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电站一体化打桩钻孔机构及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2337949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16 18:4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光伏电站一体化打桩钻孔机构及施工方法,其中:该机构包括底座、竖杆和第一弧形顶板,在底板内滑动连接滑板,并通过钎子与地面固定,在滑板顶部设置有竖板,在竖板上滑动连接有位移套筒,并在位移套筒上方设置有横杆,在横杆前端设置有第一弧形顶板。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内圈先打,逐步向外的螺旋式施打顺序进行施工,使后续的打桩施工不会影响到相邻光伏板支架钢管桩的成孔工作;打孔完毕后,利用柱状模具和模具定位组件对桩外部进行混凝土浇筑,使桩柱内的灌注混凝土与保护承台混凝土形成一体,钢管桩的根部更加稳固,与周边土体结合更加牢固。体结合更加牢固。体结合更加牢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光伏电站一体化打桩钻孔机构及施工方法
[0001]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光伏基础施工方法,特别涉及一种光伏电站一体化打桩钻孔机构及施工方法。
[0002]
技术介绍
:光伏电站做为一种清洁能源在我国正在广泛的推广与应用,在对山地地区分布式地面光伏电站进行施工时,容易出现以下问题:

、 由于分布式地面光伏电站光伏板支架下部的钢管桩数量较多,已成孔的桩孔为防止雨水浸入,异物落入桩孔、塌孔的现象;

、为使钢管桩根部稳固,灌注混凝土与周边土体牢固结合,一般在钢管桩混凝土灌注完毕后,将自然地坪处混凝土进行平抹处理,但平抹后与原有地面杂草、松动土无法有效的结合,而且施工场地高低起伏,混凝土厚薄不一,浪费混凝土,且无法振捣,容易出现裂口、缝隙;平抹面积大小不一,形状各异,外观质量难以控制。
[0003]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光伏电站一体化打桩钻孔机构及施工方法,优化打孔施工的顺序,通过柱状模具对桩柱外部进行混凝土浇筑,使桩柱的根部更加稳固,与周边土体结合更加牢固。
[0004]本专利技术为解决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光伏电站一体化打桩钻孔机构,包括底座、竖杆和第一弧形顶板,所述底座内滑动连接有滑板,并在滑板的顶部设置有竖杆,且竖杆的底部贯穿底座并与滑板的中部垂直连接在一起,所述竖杆上挖设有第三矩形通孔,且在第三矩形通内插设有前端设置有第一弧形顶板的横杆,所述横杆的后端挖设有矩形通槽;所述横杆下方的竖杆上滑动连接有位移套筒,且在位移套筒的前端面和后端面上分别设置有卡槽,所述卡槽内插设有插板,且插板分别螺栓与卡槽固定在一起;所述位移套筒外壁的四周设置有挂环。
[0005]所述插板呈L状分布,且插板的顶面通过螺栓与横杆固定连接在一起。
[0006]所述底板的前端挖设有第一矩形通孔,所述底板底面的中部挖设有第二矩形通孔,且第二矩形通孔与第一矩形通孔内部相通;所述滑板插设有第一矩形通孔内,且滑板的两端分别位于底板的外部,所述竖杆的底部贯穿第二矩形通孔并与滑板的中部垂直连接在一起,所述滑板的一端通过钎子与地面固定在一起。
[0007]所述卡槽的尺寸与插板的侧部面板相匹配。
[0008]所述位移套筒通过螺栓与竖杆固定连接在一起。
[0009]权利要求1

5任意一项所述的光伏电站一体化打桩钻孔机构的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A、确定桩孔的排数:A排、B排、C排、D排和E排,和每个桩孔的位置,并标记处A1、A5、B1、B4、C2、C3、D2、DE、E1和E5的位置;B、以C3点为中心,采用内圈先打,逐步向外的螺旋式施打顺序;先在C3点的外侧和C2点的外侧分别设置一个光伏电站一体化打桩钻孔机构,并在每个竖杆上的第三矩形通孔内插设横杆,并使每个横杆前端第一弧形顶板伸出的长度保持一致;通过插板将横杆与位
移套筒固定,且每个位移套筒在竖杆上的位置一致,并通过螺栓将位移套筒与竖杆固定;C、根据C2 点和C3点桩孔中心的位置,移动滑板,使第一弧形顶板对准桩柱中心的位置,并通过钎子将滑板与地面固定;在相邻的位移套筒之间设置绳子,并将上端带限位块的标尺插设在横杆后端的矩形通槽内,测量每个位移套筒所在位置是否一致,以确保相邻位移套筒之间的绳子处于水平状态;D、打桩时,桩柱外壁与第一弧形顶板内壁之间距离在3cm

5cm之间;待C2和C3点打桩完毕后,将C3处的光伏电站一体化打桩钻孔机构撤走,并在D2处添加光伏电站一体化打桩钻孔机构,并在C2与D2之间设置绳子;C2与D2处打孔完毕后,将C2处光伏电站一体化打桩钻孔机构撤走,并在D4处设置光伏电站一体化打桩钻孔机构,然后在D2处与D4处之间设置绳子,D2右侧的坐标施工时,工作人员先将桩柱竖起来放在地面,然后利用第一弧形顶板和横板,测量桩柱所在的位置是否符合规定,并进行调整;E、当D4与B4之间施工时,撤走D2处的光伏电站一体化打桩钻孔机构,并在B4处设置光伏电站一体化打桩钻孔机构;B4与B1之间施工时,撤走D4处的光伏电站一体化打桩钻孔机构,并在B1处设置光伏电站一体化打桩钻孔机构,以此类推;F、每打完两个桩孔,另一组施工人员快速在桩孔处设置混凝土承台,施工时,需要利用柱状模具及模具定位组件对桩柱外部进行混凝土浇筑,其模具定位组件由压板、第二弧形顶板和定位板组成,且第二弧形顶板为两个,呈对称状分布,两个第二弧形顶板合并在一起,内部形成一个柱状结构,且该内径尺寸与柱状模具外径尺寸一致,其中具体步骤为:

、在桩孔外侧的地面设置第一定位板,并通过钎子将第一定位板的两端与地面固定;在桩柱外部套设柱状模具,使柱状模具的中心与桩柱的中心一致;在柱状模具外壁的两侧分别设置第二弧形顶板,并通过螺栓将第二弧形顶板后方的定位板与压板固定;且两个第二弧形顶板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在一起;

、在每个第二弧形顶板的顶部设置压板,且压板通过压紧螺杆与第二弧形板顶部固定,此时柱状模具被压紧;

、浇筑前,对柱状模具内壁涂抹脱模剂,对柱状模具内部进行浇筑;待混凝土凝固成型后,将模具及模具定位组件拆除。
[0010]所述第二弧形顶板的外部设置有定位板,且定位板位于第二弧形顶板的中间位置处;所述第二弧形顶板两侧设置有延板,且延板位于第二弧形顶板的顶部,所述延板上设置有通孔,并在通孔内插设有钎子与地面进行固定。
[0011]本专利技术的积极有益效果是:1、本专利技术通过在第一矩形通孔内滑动连接有滑板,使用时,可根据桩柱位置,滑动滑板来调节竖板的位置;通过在第三矩形通孔内插设前端带有第一弧形顶板的横杆,能够测量桩柱的位置是否符合测量标准,以确保整体施工的整齐度。
[0012]2、本专利技术采用内圈先打,逐步向外的螺旋式施打顺序进行施工,使后续的打桩施工不会影响到相邻光伏板支架钢管桩的成孔工作;通过在坐标外侧设置光伏电站一体化打桩钻孔机构,便于工作人员快速进行施工。
[0013]3、本专利技术通过在桩柱外部设置混凝土承接台,并利用柱状模具和模具定位组件对桩柱外部进行施工,使桩柱内的灌注混凝土与保护承台混凝土形成一体,使钢管桩的根部更加稳固,与周边土体结合更加牢固。
[0014]4、本专利技术每打完两个桩孔,就马上对桩柱外部进行混凝土浇筑施工,避免已成孔的桩孔浸入雨水、异物落入桩孔、塌孔的现,其施工顺序合理,提高了施工质量,缩短了施工周期。
[0015]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桩柱分布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桩柱打孔的施工状态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标尺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定位板的分布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模具固定位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其中:A、B、C、D、E分别表示桩柱的排数,图1中的尖头表示桩孔施工顺序。
[0016]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解释和说明:实施,1:参见图1

图3,一种光伏电站一体化打桩钻孔机构,包括底座1、竖杆4和第一弧形顶板11,底座1内滑动连接有滑板3,并在滑板的顶部设置有竖杆4,且竖杆4的底部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光伏电站一体化打桩钻孔机构,包括底座(1)、竖杆(4)和第一弧形顶板(1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内滑动连接有滑板(3),并在滑板的顶部设置有竖杆(4),且竖杆(4)的底部贯穿底座(1)并与滑板(3)的中部垂直连接在一起,所述竖杆(4)上挖设有第三矩形通孔(5),且在第三矩形通(5)内插设有前端设置有第一弧形顶板(11)的横杆(10),所述横杆(10)的后端挖设有矩形通槽(12);所述横杆(10)下方的竖杆(4)上滑动连接有位移套筒(6),且在位移套筒的前端面和后端面上分别设置有卡槽(7),所述卡槽(7)内插设有插板(9),且插板(9)分别螺栓与卡槽(7)固定在一起;所述位移套筒(6)外壁的四周设置有挂环(8)。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电站一体化打桩钻孔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板(9)呈L状分布,且插板(9)的顶面通过螺栓与横杆(10)固定连接在一起。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电站一体化打桩钻孔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的前端挖设有第一矩形通孔(101),所述底板(1)底面的中部挖设有第二矩形通孔(2),且第二矩形通孔(2)与第一矩形通孔(101)内部相通;所述滑板(3)插设有第一矩形通孔(101)内,且滑板(3)的两端分别位于底板(1)的外部,所述竖杆(4)的底部贯穿第二矩形通孔(2)并与滑板(3)的中部垂直连接在一起,所述滑板(3)的一端通过钎子(16)与地面固定在一起。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电站一体化打桩钻孔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槽(7)的尺寸与插板(9)的侧部面板相匹配。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电站一体化打桩钻孔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位移套筒(6)通过螺栓与竖杆(7)固定连接在一起。6.权利要求1

5任意一项所述的光伏电站一体化打桩钻孔机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A、确定桩孔的排数:A排、B排、C排、D排和E排,和每个桩孔的位置,并标记处A1、A5、B1、B4、C2、C3、D2、DE、E1和E5的位置;B、以C3点为中心,采用内圈先打,逐步向外的螺旋式施打顺序;先在C3点的外侧和C2点的外侧分别设置一个光伏电站一体化打桩钻孔机构,并在每个竖杆(4)上的第三矩形通孔内插设横杆(10),并使每个横杆(10)前端第一弧形顶板(10)伸出的长度保持一致;通过插板(9)将横杆(10)与位移套筒(6)固定,且每个位移套筒(6)在竖杆(4)上的位置一致,并通过螺栓将位移套筒(6)与竖杆(4)固定;C、根据C2 点和C3点桩孔中心的位置,移动滑板(3),使第一弧形顶板对准桩柱中心的位置,并通过钎子将滑板(3)与地面固定;在相邻的位移套筒之间设置绳子(13),并将上端带限位块的标尺(14)插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任志雷张洋宣胜伟朱广涛任梦楠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电建集团河南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