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放射科钡餐搅拌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340560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16 18: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医用混合技术领域,尤其为一种放射科钡餐搅拌装置,包括上下分布的杯罩、混合座,所述杯罩与所述混合座之间通过连接罩体相互连通,所述底罩与所述顶罩的形状均为圆锥形,所述底罩的底端直径大于所述顶罩的顶端直径,所述底罩与所述顶罩之间通过连通管相连通,所述杯罩内部放置有用于盛放混合后液体的一次性饮用杯;杯罩与混合座连接后形成封闭环境,避免了高液位水平混合,从而使混合效率提高,将装置反置,一次性饮用杯取出使病人直接饮用,进而使杯罩不需要进行清洗,混合座与底罩拆卸,此连接罩体两端开放,冲洗清理十分方便,同时避免了夹角导致的残留问题,清理消毒更加顺畅方便,更加符合医用标准。更加符合医用标准。更加符合医用标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放射科钡餐搅拌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医用混合
,具体涉及一种放射科钡餐搅拌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钡餐是一种造影剂,用于在X线照射下显示消化道有无病变。与钡灌肠不同,钡餐造影是用口服的途径摄入造影剂,可对整个消化道,尤其是上消化道进行更清晰的放射性检查,为了使人体可以摄入钡餐,因此需要与水混合,通过病人服用进入病人体内,进而便于后续造影,现有的混合装置分为两种,一种为医生手动混合,通过搅拌棒将杯内水与钡餐混合均匀,但是手动混合容易出现洒落的情况,同时使医生的劳动强度增加,还有一种为机械混合。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放射科用钡餐无沉积混合器,其公开号为(CN213913589U),该专利通过流通管和储存罐的设置,搅拌后的钡餐由流通管向下流通,在不需要及时服用时可进行一定时间的储存,但是由于该装置的两个腔体,开放端均为收口设计,而在医疗领域使用造成内部清洁消毒困难,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放射科钡餐搅拌装置,具有封闭混高效合清方便以及饮用部免清洗的特点。
[0004]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包括上下分布的杯罩、混合座,所述杯罩与所述混合座之间通过连接罩体相互连通,所述连接罩体包括与所述杯罩可拆卸连接的顶罩以及与所述混合座可拆卸连接的底罩,所述底罩与所述顶罩的形状均为圆锥形,所述底罩的底端直径大于所述顶罩的顶端直径,所述底罩与所述顶罩之间通过连通管相连通,所述杯罩内部放置有用于盛放混合后液体的一次性饮用杯。
[0005]其中,所述顶罩的内壁顶部开设有顶阶梯螺纹槽,所述杯罩的外壁固定连接有与所述顶阶梯螺纹槽螺接配合的第一外螺纹环。
[0006]其中,所述底罩的内壁底面开设有底阶梯螺纹槽,所述混合座的顶面固定连接有与所述底阶梯螺纹槽螺接固定的第二外螺纹环。
[0007]其中,所述连通管的外壁固定连接有若干个环形分布的阻尼筋,所述混合座的外壁固定连接有若干个环形分布的握持筋。
[0008]其中,所述顶罩的内壁固定连接有用于对所述一次性饮用杯支撑的凸台。
[0009]其中,所述一次性饮用杯的内壁设置有刻度部。
[0010]其中,所述连接罩体的内壁拐角处均具有弧形倒角。
[0011]其中,所述底罩、所述连通管、所述顶罩一体成型。
[0012]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3]杯罩与混合座之间通过连接罩体连接,杯罩与混合座连接后形成封闭环境,由于底罩的直径大于顶罩的直径,此时液体位于底罩内的液位高度降低,避免了高液位水平混合,从而使混合效率提高,混合完成后,将装置反置,转动拆卸杯罩,然后将一次性饮用杯取
出使病人直接饮用,饮用完成后丢弃即可,进而使杯罩不需要进行清洗,而杯罩拆卸后,同时混合座与底罩拆卸,此连接罩体两端开放,冲洗清理十分方便,同时避免了夹角导致的残留问题,清理消毒更加顺畅方便,更加符合医用标准。
[0014]该装置中未涉及部分均与现有技术相同或可采用现有技术加以实现。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示意图;
[0016]图2为本技术的主视剖面示意图;
[0017]图3为图2的拆解示意图;
[0018]图4为本技术中一次性饮用杯的主视示意图;
[0019]图中:1、连接罩体;11、底罩;111、底阶梯螺纹槽;12、连通管;121、阻尼筋;13、顶罩;131、顶阶梯螺纹槽;132、凸台;2、杯罩;21、第一外螺纹环;3、混合座;31、握持筋;32、第二外螺纹环;4、一次性饮用杯;41、刻度部。
具体实施方式
[0020]请参阅图1

图4,本技术提供以下技术方案:包括上下分布的杯罩2、混合座3,杯罩2与混合座3之间通过连接罩体1相互连通,连接罩体1包括与杯罩2可拆卸连接的顶罩13以及与混合座3可拆卸连接的底罩11,底罩11与顶罩13的形状均为圆锥形,底罩11的底端直径大于顶罩13的顶端直径,底罩11与顶罩13之间通过连通管12相连通,杯罩2内部放置有用于盛放混合后液体的一次性饮用杯4。
[0021]本实施方案中:杯罩2与混合座3之间通过连接罩体1连接,杯罩2与混合座3连接后形成封闭环境,粉末通过杯罩2内部的一次性饮用杯4进入,顶罩13、连通管12直至底罩11内部,由于底罩11与混合座3形成封闭混合环境,由于底罩11的直径大于顶罩13的直径,此时液体位于底罩11内的液位高度降低,钡餐则平铺在底罩11内液体的表面,此时混合座3顶部的混合扇叶带动粉末与液体水平方向混合,由于液位降低,而水平转动主要作用在水平方向,因此避免了高液位水平混合,从而使混合效率提高,混合完成后,将装置反置,此时液体通过底罩11、连通管12、顶罩13进入一次性饮用杯4内部,此时转动拆卸杯罩2,然后将一次性饮用杯4取出使病人直接饮用,饮用完成后丢弃即可,进而使杯罩2不需要进行清洗,而杯罩2拆卸后,同时混合座3与底罩11拆卸,此连接罩体1两端开放,冲洗清理十分方便,同时避免了夹角导致的残留问题,清理消毒更加顺畅方便,更加符合医用标准。
[0022]顶罩13的内壁顶部开设有顶阶梯螺纹槽131,杯罩2的外壁固定连接有与顶阶梯螺纹槽131螺接配合的第一外螺纹环21;通过顶阶梯螺纹槽131与第一外螺纹环21拆卸连接,采用螺接的方式不但连接稳定,同时拆卸十分便利。
[0023]底罩11的内壁底面开设有底阶梯螺纹槽111,混合座3的顶面固定连接有与底阶梯螺纹槽111螺接固定的第二外螺纹环32;混合座3通过第二外螺纹环32与底阶梯螺纹槽111螺接固定的同时,第二外螺纹环32可以与混合座3形成一个底部收纳机构,使残留的一些杂质不会在混合座3开启时撒至外部,更加方便清理。
[0024]连通管12的外壁固定连接有若干个环形分布的阻尼筋121,混合座3的外壁固定连接有若干个环形分布的握持筋31;阻尼筋121与握持筋31相对配合,使操作人员握持转动
时,阻力增加,从而使拆卸更加顺畅。
[0025]顶罩13的内壁固定连接有用于对一次性饮用杯4支撑的凸台132;凸台132的目的主要为了使反置倒入液体时,液体会顺着凸台132直接进入一次性饮用杯4内部,从而防止液体流动至一次性饮用杯4与顶罩13的缝隙处。
[0026]一次性饮用杯4的内壁设置有刻度部41;刻度部41主要为了在一次性饮用杯4内倒入钡餐通过刻度部41确定投放量。
[0027]连接罩体1的内壁拐角处均具有弧形倒角;弧形倒角主要为了使冲洗时,液体可以通过弧形倒角对连接罩体1内壁流动冲刷,相对于尖锐的拐角使液体流通覆盖率降低。
[0028]底罩11、连通管12、顶罩13一体成型;底罩11、连通管12、顶罩13通过注塑一体成型使内壁光滑,更加方便液体流动,减少缝隙,提高清理消毒便利性。
[0029]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首先将混合座3与连接罩体1通过第二外螺纹环32与底阶梯螺纹槽111螺接固定,将液体通过顶罩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放射科钡餐搅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上下分布的杯罩、混合座,所述杯罩与所述混合座之间通过连接罩体相互连通,所述连接罩体包括与所述杯罩可拆卸连接的顶罩以及与所述混合座可拆卸连接的底罩,所述底罩与所述顶罩的形状均为圆锥形,所述底罩的底端直径大于所述顶罩的顶端直径,所述底罩与所述顶罩之间通过连通管相连通,所述杯罩内部放置有用于盛放混合后液体的一次性饮用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放射科钡餐搅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罩的内壁顶部开设有顶阶梯螺纹槽,所述杯罩的外壁固定连接有与所述顶阶梯螺纹槽螺接配合的第一外螺纹环。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放射科钡餐搅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罩的内壁底面开设有底阶梯螺纹槽,所述混合座的顶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秋红
申请(专利权)人:淄博职业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