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再填充流体产品分配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352890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20 02:33
可再填充分配器(D1),包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可再填充流体产品分配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可再填充流体产品分配器,该可再填充流体产品分配器包括分配器头,该分配器头包括分配构件(例如,泵或阀)、可变容积储液器和连接到该储液器的填充阀。本专利技术的有利应用领域是香料、化妆品或制药领域。这种类型的可再填充分配器通常被指定为术语“游牧式”分配器。通常,它具有最多约10ml的小容量的储液器。
[0002]在现有技术中,文献EP1588775是已知的,该文献描述了一种可再填充分配器,该分配器包括泵、固定筒和滑动构件,该滑动构件包括能够在固定筒中滑动以便改变储液器的容积的可移动活塞和安装在可移动活塞上以便用流体产品填充储液器的填充阀。该可再填充分配器适于安装在源瓶上,该源瓶包括适于与可移动构件接合以便迫使填充阀处于打开状态的连接杆。当可再填充分配器的储液器为空时,可移动活塞设置在泵附近,并且其通过拉动源瓶的连接杆的向下移动而在储液器内部产生负压,使得来自源瓶的流体产品通过强制处于打开状态的填充阀而被吸入储液器内部。当可移动活塞抵靠在固定筒的下端时,连接杆从可滑动构件上分离,使得填充阀能够返回到其关闭静止位置。然后,可再填充分配器的储液器再次填充有流体产品,并且使用者可以以完全传统的方式简单地通过按压泵的按钮来使用它。
[0003]因此,文件EP1588775的可再填充分配器可通过牵引(即,通过抓住可再填充分配器并向上拉动可再填充分配器以将其从源瓶移开)再填充,并最终将其分离。预先,当然有必要将空的可再填充分配器装配到源瓶上,直到连接杆与可滑动构件接合,其中,该可滑动构件形成支撑填充阀的可移动活塞。因此,重新填充该分配器所需的运动不是直观的或明显的。另外,为了将源瓶的泵的上阀保持在打开位置,必须将游牧瓶保持支撑在源瓶的泵上。保持朝向源瓶的支撑和向上拉伸注射器的这种竞争运动不符合人体工程学,并且可能导致游牧瓶的填充过程的劣化。
[0004]还必须注意的是,本文件的可再填充分配器的另一个特征是,由于泵与连接杆之间的直接连接而不通过可再填充分配器的储液器,因此可在可再填充分配器安装在源瓶上时使用可再填充分配器。
[0005]文献EP2335833描述了一种可再填充分配器,该可再填充分配器包括波纹管形式的储液器、填充阀、泵和用于通过致动泵将空气从波纹管排出的小杆。因此,通过支承在壁(波纹管的底部)上来减小储液器的容积,从而将空气从储液器中排出,并且通过增大储液器的容积来通过填充阀抽吸产品。这两个操作不是同时的。通常,使用者不必使用小杆,因为波纹管应该在不允许空气进入的情况下使其自身缩回。在空气在填充期间已经进入波纹管的情况下,空气的排空是例外的净化操作。另一方面,在该分配器中,波纹管布置在固定的壳中,该壳的底部设置有用于小杆的外壳,并设置有用于用小杆到达波纹管的通孔。使用者不知道壳包含波纹管和小杆,其功能根本不明显。此外,填充阀横向布置并保持永久可见。这使得分配器具有特别不美观的技术外观。
[0006]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限定一种可再填充分配器,该分配器具有用于对于未被告知的用户来说是更简单、更直观或更明显的再填充的运动。与文件EP158875的源瓶不同,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是能够使用配备有传统阀杆的标准源瓶再填充可再填充分配器。此外,本专利技术
的另一目的是寻求一种可变容积的储液器结构,该结构导致或涉及不同的处理运动。另一目的是省去作为泄漏源的可移动活塞。
[0007]为此,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可再填充流体产品分配器,其包括:
[0008]‑
分配头,其包括分配构件,例如,泵或阀,
[0009]‑
可变容积储液器,以及
[0010]‑
连接到储液器的填充阀,该填充阀响应于流体产品的压力变化而打开和关闭,
[0011]储液器包括:
[0012]‑
壁,其可在限定储液器的最大容积的静止位置与限定储液器的最小容积的变形位置之间弹性变形,以及
[0013]‑
排气阀,当可弹性变形的壁从静止位置变形时,排气阀允许空气离开储液器,当可弹性变形的壁弹性地返回到其静止位置时,填充阀打开并且排气阀关闭,从而在储液器中形成负压,
[0014]储液器设置在可去除的壳体中,该壳体隐藏了可弹性变形的壁以及填充阀和排气阀。
[0015]因此,该壳体避免了弹性可变形壁的意外致动。此外,不美观的技术元件(例如阀)以及可弹性变形的壁被隐藏,从而使分配器具有传统的、具有安装在传统储液器上的分配头的外观。关于文件EP2335833,其壳是固定的并且其波纹管是隐藏的,本专利技术的可去除壳体使得使用者能够直观地理解可变形的壁必须被致动以填充储液器。此外,本专利技术的排气阀与泵分开。
[0016]使用者按压可弹性变形的壁以通过排气阀将空气从储液器排出,然后释放其压力以允许可弹性变形的壁返回其静止位置,这在储液器内形成负压,该负压关闭排气阀并打开填充阀,以允许来自源的流体产品通过抽吸进入。因此,储液器用作真实的泵。
[0017]根据有利的特征,在排气阀附近,储液器包括浮动阻塞器,当储液器充满流体产品时,该浮动阻塞器漂浮在流体产品的表面上并关闭流体产品朝向排气阀的通道。因此,防止流体产品通过排气阀泄漏。实际上,在分配头在顶部而排气阀在底部的情况下,分配器在竖直位置被逻辑地高填充。因此,当储液器到达其最大填充高度时,浮动阻塞器被推靠至密封座,使得流体产品不再能够到达排气阀。因此,当储液器被完全填充时,可弹性变形的壁可能不回到其静止位置。只有当使用者致动分配头的泵时,壁才会返回静止位置,使得可在储液器与外部之间建立连通。
[0018]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可弹性变形的壁在静止位置与压下位置之间的运动可限定泵送容积,该泵送容积与储液器的最大容积的1/5以上相对应,有利地与储液器的最大容积的1/4相对应,并且优选地与储液器的最大容积的1/3相对应,使得储液器通过可弹性变形的壁的三次至五次致动而被填充。因此储液器可快速地被再填充。
[0019]有利地,排气阀与泵分离并安装在储液器的刚性部分上。
[0020]有利地,可弹性变形的壁轴向地布置在填充阀与排气阀之间。
[0021]有利地,填充阀位于储液器的底部处,与泵相对。
[0022]因此,储液器具有传统的细长构造。
[0023]根据实施方式,储液器可包括两个刚性部分,这两个刚性部分通过形成可弹性变形的壁的柔性部分连接。有利地,填充阀和排气阀分别安装在两个刚性部分上。
[0024]根据另一实施方式,储液器可以包括单件主体,在该单件主体上安装有填充阀和排气阀。有利地,单件主体可形成可弹性变形的壁。在变型中,单件主体可包括由形成可弹性变形的壁的柔性膜覆盖的至少一个窗。
[0025]根据另一特征,填充阀限定了阀运动轴线,并且可弹性变形的壁限定了壁运动轴线,这些轴线可大致垂直或平行。可弹性变形的壁可以是波纹管的形式。
[0026]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在于赋予分配器的储液器泵功能,具有入口(或填充)阀、排气(或空气出口)阀、和弹性可变形的壁的形式的致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可再填充流体产品分配器(D1;D2;D3;D4)包括:

分配头(T),包括泵(P),

可变容积储液器(R1;R2;R3;R4),以及

填充阀(C),连接到所述储液器(R1;R2;R3;R4),所述填充阀(C)响应于所述流体产品的压力变化而打开和关闭,其中,所述储液器(R1;R2;R3;R4)包括:

壁(17;27;37;47),在限定所述储液器(R1;R2;R3;R4)的最大容积的静止位置与限定所述储液器(R1;R2;R3;R4)的最小容积的变形位置之间能够弹性变形,以及

排气阀(V),允许空气在能够弹性变形的所述壁(17;27;37;47)从所述静止位置变形时离开所述储液器(R1;R2;R3;R4),在能够弹性变形的所述壁(17;27;37;47)弹性地返回其静止位置时,所述填充阀(C)打开并且所述排气阀(V)关闭,从而在所述储液器(R1;R2;R3;R4)中形成负压,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液器(R1;R2;R3;R4)设置在能够去除的壳体(E)中,所述壳体(E)隐藏能够弹性变形的所述壁(17;27;37;47)以及所述填充阀(C)和所述排气阀(V)。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配器(D1;D2;D3;D4),其中,所述储液器(R1;R2;R3;R4)在所述排气阀(V)附近包括浮动阻塞器(O),在所述储液器(R1;R2;R3;R4)填充有流体产品时,所述浮动阻塞器(O)漂浮在所述流体产品的表面上并且关闭流体产品朝向所述排气阀(V)的通道。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分配器(D1;D2;D3;D4),其中,能够弹性变形的所述壁(17;27;37;47)在所述静止位置与所述下压位置之间的运动限定与所述储液器(R1;R2;R3;R4)的最大容积的1/5以上相对应的泵送容积,有利地与所述储液器(R1;R2;R3;R4)的最大容积的1/4相对应,以及优选地与所述储液器(R1;R2;R3;R4)的最大容积的1/3相对应,使得所述储液器(R1;R2;R3;R4)通过能够弹性变形的所述壁(17;27;37;47)的3次至5次制动而被填充。4.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分配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斯蒂芬
申请(专利权)人:阿普塔尔法国简易股份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