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与电动车安全互联的智能头盔及其使用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2348743 阅读:1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20 02:1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与电动车安全互联的智能头盔及其使用方法,包括主体和电动车;通过压力传感器、红外传感器、第一芯片、第一无线信号发射模块、第一无线信号接收模块和第一指示灯之间的配合工作让主体更好地进行警示提醒,达到高效监管和安全保障的目的,解决了使用者骑行时,头盔主体和电动车不能智能识别头盔不规范佩戴的问题。使用时使用者头部按压到安装在头盔内部多点分布的压力传感器,并与多点分布的红外传感器协同作用,相比于单一传感器分布点的方式,产生的信号更加准确。当骑行结束,头盔没有放入指定头盔锁位置时,头盔锁感应不到射频信号的情况下,APP扫码骑行行程不会结束,为该头盔提供更好的保障。为该头盔提供更好的保障。为该头盔提供更好的保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与电动车安全互联的智能头盔及其使用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头盔领域,具体是一种与电动车安全互联的智能头盔及其使用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快递行业与外卖行业的发展,电动车骑行人员越来越多,骑行频率越来越高,因为没有安全佩戴头盔而导致严重交通事故的现象越来越多。针对目前骑行电动车的人员,没有安全佩戴头盔,导致严重交通事故,不少电动车骑行人员,在有头盔的情况下,仍把头盔放在车上,作为一个装饰和应付检查工具。
[0003]有必要想一种方法去解决骑行人员不愿意安全佩戴头盔的行为。
[0004]目前有技术采用压力传感器的方式去判断是否佩戴好头盔,并发出头盔已经佩戴好的信号,这种方式容易让使用者采用物体按压在上面,没有实现佩戴头盔的行为,影响头盔的使用效果。目前有技术采用温度传感器方式判断头盔是否佩戴,并发出信号,受头部毛发和外部环境的影响,温度传感器很难得到准确的数据反馈。目前共享电动车头盔,使用者不愿意佩戴,并且容易遗失、被盗,需要一种解决方案。
[0005]因此,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与电动车安全互联的智能头盔及其使用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0006]为了解决骑行人员没有安全佩戴头盔的行为,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与电动车安全互联的智能头盔及其使用方法,电动车在接收不到头盔安全佩戴信号的时候,发出提示音和警报。本专利技术采用多点压力传感器信号、多点红外传感器信号作为佩戴头盔的信号标准,相比于单一使用压力传感器、红外传感器,单个传感器分布点的方式,产生的信号更加准确。电动车接收头盔发出的信号并匹配后,头盔停止发送信号,并间断性的发送信号,电动车停止接收信号并在骑行过程中间断性的验证头盔信号,避免头盔使用效果不佳的现象。使用者使用完成后,需将头盔放回头盔锁的位置,头盔锁感应到射频信号启动后,APP扫码骑行行程才会结束,降低共享头盔遗失率。
[0007]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与电动车安全互联的智能头盔,包括主体和电动车,所述主体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压力传感器,所述主体的内部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芯片,所述主体的内部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无线信号发射模块,所述主体的内部一侧固定连接有电池,所述主体的内部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指示灯,所述主体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红外传感器,所述主体的内部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无线信号接收模块;
[0008]所述电动车的一侧内部固定连接有第二指示灯,所述电动车的内部固定连接有警报发生器,所述电动车内部固定连接有第二无线信号接收模块,所述电动车内部固定连接有第二无线信号发射模块,所述电动车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第二芯片。
[0009]优选的,所述压力传感器信号由第一芯片识别,当压力传感器压力大于50KPA,压力传感器开始工作。
[0010]优选的,所述第一芯片接受到的红外传感器输出的信号,间隔10

30分钟判断热信号是否有波动,如果一直没有波动,判定红外传感器无信号,断开主体信号发送。
[0011]优选的,所述当主体电量低于5%时,第一芯片会发出一条指令,主体第一指示灯会呈现红色。
[0012]优选的,所述为节省主体需要不断发出信号导致耗电量高,延长电池使用时间,主体发出的信号被电动车上第二无线信号接收模块接收,并经过第二芯片验证通过后,第二芯片发送指令给第二无线信号发射模块,电动车上第二无线信号发射模块反馈信号给主体第一无线信号接收模块,第一无线信号接收模块传输信号给第一芯片,主体第一芯片发送指令给第一无线信号发射模块,第一无线信号发射模块停止发送信号,每隔2

20分钟,发送信号与电动车匹配。
[0013]优选的,所述当未匹配连接前,第二指示灯闪烁五秒,五秒后,仍然未匹配连接,警报发生器工作。
[0014]优选的,所述当电动车接收信号与主体发出信号匹配时,暂停接收信号,2

20分钟后重新验证匹配信号。
[0015]根据上述的一种与电动车安全互联的智能头盔的使用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0016]步骤一:当电动车骑行人员开始佩戴头盔的时候,头部会按压到安装在智能头盔内部的压力传感器,压力达到大于50KPA,压力传感器产生信号传输给芯片。
[0017]步骤二:当压力传感器传输信号给芯片的时候,芯片发送一条指令,然后红外传感器电路通电,红外传感器开始工作,感应到头部热源,红外传感器产生信号,并将信号传输给芯片。
[0018]步骤三:当芯片内程序判定压力传感器输出的信号和红外信传感器输出的信号符合程序设定值范围,芯片发出一条指令给第一无线信号发射模块。
[0019]步骤四:第一无线信号发射模块得到指令,开始发射频率270

500MHZ,发射距离5

20米。
[0020]步骤五:当头盔发送的信号与电动车匹配后,第二芯片发送指令给第二无线信号发射模块,电动车上第二无线信号发射模块反馈信号给主体第一无线信号接收模块,第一无线信号接收模块传输信号给第一芯片,主体第一芯片向第一无线信号发射模块发送指令,第一无线信号发射模块停止工作,头盔佩戴正常。头盔佩戴过程中,间隔2

20分钟,芯片重新验证压力传感器输出的信号与红外传感器输出的信号是否正常,然后输出指令给第一无线信号发射模块,发送信号进行匹配,如果信号匹配成功即骑行佩戴头盔正常;如果信号未匹配,第二指示灯闪烁五秒,五秒后,仍然未匹配连接,警报发生器工作,提醒骑行人员正常佩戴头盔保证安全。
[0021]步骤六:骑行结束后,须将头盔放到头盔锁指定位置,感应到头盔射频信号后,头盔锁启动,骑行结束。
[0022]本专利技术的有益之处在于:
[0023](1)本专利技术通过压力传感器、红外传感器、第一芯片、第一无线信号发射模块、第一无线信号接收模块和第一指示灯之间的配合工作让主体可以更好地进行警示提醒,达到高效监管和安全保障的目的,解决了使用者骑行时,头盔主体和电动车不能智能识别头盔不规范佩戴的问题;
[0024](2)通过头盔主体压力传感器装置、红外传感器装置、第一芯片、第一无线信号发射模块、第一无线信号接收模块和第一指示灯装置;电动车第二无线信号接收模块、第二无线信号发射模块、第二芯片、警报装置、第二指示灯装置的配合工作让主体在未正确佩戴情况下,电动车进行警示提醒。解决了使用者骑行时,可能出现骑行者忘记佩戴头盔,从而使主体没有得到有效使用,导致交通隐患的问题。
[0025](3)使用时使用者头部按压到安装在头盔内部的压力传感器,以此产生信号,压力传感器传输信号给第一芯片,第一芯片发送指令,红外传感器电路通电,红外传感器开始工作,感应到热源,红外传感器产生信号,传输给第一芯片,第一芯片内程序验证压力传感器信号和红外传感器信号符合程序设定。第一芯片发送指令,第一无线信号发射模块工作,发射频率270

1000MHZ,发射距离5

20米。电动车接收到头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与电动车安全互联的智能头盔,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1)和电动车(9),所述主体(1)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压力传感器(2),所述主体(1)的内部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芯片(3),所述主体(1)的内部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无线信号发射模块(4),所述主体(1)的内部一侧固定连接有电池(5),所述主体(1)的内部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指示灯(6),所述主体(1)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红外传感器(7),所述主体(1)的内部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无线信号接收模块(8);所述电动车(9)的一侧内部固定连接有第二指示灯(10),所述电动车(9)的内部固定连接有警报发生器(11),所述电动车(9)内部固定连接有第二无线信号接收模块(12),所述电动车(9)内部固定连接有第二无线信号发射模块(13),所述电动车(9)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第二芯片(1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与电动车安全互联的智能头盔,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力传感器(2)信号由第一芯片(3)识别,当压力传感器(2)压力大于50KPA,压力传感器(2)开始工作。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与电动车安全互联的智能头盔,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芯片(3)接受到的红外传感器输出的信号,间隔10

30分钟判断热信号是否有波动,如果一直没有波动,判定红外传感器(7)无信号,断开主体(1)信号发送。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与电动车安全互联的智能头盔,其特征在于:所述当主体(1)电量低于5%时,第一芯片(3)会发出一条指令,主体(1)第一指示灯(6)会呈现红色。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与电动车安全互联的智能头盔,其特征在于:所述为节省主体(1)需要不断发出信号导致耗电量高,延长电池(5)使用时间,主体(1)发出的信号被电动车(9)上第一无线信号接收模块(12)接收,并经过第二芯片(14)验证通过后,第二芯片(14)发送指令给第二无线信号发射模块(13),电动车(9)上第二无线信号发射模块(13)反馈信号给主体(1)第一无线信号接收模块(8),第一无线信号接收模块(8)传输信号给第一芯片(3),主体(1)第一芯片(3)发送指令给第一无线信号发射模块(4),第一无线信号发射模块(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长龙李志高张建平曾翔
申请(专利权)人:美联运动器材深圳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