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动反演震源机制解的方法与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地震信息处理
,特别是涉及一种自动反演震源机制解的方法与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数字化网络项目的推进,我国已建立了1200多个地震台站,实现了全国数据实时传输和共享。在地震发生以后,可第一时间对实时监测的数据进行处理得到地震震源参数,在确定地震震源参数信息后,对于相关部门日常的地震监测、前震识别、应急决策、告警信息发布等相关操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地震震源参数除了耳熟能详的发震时刻、震源位置、震级以外,还包括震源机制解。震源机制解主要由断层走向、倾角、滑动角等节面解参数确定,准确快速的震源机制解对海啸预警、震源深度的确定、矩震级计算、断层方位确定以及监测断层活动都有极为重要的作用,也是进一步研究地震发震机理、孕震过程的必要前提。
[0003]目前,对于3.5级以上的地震,地震监测部门一般都会第一时间自动发布地震的发震时刻、震源位置、震级等信息,但在震源机制解的公布上一般都比较滞后,并且需要有经验的专家手动完成,这个过程视各单位自动化水平和人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反演震源机制解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获取待研究区域的地震目录和一维速度结构模型;根据所述地震目录和所述一维速度结构模型计算各台站的理论P波到时和理论S波到时;根据所述地震目录、所述理论P波到时和所述理论S波到时对待研究地震波形数据进行截取得到截取后的地震波形数据;利用震相识别模型对所述截取后的地震波形数据进行震相拾取得到震相类别;所述震相类别包括P波震相和S波震相;利用初动极性识别模型对所述截取后的地震波形数据的初动极性进行识别得到P波的初动极性;根据所述地震目录、所述震相类别和所述P波的初动极性对震源机制进行反演得到震源机制解;所述震源机制解包括断层走向角、倾角和滑动角。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反演震源机制解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地震目录和所述一维速度结构模型计算各台站的理论P波到时和理论S波到时,包括:采用公式:计算射线参数的传播时间和震中距;其中,T(p)表示射线参数的传播时间,X(p)表示震中距,u(z)表示慢度,z
p
表示射线的拐点(turning point)的深度,η表示垂直慢度,p表示水平慢度;根据所述射线参数的传播时间和所述震中距确定各台站的理论P波到时和理论S波到时。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反演震源机制解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震相识别模型是以所述截取后的地震波形为输入,以震相类别为输出进行训练得到的;其中,震相识别模型在训练过程中的损失函数为:式中,Y
′
i
为二值化编码的标签,i=1,2,3分别表示噪音、P波和S波三个类别,n为波形采样点数,Y
i
为U型神经网络模型最后一层的softmax函数计算得到的概率值,z
i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明,肖卓伟,陈石,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