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适用于磷矿渣填埋场的自动化生态恢复系统及其施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污泥填埋
,具体涉及一种适用于磷矿渣填埋场的自动化生态恢复系统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低品位磷矿含磷量少,开采时产生大量废弃尾矿渣,对生态环境造成很严重的影响,对数量巨大的废弃尾矿渣进行处理耗时耗力,所以目前大多采用填埋的方式处理。矿渣中含有大量的金属离子,重金属离子流入地下水系统,对生态环境和人们的健康产生巨大的危害。
[0003]传统的废弃矿渣处理手段,大多采用简易填埋和化学试剂中和重金属离子的方法。简易填埋用土工布制作的防渗层不耐腐蚀,虽然成本较低,但长期看来不满足可持续发展战略;用混凝土浇筑的防渗层,水泥作为混凝土重要的拌合料之一,在生产过程中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不利于环保;用化学药剂进行中和,在治理过程中需要的人力成本较高,处理污染土体量有限,且治理效果往往不能达到设计水平。因此,实有必要提供一种适用于磷矿渣填埋场的自动化生态恢复系统及其施工方法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用于磷矿渣填埋场的自动化生态恢复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挡墙墙体及导排系统,多个所述挡墙墙体配合围成填埋空间,所述挡墙墙体包括挡墙基础、挡墙背、下种植槽及上种植槽,所述下种植槽和上种植槽设置于所述挡墙背远离所述填埋空间的一侧,所述挡墙背固定于所述挡墙基础上方,所述下种植槽安装于所述挡墙背上,所述上种植槽安装于所述下种植槽的上,且所述下种植槽、所述上种植槽均及所述挡墙背配合围成第一种植空间,所述上种植槽内部的槽体形成第二种植空间,所述下种植槽内部的槽体形成第三种植空间,所述第一种植空间、第二种植空间及第三种植空间内均填充有营养土,所述第一种植空间和所述第二种植空间内种植红树,所述第三种植空间内种植灌木,所述导排系统安装于所述挡墙背上,所述导排系统包括排水管、集水球、虹吸管、排气管、负压管、连通软管及虹吸启动装置,所述排水管一端与所述集水球连通,另一端延伸至所述填埋层中,所述虹吸管一端与所述集水球连通,另一端与所述第一种植空间连通,所述排气管连通的底部与所述虹吸管连通,顶部向下延伸至外界,所述排气管上设置有单向阀,所述虹吸启动装置设置于所述第三种植空间的底部,所述负压管的首端间隔设置于所述虹吸管的下方,末端与所述虹吸启动装置连通,所述连通软管连通所述负压管的首端和所述排气管的底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磷矿渣填埋场的自动化生态恢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挡墙基础包括基础本体、自所述基础本体的上表面向上凸出的限位板及自所述基础本体的上表面向下凹陷的排水渠,所述限位板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限位板平行间隔,两个所述限位板与所述基础本体配合围成安装槽,所述排水渠设置于所述安装槽外,所述挡墙背包括沿水平方向设置的底板及沿竖直方向设置的立板,所述底板安装于所述安装槽内且与所述基础本体之间通过高强钢筋连接;所述立板靠近所述第一种植空间的一侧向远离所述第一种植空间方向凹陷形成有第一管槽及排水槽;所述底板靠近所述第一种植空间的一侧向远离所述第一种植空间方向凹陷形成有第二管槽,所述第一管槽与所述第二管槽连通,所述排水槽的底部与所述第一管槽平行,顶部向靠近所述第一管槽方向弯折并连通至所述第一管槽上;所述第一管槽、第二管槽的槽顶开口还设置有隔离板,所述隔离板为0.3
‑
0.5cm厚的不锈钢板,所述第一管槽及第二管槽内的管体安装后,将所述隔离板通过螺丝固定在所述立板上;所述排水槽的槽顶开口还设置有隔离网,所述隔离网为0.3
‑
0.5cm厚的带滤孔不锈钢板,滤孔的孔径为0.1
‑
0.2cm,所述隔离网直接通过螺丝固定在所述立板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适用于磷矿渣填埋场的自动化生态恢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的上表面向下凹陷形成有第一卡槽,所述第一卡槽设置于所述底板远离所述立板的一侧;所述下种植槽包括底壁、第一长边侧壁、第二长边侧壁短边侧壁,所述第一长边侧壁、第二长边侧壁及短边侧壁均固定于所述底壁上方,所述第一长边侧壁与所述第二长边侧壁平行间隔,所述短边侧壁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短边侧壁平行间隔,所述短边侧壁连接所述第一长边侧壁和所述第二长边侧壁,所述底壁、第一长边侧壁、第二长边侧壁及短边侧壁配合围成所述第三种植空间;所述底壁的下表面向靠近所述底板方向突出形成第一卡扣,所述第一卡扣对应卡设于所述第一卡槽内;所述第一卡扣与所述立板相对的一面为第一弧形面,所述第一弧形面的弧顶向远离所述立板方向凸出;所述第一长边侧壁的高度大于所述第二长边侧壁的高度,所述第一长边侧壁的上表面向上凸出形成有第二卡扣,所述上种植槽整体为长方体的槽型结构,其槽口设置于顶部,所述上种植槽的下表面向远离所述下种植槽方向凹陷形成有第二卡槽,所述第二卡扣对应卡设于所述第二卡槽内,所述第二卡
扣与所述立板相对的一面为第二弧形面,所述第二弧形面的弧顶向远离所述立板方向凸出。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适用于磷矿渣填埋场的自动化生态恢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种植槽还包括承台、过滤网及鹅卵石过滤层,所述承台包括承载板及隔板,所述承载板的数量为两个,其中一个承载板抵接所述第一长边侧壁,另一个所述承载板抵接所述第二长边侧壁,所述隔板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承载板固定,底部与所述底壁固定,所述隔板的高度与所述承载板的高度相同,所述隔板将所述第三种植空间的底部分隔形成多个储水腔室,所述储水腔室用于蓄水,所述储水腔室上设置有排水阀,当所述储水腔室内的水位达到预设水位时,通过所述排水阀向外排水;所述过滤网承载于所述承载板及所述隔板上,所述鹅卵石过滤层铺设于所述过滤网上,所述鹅卵石过滤层中鹅卵石的粒径的1.5cm
‑
3cm,所述过滤网采用不锈钢板制成,其上贯穿设置有多个孔径0.5
‑
1cm的滤孔用于滤水。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适用于磷矿渣填埋场的自动化生态恢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管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排水管以所述集水球为端点,向所述填埋层内发散分布,所述排水管包括由外而内依次设置的尼龙保护层、砂滤层和导管,所述排水管的直径为5
‑
10cm;所述尼龙保护层的厚度为1
‑
2cm;所述砂滤层为粒径0.5mm~1.0mm的粗砂,所述导管为直径0.8cm~1.2cm的PVC管,每个所述排水管2设置设置有4
‑
8根所述导管,所述导管上交错有直径1mm的孔洞,所述导管外包裹土工布,所述土工布完全包覆多个所述孔洞;所述集水球为半球形的空心结构,所述集水球通过螺丝固定于所述立板远离所述第一种植空间的一侧,所述集水球与所述立板的连接缝用EVA热熔胶密封,多个所述排水管与所述集水球的弧形面连接,所述虹吸管与所述集水球的平面连接,所述虹吸管一端安装于所述第一管槽内,另一端穿过所述立板与所述集水球连通,所述虹吸管位于所述第一管槽部分的底部设置有开口,所述开口与所述排水槽连通,所述虹吸管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正东,李政阳,许福,蒋波,罗彪,黄河,苏永华,董辉,罗百福,吴文鹏,邓代强,
申请(专利权)人:岳阳市公路桥梁基建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