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线自固定复合绝缘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335849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16 18: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导线自固定复合绝缘子,包括绝缘体和与之紧固连接的线缆固定装置,所述线缆固定装置包括座体和扣接体,所述座体包括连接头和座架,所述座架上设有线缆槽;所述扣接体包括与座架铰接的左、右扣接抓手,所述左、右扣接抓手的内面呈弧形,两扣接抓手分别与线缆槽两侧的座架铰接,所述左、右扣接抓手间设有开合连动装置和闭合锁定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只需将电缆经开口处与扣接体对接,线缆槽和左、右扣接抓手对导线就会形成合围抱夹,导线固定牢固,施工简单方便,无需任何紧固件和操作工具,避免了因物件掉落导致的安全事故。输电线路当受风力影响发生挠动时,左、右扣接手受压会进一步自动收紧,对导线的舞动起到阻尼作用。阻尼作用。阻尼作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导线自固定复合绝缘子


[0001]本技术属于电力输电线路导线绝缘固定装置
,尤其是涉及一种使用于输配电线路中能对导线进行快速连接固定的导线自固定复合绝缘子。

技术介绍

[0002]电力输配电线路中,架空的输电导线一般是通过线杆上的绝缘子进行固定的,而且,导线与绝缘子的连接和固定非常重要,它直接影响到电力输电的正常运行。现有输电线路导线的固定,通常是在绝缘子安装好以后,再利用一单独的夹持装置在导线和绝缘子之间进行连接和固定。整个操作的过程一般是在线杆上进行高空作业,固定连接的过程本身就比较繁琐、费工费力,同时还容易受风力等环境因素的影响,导致配件等掉落,不仅工作效率低,而且施工不安全。同时,现有夹持装置在使用中容易松动而发生错位,导线固定不牢固,容易发生舞动。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在高空对导线进行快速连接和固定,施工安全、效率高,且对导线进行自握紧,具有止动功能的导线自固定复合绝缘子。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包括绝缘体和与之紧固连接的线缆固定装置,其结构特点是所述线缆固定装置包括座体和扣接体,所述座体包括连接头和座架,所述座架上设有线缆槽;所述扣接体包括与座架铰接的左、右扣接抓手,所述左、右扣接抓手的内面呈弧形,两扣接抓手分别与线缆槽两侧的座架铰接,所述左、右扣接抓手间设有开合连动装置和闭合锁定装置。
[0005]所述线缆槽呈弧形,所述左、右扣接抓手均为弧形体,所述开合连动装置包括销体和轨道槽,所述左、右扣接抓手中的一个扣接抓手设有销体,另一扣接抓手上设置有轨道槽,销体与轨道槽滑动相接。
[0006]所述闭合锁定装置为插接锁闭装置,包括分设于左、右扣接抓手端头的锁栓和锁母,所述锁母口内两侧设有与锁栓配合的弹性锁舌。
[0007]所述闭合锁定装置为卡接锁闭装置,包括卡头和卡口,所述卡头为伸缩式,它设在一个扣接抓手端头的两侧,并与扣接体滑动连接,另一个扣接抓手的端头设有卡口,所述卡口的口内侧设有与卡头对应配合的卡头孔。
[0008]所述左、右扣接抓手闭合扣接后,其内弧面形成的抱夹腔呈上窄下宽状。
[0009]采用上述结构后,由于本技术包括紧固连接为一体的绝缘体和线缆固定装置,线缆固定装置的座体通过连接头与绝缘体紧固连为一体,整体为复合结构,无需二次安装,不仅使用方便,而且也能有效避免使用中固定装置的松动和错位。绝缘子安装到线杆上后,其线缆固定装置的左、右扣接抓手设置为开口状,在施工安装时,只需将电缆经开口处与扣接体对接,借助重力作用使电缆下压扣接抓手,左、右扣接抓手受压,连动扣合闭锁,电缆落座在线缆槽上。线缆槽对电缆向上进行支撑,左、右扣接抓手对导线从侧、上方进行夹
持,全方位对导线形成合围抱夹。导线固定牢固,施工简单方便,操作人员只需将导线与绝缘子进行搭接即可,无需任何紧固件和操作工具,避免了因物件掉落导致的安全事故。输电线路当受风力影响发生挠动时,左、右扣接手受压会进一步自动收紧,对导线的舞动起到阻尼作用。
附图说明
[0010]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
[0011]图1是本技术整体示意图;
[0012]图2是本技术线缆固定装置打开示意图;
[0013]图3是本技术线缆固定装置闭合示意图;
[0014]图4是本技术线缆固定装置各组件分体示意图;
[0015]图5是本技术左、右扣接抓手一种闭合锁定装置示意图;
[0016]图6是本技术线缆固定装置闭合端面示意图;
[0017]图7是本技术使用安装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8]参照附图,该导线自固定复合绝缘子包括绝缘体1和与之紧固连接的线缆固定装置2,线缆固定装置2包括座体3和扣接体4。座体3包括连接头31和座架32,座架32上设有线缆槽33,扣接体4包括与座架32铰接的左、右扣接抓手,左、右扣接抓手的内面呈弧形,两扣接抓手分别于线缆槽33的两侧与座架32铰接;左、右扣接抓手间设有开合连动装置41和闭合锁定装置42。图中所示绝缘体1为柱式复合绝缘柱,线缆固定装置2设置在绝缘体1顶端。连接头31下端设有连接孔,复合绝缘柱的上端头与连接孔插接。座架32呈“U”形,其中间的“U”形槽为线缆槽33,线缆槽33的槽底呈圆弧性,左、右扣接抓手分别与“U”形槽两侧的槽体铰接;“U”形槽两侧的槽体上部设有轴孔34,扣接抓手的中部设有铰接孔43,铰轴35经铰接孔43和轴孔34将扣接抓手与座架32连接。
[0019]参照图2至图4所示,左、右扣接抓手整体均为弧形体,扣接抓手的下端设有连接左、右扣接抓手的开合连动装置41,开合连动装置41包括销体411和轨道槽412,其中一个扣接体的下端设有螺孔44,另一扣接体上设置有弧形轨道槽412,销体411一端穿过轨道槽412后与扣接抓手的螺孔44螺纹连接,销体411与轨道槽412滑动相接。通过开合连动装置41,左、右扣接抓手可形成连动,即其中任一扣接抓手的张开和扣合都能带动另一扣接抓手的开合。扣接抓手上的轨道槽412的长度能够使左、右扣接抓手的开口角度分别达到90度。
[0020]闭合锁定装置42为插接锁闭装置,其中一个扣接抓手的前端头设有锁栓421,锁栓421设有单向挡头,另一扣接抓手设有与锁栓421相对应的锁母422,锁母422口内两侧设有与锁栓滑动配合的弹性锁舌423。图中所示弹性锁舌423包括定位体、弹簧和活动销,扣接抓手上设有舌孔45,弹性锁舌423与舌孔45相接,定位体与舌孔45连接,弹簧和活动销与舌孔45滑动相接。左、右扣接抓手闭合后,锁栓421与锁母422插接,锁母422左右两侧的活动销与锁栓421相接并将其锁定。
[0021]参照图5所示,闭合锁定装置42为卡接锁闭装置,包括卡头424和卡口425,卡头424为伸缩式,它设在其中一个扣接抓手上端头的两侧,并与扣接抓手滑动连接;另一个扣接抓
手的前端头设有卡口425,卡口425的卡口内侧设有与卡头424对应的锁孔426。左、右扣接抓手闭合后,卡头424与锁孔426插接,将左、右扣接抓手锁定。
[0022]参照图6和图7所示,左、右扣接抓手内面上部弧度半径小于其下部弧度半径,闭合扣接后,其内弧面形成的抱夹腔5端面呈心形。在使用时,上窄下宽的抱夹腔对导线能产生一个向下的压力,有利于导线地固定。
[0023]参照图7所示,本技术的线缆固定装置2的规格可根据不同线路需要进行灵活选配,使其抱夹腔5与导线外径相适应,以便于更好的用于输电线路导线的连接固定。使用时,绝缘子整体安装在线路支架上,其固定装置2的左、右扣接抓手初始状态为向上的开口状;连接时,只需推动导线6至扣接体4的上口,然后慢慢下放导线6使其与左、右扣接抓手中的一侧相接,随着导线的下放,左、右扣接抓手受压自动扣合,当导线下行进入线缆槽33,并与槽底相接后,左、右扣接抓手闭合锁定,实现导线与绝缘子的快速连接固定。本技术在使用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导线自固定复合绝缘子,包括绝缘体(1)和与之紧固连接的线缆固定装置(2),其特征是所述线缆固定装置(2)包括座体(3)和扣接体(4),所述座体(3)包括连接头(31)和座架(32),所述座架(32)上设有线缆槽(33);所述扣接体(4)包括与座架(32)铰接的左、右扣接抓手,所述左、右扣接抓手的内面呈弧形,两扣接抓手分别与线缆槽(33)两侧的座架(32)铰接,所述左、右扣接抓手间设有开合连动装置(41)和闭合锁定装置(42)。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线自固定复合绝缘子,其特征是所述线缆槽(33)呈弧形,所述左、右扣接抓手均为弧形体,所述开合连动装置(41)包括销体(411)和轨道槽(412),所述左、右扣接抓手中的一个扣接抓手设有销体(411),另一扣接抓手上设置有轨道槽(412),销体(41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爱国钟国斌于晓东赵辰宇韩龙吉许秀芹田海明沈继勇潘光宝徐良孙小朋王晖徐凤岐赵磊董延军马金杰唐恺
申请(专利权)人: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昌乐县供电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