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光伏瓦及连接固定方式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350494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20 02:1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光伏瓦及其连接固定方式,该光伏瓦使用高分子封装材料,使用延展性好的金属作为底板,经过一体式封装加工成型,其中光伏瓦还设置有第一连接扣件和第二连接扣件,相邻两块光伏瓦的横向通过第一连接扣件和第二连接扣件36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光伏瓦及连接固定方式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光伏建筑一体化
,具体涉及一种光伏瓦及其连接固定方式。

技术介绍

[0002]当今世界,人们对舒适建筑环境的追求越来越高,导致建筑能耗日益增长。据统计,发达国家的建筑能耗约占全国能耗的30~40%。因此,开发清洁电力资源,是建筑发展的必然趋势。
[0003]光伏建筑一体化(BIPV)是指用光伏材料部分地代替传统建筑材料,运用到屋顶、玻璃天窗以及幕墙等建筑外层上,这样既可用做建材也可用以发电,可谓物尽其美。近年来,市面上出现了集传统瓦片功能和光伏发电功能为一体的光伏瓦。光伏瓦铺设在建筑屋面上,形成光伏屋面系统,转化的电能可用于建筑的自供电,多余的电能还能够并入当地电网,使得电能可以更加充分的利用。目前,国内外密集出台对近零能耗建筑的支持政策和发展目标,BIPV作为绿色建筑的主流形式,高度契合了全球绿色建筑的发展潮流,代表了城市和建筑能源发展的未来趋势。
[0004]现有技术中传统光伏瓦系统常常存在以下技术缺陷:传统光伏瓦安装结构比较复杂,需要打孔设计,防水抗风压能级较差;传统光伏瓦使用不锈钢、玻璃等材料重量大,运输成本较高,耐候性较差,且光伏瓦连接部位凸起较高,遮挡太阳光的照射,影响太阳能板实际使用面积;在光伏瓦使用过程中,常常因为热涨冷缩的原因产生形变从而导致光伏瓦损坏。
[0005]中国专利技术专利CN110190803A公开了一种光伏瓦及其光伏建筑面。该专利技术通过在光伏瓦的背面分别设置第一连接件以及第二连接件,第一连接件设置有卡槽,第二连接件设置有卡块,将相邻的两块光伏瓦中的一块光伏瓦的卡块与另一块卡槽卡接来固定这两块光伏瓦,相邻的两块光伏瓦之间不需要通过边框的结构造型来连接,提高了光伏建筑面的外观一致性,可以将相邻的两块光伏瓦相互紧贴,该光伏瓦外观一致性效果好,但是仍存在施工工序繁琐,后期维护不易的技术问题。
[0006]中国专利技术专利CN110572113A公开了一种光伏瓦及光伏屋顶。该专利技术公开的光伏瓦包括上层玻璃、下层玻璃、光伏电池,上层玻璃与下层玻璃尺寸相同,且上层玻璃与下层玻璃错开分布;光伏电池位于上层玻璃与下层玻璃之间,且光伏电池位于上层玻璃与下层玻璃相重叠的区域中。本申请公开的上述技术方案,将光伏电池设置在上层玻璃与下层玻璃的重叠区域中,并通过上层玻璃与下层玻璃的错开分布使得光伏瓦能够与其他光伏瓦实现无缝连接,以降低光伏瓦连接处出现漏水的概率。但是该方案使用玻璃作为底板材料,运输不易,而且易破碎,抗冲击、抗风压、防漏水能力较差。
[0007]中国专利技术专利CN110847521A公开了一种新型光伏彩钢瓦。该专利技术公开的一种新型光伏彩钢瓦,包括彩钢瓦本体,彩钢瓦本体上表面连接有太阳能电池板,太阳能电池板外侧壁设有测量机构,彩钢瓦本体上表面设有安装机构,测量机构包括第一检测箱、第一温度感应器、第二温度感应器;通过第一温度感应器、第一探针和热风机的设置,使彩钢瓦屋面上
在堆积较多的积雪后,第一温度感应器通过第一探针对彩钢瓦表面的温度进行检测,第二温度感应器通过第二探针对彩钢瓦上方的温度进行检测,通过凹槽、伸缩杆和固定夹的设置,使工作人员在较高的屋面上进行彩钢瓦的安装时,将固定夹连接到彩钢瓦上后,可通过调节伸缩杆的长度,使连接板与彩钢瓦夹紧屋面结构,实现彩钢瓦的固定。该方案使用不锈钢材料作为底板,质量大运输成本高,而且将电池板连接安装到彩钢瓦上表面,存在易脱落,结构安全性不足等问题。
[0008]因此,需要一种加工简单、连接便捷、质量轻、易于拆装的光伏瓦,同时该光伏瓦还需要具备优秀的耐候性、抗冲击性、防水防雨性能以及抗热胀冷缩形变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0009]鉴于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及或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耐候性良好、抗冲击性强、防水防雨性能以及抗热胀冷缩形变性能良好的光伏瓦,同时该光伏瓦还具备连接便捷,质量轻,易于拆卸和安装的特点。
[0010]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的光伏瓦包括发电模块和连接扣件,所述发电模块和连接扣件具有连接一体的金属底板和覆盖金属底板上表面的耐候膜层,所述连接扣件包括:第一连接扣件和第二连接扣件,所述第一连接扣件和第二连接扣件分别位于发电模块横向的左右两侧,所述耐候膜层覆盖于金属底板上表面以及第一连接扣件和第二连接扣件的棱边上;
[0011]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连接扣件包括第一立肋、第一扣边和第二扣边,所述第一立肋由金属底板向上弯折形成,所述第一立肋与金属底板形成的夹角为90
°
~120
°
,所述第一扣边由第一立肋向外侧弯折形成,且第一扣边与金属底板平行,第二扣边由第一扣边向下弯折形成,且第二扣边与第一扣边之间形成夹角为90
°
,所述第二连接扣件包括:第二立肋和第三扣边,所述第二立肋由金属底板向上弯折形成,所述第二立肋与金属底板之间形成夹角为90
°
,所述第三扣边由第二立肋向内弯折形成,且第三扣边与金属底板平行;
[0012]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扣边宽度大于第三扣边宽度大于第二扣边宽度,所述第一立肋和第二立肋的高度为20~40mm,所述第一立肋的高度大于第二立肋高度;
[0013]进一步的,所述发电模块具有位于金属底板和耐候膜层之间的光伏电池片组层,所述光伏电池片组层与耐候膜层之间设置有抗冲击层,光伏电池片组层与金属底板之间设置有绝缘层,所述金属底板、绝缘层、光伏电池片组层、抗冲击层和耐候膜层之间设置有粘结层,所述耐候膜层、抗冲击层、绝缘层、粘结层均为高分子材料;所述金属底板下表面设置有接线盒与连接线,所述光伏电池片组层的正负极通过在金属底板和绝缘层上的开孔从接线盒和连接线引出;
[0014]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的光伏瓦的外形为矩形、梯形、扇形、三角形、多边形、圆形;所述的光伏瓦的表面为平面或者弯曲面。
[0015]第二方面,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光伏瓦的连接固定方式,包括以下步骤:
[0016]S1:纵向搭接,相邻两块光伏瓦纵向采用搭接方式连接,将较高水平位置光伏瓦的金属底板下表面搭覆在低水平位置光伏瓦的耐候膜层上表面;
[0017]S2:横向锁边连接,相邻两块光伏瓦横向通过锁边方式连接,将两块光伏瓦的第一连接扣件和第二连接扣件360
°
扣边锁合,第一连接扣件和第二连接扣件之间设置紧固扣件固定在屋顶或屋脊上;
[0018]S3:电路连接,所述光伏瓦电路通过连接线和接头连接,连接方式为串联、并联中的一种或组合;
[0019]进一步的,所述紧固扣件包括:固定紧固扣件和滑动紧固扣件,所述固定紧固扣件和滑动紧固扣件的底座固定于屋顶或屋脊之上,所述固定紧固扣件和滑动紧固扣件的扣合部设置于第一连接扣件和第二连接扣件连接间隙中,与第一连接扣件和第二连接扣件扣合;
[0020]所述第一连接扣件、第二连接扣件、紧固扣件通过锁边装置进行锁边,相邻两块光伏瓦咬合连接处设置有一个固定紧固扣件和至少一个滑动紧固扣件;
[0021]进一步的,两块光伏瓦纵向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光伏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光伏瓦包括发电模块和连接扣件,所述发电模块和连接扣件具有连接一体的金属底板和耐候膜层,所述连接扣件包括:第一连接扣件和第二连接扣件,所述第一连接扣件和第二连接扣件分别位于发电模块横向的左右两侧,所述耐候膜层覆盖于金属底板上表面以及第一连接扣件和第二连接扣件的棱边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光伏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扣件包括第一立肋、第一扣边和第二扣边;所述第一立肋由金属底板向上弯折形成,所述第一立肋与发电模块形成的夹角为90
°
~120
°
,所述第一扣边由第一立肋向外侧弯折形成,且第一扣边与发电模块平行,第二扣边由第一扣边向下弯折形成,且第二扣边与第一扣边之间形成夹角为90
°
,所述第二连接扣件包括:第二立肋和第三扣边,所述第二立肋由金属底板向上弯折形成,所述第二立肋与发电模块之间形成夹角为90
°
,所述第三扣边由第二立肋向内弯折形成,且第三扣边与底板平行。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光伏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扣边宽度大于第三扣边宽度大于第二扣边宽度,所述第一立肋和第二立肋的高度为20~40mm,所述第一立肋的高度大于第二立肋高度。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光伏瓦,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电模块具有位于金属底板和耐候膜层之间的光伏电池片组层,所述光伏电池片组层与耐候膜层之间设置有抗冲击层,光伏电池片组层与金属底板之间设置有绝缘层,所述金属底板、绝缘层、光伏电池片组层、抗冲击层和耐候膜层之间设置有粘结层,所述耐候膜层、抗冲击层、绝缘层、粘结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桂裕鹏樊仔欣高越蔡双双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慧能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