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冠心病介入治疗的止血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334788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16 18:4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冠心病介入治疗的止血阀,用于对止血阀内部及其所在管路进行可靠排气,其技术方案包括由水平主管和侧管连接构成的三通阀体,所述侧管外接设有空腔的壳体,壳体外接开关阀门;所述壳体内有浮球和置于浮球下方的隔板,所述隔板将壳体内部隔离成上部互通的两部分区域,所述壳体上有由内而外贯穿壳体壁而与空腔顶部连通的气孔。壳体壁而与空腔顶部连通的气孔。壳体壁而与空腔顶部连通的气孔。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冠心病介入治疗的止血阀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心内科手术医疗器械,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冠心病介入治疗的止血阀。

技术介绍

[0002]止血阀是心血管介入手术过程中不可缺少的辅助器械,其通常与鞘管配套使用,主要用于提供互不影响的介入治疗通道和药物注射通道,并可防止血液外流;目前的止血阀所采用的是三通主体和独立阀门开关相结合的结构,虽然可以满足日常使用,但仍存在诸多不足:首先,阀门的启闭需要手动控制,而其所采用的阀门大多为旋转式或按压式,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单手操作极易引起鞘管晃动或错位,往往需要两手配合才能完成,这显然不利于医护人员专心于介入治疗本身,因此,多数情况下还需要配备助手在旁辅助,从而造成了医疗资源的浪费,且手术台周围空间有限,过多的人员设置不利于手术效率的提高;其次,当鞘管置于血管后,止血阀内不可避免地存在很多气体,为了将该部分气体排出,需要开启阀门和控制组件,当血液稳定流出后才能关闭,否则将导致大量气体进入血管而引起患者不适或引发空气栓塞现象,然而,尽管上述排气操作可以达到一定的排气效果,但并不能保证气体被完全排出,残留的气体对患者而言仍是一种安全隐患,容易导致后续的医患纠纷,给医护人员带来一定的心理负担。
[0003]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现有技术(专利CN111249615A)给出了一种可以进行排气的止血阀装置,其采用的独立的排气组件,实现了按压即可排气的效果;但是,按压排气依然需要人工干预,且其排气过程中要保证气体可以顺利进入排气组件中才能实施,在实际操作中,由于气体并不只存在于止血阀中,尤其是药物注射时,输液管内也存在着大量气体,随着药物的不断流动,该部分气体极易随之进入止血阀,而这一过程并不能被医护人员完全、及时地掌控,很难做到人工实时监视;因此,上述现有技术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排气问题,但依然存在依赖于人工操作和监视,以及使用不便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上述问题和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用于冠心病介入治疗的止血阀,旨在解决现有技术无法对止血阀所在管路进行可靠排气的问题。
[0005]本专利技术为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6]本专利技术包括由水平主管和侧管连接构成的三通结构的阀体,所述主管的一端连接鲁尔接头,主管的另一端为普通接头,还包括设有空腔的壳体,所述壳体上有连通空腔的两个接口,任一所述接口与侧管的外端连接,另一所述接口连接开关阀门;所述壳体的空腔内有可往复移动的浮球,空腔底面上有置于浮球与空腔底面之间的隔板,所述隔板将空腔下部隔离成与所述两个接口一一对应的两部分区域,所述壳体上有由内而外贯穿壳体壁而与空腔顶部连通的气孔,气孔的轴线与所述浮球的往复移动方向一致且经过所述浮球的球心;通过隔板、浮球与气孔的配合,使得流体(血液/造影液/溶栓剂/生理盐水等)在壳体内侧空腔中实现排气,且可以保证流体不会产生外溢,在流体不断流动过程中,其内所含气体
不断在壳体内分离并排出,使得最终流入人体的流体纯净、安全,避免给患者带来不适感或造成空气栓塞现象。
[0007]作为优选,所述的侧管为二进一出三通管结构,其两个进口分别连接主管和输液源,所述的主管上有置于侧管与鲁尔接头之间的分流口,所述壳体的两个接口分别与所述分流口和所述侧管的出口连接,所述的侧管内部有双向截止阀芯,使两个进口向出口方向单向流通且两个进口之间无法相互流通;借助于主管与侧管的分流连接以及双向截止阀芯的相互配合,使得血液可以经由所述两个接口同时进入壳体内部排气,导丝/导管导入或药剂输送时将血液推回人体并利用壳体内部结构特点进行充分排气,有效避免气体进入血管。
附图说明
[0008]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主视图。
[0009]图2为本专利技术增设鸭嘴阀与导向管后的俯视截面图。
[0010]图3为本专利技术中图1所示的A

A(前视)剖面图。
[0011]图4为本专利技术中浮球上浮且气孔排气时的示意图。
[0012]图5为本专利技术中浮球封堵气孔时的示意图。
[0013]图6为本专利技术增设挡板与单向阀时的前视剖面图。
[0014]图7为本专利技术增设浮子与通孔时的前视剖面图。
[0015]技术术语与附图标记:1、主管2、侧管3、鲁尔接头4、壳体5、浮球6、隔板7、气孔8、鸭嘴阀9、导向管10、复位弹簧11、挡板12、单向阀13、浮子14、通孔15、压簧16、密封圈201、直管202、支管203、内环凸台204、球芯205、支撑弹簧801、外圈802、膜瓣803、连接筋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然而,在描述本专利技术时,为了清楚说明本专利技术的要旨,将省略对现有已知结构、功能或配置的描述。
[0018]结合图1至图7可以获知,本专利技术包括水平设置的主管1和置于主管1外侧的侧管2,侧管2朝向主管1的一端与主管1的右部连接,使所述主管1和侧管2的内孔连通构成三通结构的阀体(如Y形阀体、T形阀体),所述主管1的左端连接鲁尔接头3,主管1的右端为普通接头,可用于连接常规控制组件,还包括设有空腔的壳体4,所述壳体4上有与用于连通外界与所述空腔的左右两个接口,任一所述接口与侧管2的另一端(外端)连接,另一所述接口连接球阀/截止阀等现有技术常规采用的开关阀;所述壳体4的空腔内有可上下移动的浮球5和置于浮球5下方的隔板6,所述隔板6连接于所述空腔的底部而将壳体4内侧空腔下部隔离成与所述两个接口一一对应的左右两部分区域,使两部分区域在隔板6的高度范围内无法进行互通而只能在隔板6上方互通,可见,隔板6可以有效避免流体(血液/造影液/溶栓剂/生理盐水等)在所述两个接口之间相互流通时没有足够的过渡时间而导致流体过快越过空腔
而影响排气效果,即隔板6的设置使得所述两个接口在壳体4上的高度位置及二者(指所述两个接口)彼此间的高度差不会成为影响排气效果的不利因素,从而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适当调整接口位置,便于止血阀整体布局的合理、紧凑和美观,所述壳体4上有置于浮球5上方用于连通所述空腔与外界的气孔7,气孔7的轴线竖向设置并经过所述浮球5的球心。
[0019]正常使用时,主管1的右端连接的控制组件具有封闭功能以防止血液外流,壳体4所连接的开关阀闭合;当止血阀连接至鞘管上时,血液在血压推动作用下进入主管1内,由于此时浮球5不受浮力作用,因此气孔7处于通气状态,从而使得血液顺利进入壳体4内隔板6左侧的空腔内,并将阀体内血液流动路径上的气体经气孔7排出;随着血液的不断进入,壳体4内的液位逐渐升高并越过隔板6而溢流至隔板6右侧的空腔内(参考附图4中的a流向),在此过程中,由于隔板6的阻挡,使得血液在隔板6左侧被迫向上流动而充分地将其在阀体内流动过程中附带的气泡排出至液面之上,进而使得溢流进入隔板6右侧的血液不再有气泡掺杂其中,该部分气泡与空腔内原有气体混合,并在液面上升过程中逐渐经气孔7逸出(参考附图4中的b流向);继而,当隔板6左右两侧液面等高后,继续上升的液面使得浮球5上浮而逐渐将气孔7封堵,血液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冠心病介入治疗的止血阀,包括由水平设置的主管(1)和连接于主管(1)右部的侧管(2)组成的三通阀体,所述主管(1)的左端连接鲁尔接头(3),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壳体(4),所述壳体(4)上有左右两个接口,任一所述接口与侧管(2)的外端连接;所述壳体(4)内有浮球(5)和置于浮球(5)下方的隔板(6),所述隔板(6)将壳体(4)内侧下部隔离成左右两部分,所述壳体(4)上有置于浮球(5)上方的气孔(7)。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冠心病介入治疗的止血阀,其特征在于,侧管(2)由直管(201)和支管(202)组成,所述支管(202)的一端与直管(201)的中部连接构成三通管结构,主管(1)上有置于侧管(2)和鲁尔接头(3)之间的分流口,壳体(4)的两个接口分别与所述支管(202)的另一端和所述分流口经导管连接;所述直管(201)内侧有与直管(201)轴向一致的两个内环凸台(203),所述两个内环凸台分别置于支管(202)两侧,直管(201)内侧有置于所述两个内环凸台(203)之间的两个活动的球芯(204),所述两个球芯(204)之间经支撑弹簧(205)支撑。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冠心病介入治疗的止血阀,其特征在于,主管(1)内有置于侧管(2)右侧的鸭嘴阀(8)。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冠心病介入治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旭帮
申请(专利权)人:郑州人民医院郑州人民医院医疗管理中心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