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352260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20 02:22
提供一种复合连接器,所述复合连接器有助于改善连接器彼此配对的工作性,并且避免或降低制造成本的增加。复合连接器包括:第一模件以及第二模件,所述第一模件包括:外露第一连接器的第一壳体、以及可绕第一壳体旋转的第二壳体,第二壳体包括第二连接器,所述第二模件包括:第三连接器、以及包括第四连接器的第三壳体,第三连接器设置为与第一连接器配对并且连接。在形成于第二壳体的突出及凹部的其中一个与形成于第三壳体的突出及凹部的另外一个配对的状态下,复合连接器设置为使第二及第四连接器彼此配对。连接器彼此配对。连接器彼此配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复合连接器


[0001]本公开涉及一种复合连接器。

技术介绍

[0002]如本公开的图16所示,日本专利公开公报特开2012

138244号揭示一种模件100,其与对应模件形成复合连接器。模件100包括壳体101以及复数个连接器102。
[0003]应注意,复数个连接器102设置于壳体101内,以使它们与对应模件的复数个连接器在一方向上配对。因此,复数个连接器102的配对方向与对应模件的复数个连接器的配对方向在一方向上对齐。

技术实现思路

[0004]如上所述,揭示于日本专利公开公报特开2012

138244号的配置中,模件100的复数个连接器102的配对方向与对应模件的复数个连接器的配对方向在一方向上彼此对齐。因此,必须精准地将复数个连接器102放置于壳体101内,造成模件100制造成本增加的问题。
[0005]再者,将模件100的复数个连接器102与对应模件的复数个连接器对齐以使它们彼此配对是困难的,造成连接器彼此配对的工作性较差的问题。
[0006]本公开的一目的为提供复合连接器,所述复合连接器有助于改善连接器彼此配对的工作性,并且避免或降低制造成本的增加。
[0007]根据本公开的一目的,提供一种复合连接器,所述复合连接器包括:
[0008]第一模件,所述第一模件包括:从其远端外露第一连接器的第一壳体、以及可绕所述第一壳体旋转的第二壳体,所述第二壳体包括第二连接器;以及
[0009]第二模件,所述第二模件包括:第三连接器、以及包括第四连接器的第三壳体,所述第三连接器设置为与所述第一连接器配对并且电性连接,所述第四连接器设置为与所述第二连接器配对并且电性连接,其中,
[0010]在形成于所述第二壳体的突出及凹部的其中一个与形成于所述第三壳体的突出及凹部的另外一个配对的状态下,所述复合连接器设置为使所述第二连接器及所述第四连接器彼此配对。
[0011]根据本公开,上述特征有助于改善连接器彼此配对的工作性,并且避免或降低制造成本的增加。
[0012]本公开之上述及其他目的、特征及优点可根据后述的详细描述及随附图式而更完全地得到理解,随附图式仅用以图解说明,因此不被视为限制本公开之范围。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从Z轴正向侧观看根据一实施例的复合连接器的斜视图,其中,第一模件与第二模件脱离配对。
[0014]图2为从Z轴负向侧观看根据所述实施例的复合连接器的斜视图,其中,第一模件与第二模件脱离配对。
[0015]图3为从Z轴正向侧观看根据所述实施例的第一模件的分解斜视图。
[0016]图4为从Z轴负向侧观看根据所述实施例的第一模件的分解斜视图。
[0017]图5为图1中箭头V

V所示部分的截面图。
[0018]图6为从Z轴负向侧观看一实施例的斜视图,其中,第二连接器电性连接于基板。
[0019]图7为从Z轴负向侧观看根据所述实施例的第二连接器及基板的分解斜视图。
[0020]图8为从Z轴正向侧观看根据所述实施例的第二连接器的斜视图。
[0021]图9为从Z轴正向侧观看根据所述实施例的第二连接器的平面图。
[0022]图10为从Z轴负向侧观看根据所述实施例的第二连接器的仰视图。
[0023]图11为从Z轴正向侧观看根据所述实施例的第二模件的分解斜视图。
[0024]图12为图1中箭头XII

XII所示部分的截面图。
[0025]图13为根据一实施例的复合连接器的斜视图,描绘第一模件的第一连接器与第二模件的第三连接器配对的状态。
[0026]图14为根据所述实施例的复合连接器的斜视图,描绘第一模件的第二连接器与第二模件的第四连接器配对的状态。
[0027]图15为根据所述实施例的复合连接器的斜视图,描绘第一模件与第二模件配对的状态。
[0028]图16为日本专利公开公报特开2012

138244号的图1(A)。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以下参照图1至图15叙述实施例。首先,叙述根据本实施例的复合连接器的配置。应注意,为了使叙述明确,此后通过使用正交坐标系统(XYZ坐标系统)来叙述复合连接器的配置。
[0030]图1为从Z轴正向侧观看根据本实施例的复合连接器的斜视图,其中,第一模件与第二模件脱离配对。图2为从Z轴负向侧观看根据本实施例的复合连接器的斜视图,其中,第一模件与第二模件脱离配对。
[0031]如图1及图2所示,复合连接器1包括第一模件2以及第二模件3。叙述第一模件2的配置。图3为从Z轴正向侧观看根据本实施例的第一模件的分解斜视图。图4为从Z轴负向侧观看根据本实施例的第一模件的分解斜视图。图5为图1中箭头V

V所示部分的截面图。
[0032]如图3及图4所示,第一模件2包括第一连接器21、第一壳体22、第二连接器23、基板24、以及第二壳体25。举例而言,第一连接器21是一对的B型微型USB(micro USB Type

B)连接器的其中一个。
[0033]如图3至图5所示,第一壳体22具有空心柱状形状以作为其基本形式,并且在X轴方向上延伸。亦即,第一壳体22的中心轴AX1在X轴方向上延伸。在第一壳体22的径方向上,环状的凸缘部22A从第一壳体22的外周侧表面位于X轴正向侧及X轴负向侧的末端突出。上述第一壳体22以树脂成型制品为优选。
[0034]如图3及图4所示,第一连接器21固定于第一壳体22位于X轴负向侧的表面上。其结果,第一连接器21从第一壳体22位于X轴负向侧的表面朝向X轴负向侧突出。再者,如图5所
示,插入第一壳体22的第一电线26电性连接于第一连接器21。第一电线26从第一连接器21朝向X轴正向侧延伸。应注意,在图5中,为了使图式明确,第一电线26等是以简化方式描绘。
[0035]图6为从Z轴负向侧观看本实施例的斜视图,其中,第二连接器电性连接于基板。图7为从Z轴负向侧观看根据本实施例的第二连接器及基板的分解斜视图。图8为从Z轴正向侧观看根据本实施例的第二连接器的斜视图。图9为从Z轴正向侧观看根据本实施例的第二连接器的平面图。图10为从Z轴负向侧观看根据本实施例的第二连接器的仰视图。应注意,图8至图10描绘的是在图6及图7所示的四个第二连接器23中设置于X轴负向侧及Y轴正向侧的第二连接器23以作为这些第二连接器的代表例示。
[0036]如图6至图10所示,第二连接器23包括:基底部23A、臂部23B、一对的接触点部23C、基板安装部23D、以及一对的接触件导引部23E。再者,举例而言,第二连接器23是通过弯曲一块金属片而形成。应注意,第二连接器23的配置的以下叙述是参照图8至图10所示的第二连接器23作为代表例示而给出。
[0037]如图8至图10所示,基底部23A包括:大致与XY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复合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连接器包含:第一模件,所述第一模件包含:从其远端外露第一连接器的第一壳体、以及可绕所述第一壳体旋转的第二壳体,所述第二壳体包含第二连接器;以及第二模件,所述第二模件包括:第三连接器、以及包括第四连接器的第三壳体,所述第三连接器设置为与所述第一连接器配对并且电性连接,所述第四连接器设置为与所述第二连接器配对并且电性连接,其中,在形成于所述第二壳体的突出及凹部的其中一个与形成于所述第三壳体的突出及凹部的另外一个配对的状态下,所述复合连接器设置为使所述第二连接器及所述第四连接器彼此配对。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模件包含第四壳体,所述第四壳体包含所述第三连接器,并且,所述第三壳体及所述第四壳体为一体形成。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复合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模件包含收容部,所述收容部设置为收容所述第一壳体,并且,所述收容部是通过所述第三壳体及所述第四壳体形成的缺口部。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复合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模件包含抓握凸片,所述抓握凸片形成以将所述第三壳体连接于所述第四壳体。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古本哲也松永章宏
申请(专利权)人:日本航空电子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