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光件、导光系统和灯具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2357351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20 03:19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导光件,包括起始端、终末端以及位于所述起始端与所述终末端之间的导光部;自所述起始端延伸出来直至所述终末端,所述导光部的厚度逐渐减小;所述终末端连接于所述起始端,使所述导光部形成封闭的环状结构;所述起始端在与所述终末端的连接处设有呈断层面的入光部,所述导光件的底面为出光部,所述出光部具有出光结构。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提供了包含该导光件的导光系统和灯具,以克服传统导光系统体积大、出光不均匀的问题。出光不均匀的问题。出光不均匀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导光件、导光系统和灯具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照明装置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导光件、导光系统和灯具。

技术介绍

[0002]导光件是一种将点光源或线光源转变成面光源的光学部件。现有的导光件常与两个以上的发光元件搭配使用,通过环状的导光体引导发光元件形成一个明亮的光环。在一些辅助照明,也采用点光源或线光源搭配导光件使用,该光学结构占据的空间需要尽可能的小。这些导光件的导入端和照明端分开,除了主体的环形部分,还必须拖着较长的尾端,用于收集光线以及作导光使用。但这会导致导光件的整体尺寸变大,从而占据主体灯具较大的空间,不利于灯具的其他部件放置。
[0003]而且,搭配多个发光元件使用的导光件,在入射处正对的底部亮度较高,周围部分则亮度较低一些,即入射处所正对的底部与周围部分容易出现照明不均匀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导光件,具有厚度逐渐减小的导光部,可与光源形成一体结构,产品尺寸小、底部出光均匀。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包含该导光件的导光系统和灯具,以克服传统导光系统体积大、出光不均匀的问题。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6]导光件,包括起始端、终末端以及位于所述起始端与所述终末端之间的导光部;
[0007]自所述起始端延伸出来直至所述终末端,所述导光部的厚度逐渐减小;
[0008]所述终末端连接于所述起始端,使所述导光部形成封闭的环状结构;
[0009]所述起始端在与所述终末端的连接处设有呈断层面的入光部,所述导光件的底面为出光部,所述出光部具有出光结构。
[0010]在该导光件中,导光部从起始端延伸出来后,厚度逐渐减小、直至终末端;终末端与起始端相接形成的封闭的环状结构,使导光部具有单圈的螺旋结构;且起始端在于终末端连接处形成具有断层面的入光部,用于导入光源,经导光部处理后,从导光件的底部出射。
[0011]优选地,所述出光结构为磨砂面,所述磨砂面的磨砂度自所述起始端向所述终末端逐渐加重。
[0012]优选地,所述出光结构为出光部上开设的第一出光孔,所述第一出光孔的开孔尺寸自所述起始端向所述终末端逐渐增大。
[0013]优选地,所述第一出光孔的开孔深度自所述起始端向所述终末端逐渐增大。
[0014]优选地,所述第一出光孔为圆形、椭圆形或正多边形。
[0015]优选地,所述出光结构为出光部上开设的第二出光孔,所述第二出光孔的开孔深度自所述起始端向所述终末端逐渐增大。
[0016]优选地,所述起始端的厚度为a,所述终末端的厚度为b;在所述导光部中,与所述
起始端距离为x的延伸端的厚度为c;
[0017]所述延伸端的厚度c,与所述起始端的厚度a,以及所述终末端的厚度b,具有以下关系式:
[0018][0019]所述x为所述延伸端与所述起始端的距离;
[0020]所述R1为所述导光件的内径,所述R2为所述导光件的外径。
[0021]优选地,所述延伸端的光通量密度Ex与所述延伸端的截面光通量x具有以下关系式:
[0022][0023]优选地,所述导光件的宽度R,与所述导光件的内径R1,以及与所述导光件的外径R2具有以下关系式:
[0024]R=(R2‑
R1)/2;
[0025]所述起始端的厚度a与所述终末端的厚度b之间的差值为螺距L,所述螺距L与所述导光件的宽度R具有以下关系式:
[0026]L=2R。
[0027]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导光系统,包括光源件,以及上述的导光件,所述光源件设置于所述入光部上。
[0028]优选地,所述光源件位于所述入光部的居中位置。
[0029]在该导光系统中,光源件与导光件紧密连接形成模组结构,节省了整个导光系统的结构空间,便于安装。
[0030]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灯具,包括上述的导光件,或者包括上述的导光系统。
[0031]在该灯具中,光源件贴设于导光件的入光部上,二者形成一体结构,可缩小导光系统的整体尺寸;且采用单光源输入即可达到多光源输入的效果,可有效降低成本。
[0032]基于上述的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取得的技术效果为:
[0033](1)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导光件,在起始端与终末端的连接处设置呈断层面的入光部,用于放置光源件,光线从入光部入射后,经过单圈的螺旋形结构的导光部处理,从导光件底部的出光部出射,出光部进行了磨砂或开孔的出光结构处理,破坏全反射条件,使出光均匀,提升了出光效率和出光均匀度。
[0034](2)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灯具,采用光源件与导光件紧密连接的导光系统,即缩小了导光系统的整体尺寸,又可以通过单光源输入获得多光源输入的效果,有效降低成本。
附图说明
[0035]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导光件的结构示意图。
[0036]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导光件对光线处理的示意图。
[0037]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导光件的俯视图。
[0038]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导光件的展开截面图。
[0039]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导光件的出光结构为磨砂面的展开仰视图。
[0040]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导光件的出光结构为第一出光孔的展开仰视图。
[0041]图7为本专利技术的导光件的出光结构为第二出光孔的展开侧视图。
[0042]图8为本专利技术的导光系统的分解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43]为了便于理解本专利技术,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具体的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专利技术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专利技术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
[0044]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
[0045]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专利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专利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
[0046]实施例1
[0047]图1给出了本实施例的导光件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一种导光件1,具有环状结构,该导光件1包括起始端11、终末端12和导光部13,其中,导光部13位于起始端11与终末端12之间,且导光部13从起始端11延伸出来直至终末端12,该导光部13的厚度逐渐减小。即导光部13的厚度从起始端11向终末端12呈螺旋式下降,之后终末端12连接于起始端11,使导光部13也具有单圈的螺旋环形结构。这种螺旋的导光结构,可以达到更高的出光效率和更高的出光均匀度。
[0048]如图1所示,起始端11与终末端12为无缝隙的一体结构,在起始端11与终末端12连接处,由于起始端11的厚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导光件,其特征在于,包括起始端、终末端以及位于所述起始端与所述终末端之间的导光部;自所述起始端延伸出来直至所述终末端,所述导光部的厚度逐渐减小;所述终末端连接于所述起始端,使所述导光部形成封闭的环状结构;所述起始端在与所述终末端的连接处设有呈断层面的入光部,所述导光件的底面为出光部,所述出光部具有出光结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光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出光结构为磨砂面,所述磨砂面的磨砂度自所述起始端向所述终末端逐渐加重。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光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出光结构为出光部上开设的第一出光孔,所述第一出光孔的开孔尺寸自所述起始端向所述终末端逐渐增大。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导光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出光孔的开孔深度自所述起始端向所述终末端逐渐增大。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导光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出光孔为圆形、椭圆形或正多边形。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光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出光结构为出光部上开设的第二出光孔,所述第二出光孔的开孔深度自所述起始端向所述终末端逐渐增大。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光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起始端的厚度为a,所述终末端的厚度为b;在所述导光部中,与所述起始端距离为x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古念松伍德生吴海生
申请(专利权)人:惠州雷士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