多的呼吸功完成生理通气需要量,会增加呼吸肌疲劳,导致堵管失败,增加病人痛苦,延长代管时间。
[0004]解决以上问题及缺陷的难度为:现有气管导管无法解决上述问题。按照现有方法难以解决上述问题难为困难。本专利技术能轻松有效解决上述问题。
[0005]解决以上问题及缺陷的意义为:1、有效清理气道分泌物;2、增加脱机拔管成功率;3、减少机械通气及待管时间;4、降低脱机拔管气道意外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0006]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多功能气管切开导管及控制方法。
[0007]本专利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多功能气管切开导管设置有:
[0008]内导管和外导管;
[0009]所述内导管套设在外导管里侧,所述外导管下端外侧胶接有气囊,有给气囊打气通道;气囊压力可调节,所述外导管外侧与声门下吸引管连通(外导管外侧有两个通道:1、气囊充气通道;2、声门下吸引通道;同时外导管内侧端与内导管间有缝隙吻合装置,当内导管插入时,内外导管内侧端吻合器吻合,能有效防止气体经内外导管间隙漏气);
[0010]所述外导管外侧开设有圆弧形开口,所述外导管在圆弧形开口侧上方位置的左右侧分别开设有开口。
[0011]进一步,所述内导管外端设置有可接呼吸管路接头。通过可接呼吸管路接头可以便于与外部的呼吸管路接头连接。
[0012]进一步,所述可接呼吸管路接头下端开设有与外导管上端相配合的开槽。通过开槽与外导管相配合,可以对外导管的上端管口进行密封;(同时在内外导管下端应该设有防止内外导管间缝隙漏气装置,否则气体可经下端内外导管之间的间隙漏气,设在下端才能保证使用呼吸机时气道密闭性)。
[0013]进一步,所述外导管下端里侧套设有环形的密封接头,所述密封接头上端设置有与内导管下端相配合的内外导管。通过设置密封接头可以将内导管下端套设在内外导管外
侧,从而将外导管与内导管之间的下端进行密封。
[0014]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所述多功能气管切开导管的控制方法,所述控制方法包括:在使用时,若痰痂堵塞内导管,予以内导管取出清理,同时外导管仍留置在原位;当需要堵管治疗时,将内导管拔出,同时可将外导管外口堵塞,外导管管壁上三个开口将与患者气道相通,重建气道,能真实反映患者呼吸功能状况。
[0015]结合上述的所有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所具备的优点及积极效果为:本专利技术满足现有气管切开导管全部功能;弥补常规气管切开导管缺陷:1)若痰痂堵塞内导管,予以内导管取出清理,同时外导管仍留置在原位,有效避免窒息通气等气道意外事件;2)当需要堵管治疗时,将内导管拔出,同时可将外导管外口堵塞,外导管管壁上三个开口将与患者气道相通,重建气道,能真实反映患者呼吸功能状况;若患者耐受,可考虑拔管,若患者不耐受,再次插入内导管予以机械通气。
附图说明
[001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申请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做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所描述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7]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多功能气管切开导管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圆弧形开口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密封接头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中:1、内导管;2、外导管;3、气囊(设有能调节气囊压装置);4、声门下吸引管;5、圆弧形开口;6、开口;7、可接呼吸管路接头;8、密封接头;9、内外导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
[0022]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多功能气管切开导管及控制方法,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详细的描述。
[0023]如图1至图3所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多功能气管切开导管包括内导管1和外导管2;
[0024]内导管1套设在外导管2里侧,外导管2下端外侧胶接有气囊3,外导管2外侧与声门下吸引管4连通;外导管2外侧开设有圆弧形开口5,外导管2在圆弧形开口5水平位置的左右侧分别开设有开口6。圆弧形开口5有三个,位于外导管2,当拔出内导管1时其中一个孔位于气道正中央,另外两个圆弧形开口5位于其侧壁,气道互补互通气道的作用。
[0025]内导管外端设置有可接呼吸管路接头7。通过可接呼吸管路接头可以便于与外部的呼吸管路接头连接。
[0026]可接呼吸管路接头7下端开设有与外导管上端相配合的开槽。通过开槽与外导管相配合,可以对外导管的上端管口进行密封。
[0027]外导管2下端里侧套设有环形的密封接头8,密封接头8上端设置有与内导管1下端相配合的内外导管9。内外导管9添设密闭性装置。通过设置密封接头可以将内导管下端套设在内外导管外侧,从而将外导管与内导管之间的下端进行密封。内外导管9为声门下吸引导管,胶接于外导管2外侧。
[0028]本专利技术在使用时,若痰痂堵塞内导管,予以内导管取出清理,同时外导管仍留置在原位,有效避免窒息通气等气道意外事件;当需要堵管治疗时,将内导管拔出,同时可将外导管外口堵塞,外导管管壁上三个开口将与患者气道相通,重建气道,能真实反映患者呼吸功能状况;若患者耐受,可考虑拔管,若患者不耐受,再次插入内导管予以机械通气。
[0029]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上”、“下”、“左”、“右”、“内”、“外”、“前端”、“后端”、“头部”、“尾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0030]以上所述,仅为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功能气管切开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功能气管切开导管包括:内导管和外导管;所述内导管套设在外导管里侧,所述外导管下端外侧胶接有气囊,有给气囊打气通道;气囊压力可调节,所述外导管外侧与声门下吸引管连通,外导管外侧有两个通道:气囊充气通道、声门下吸引通道;同时外导管内侧端与内导管间有缝隙吻合装置,当内导管插入时,内外导管内侧端吻合器吻合,能有效防止气体经内外导管间隙漏气;所述外导管外侧开设有圆弧形开口,所述外导管在圆弧形开口侧上方位置的左右侧分别开设有开口。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气管切开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导管外端设置有可接呼吸管路接头;所述内导管内侧端长于外导管内侧端0.5cm;同时内导管内侧端胶接有防止漏气胶环。3.如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健彬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市垫江县人民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