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复合桩及其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2334657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16 18:42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复合桩及其施工方法,其包括管体,管体内部沿着轴线方向设置有空腔,管体上设置有安装座,安装座上滑移设置有抗沉杆,抗沉杆朝管体外移动,还包括可拆卸设置在管体内用于带动抗沉杆转动和移动的驱动件,抗沉杆沿着自身的轴线方向转动,抗沉杆在转动的同时朝向管体外移动。本申请具有在桩基管体植入岩土层内后,方便抗沉杆伸出管体外并进入岩土层内的效果。土层内的效果。土层内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复合桩及其施工方法


[0001]本申请涉及建筑工程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复合桩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复合桩基也叫复合桩,意思是考虑承台下桩间土承载的桩基础,按复合桩基设计桩基础,可以使工程用桩量大大减少。在建筑施工等过程中,会使用到桩基机构,保证建筑基础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0003]在公告号为CN108316331B的一种混凝土复合桩基,包括植入土层的抗沉降桩,同轴外套于所述抗沉降桩顶部的桩帽,以及支撑于所述桩帽顶部的承台;所述桩帽为混凝土预制筒桩,桩帽与抗沉降桩之间填充有混凝土进行固接;所述抗沉降桩包括钢制的管体,设置于所述管体内的抗沉降机构;所述抗沉降机构包括四个呈“十”字型布置的抗沉杆以及与抗沉杆一一对应的、用于驱动所述抗沉杆伸出管体外的四个丝杆螺母副;每个所述丝杆螺母副的丝杆均设有锥齿轮。
[000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当桩基的管体植入岩土层内后,通过一端固定有锥齿盘的驱动杆伸入管体内,同时带动四个锥齿轮转动,接着通过传动驱动抗沉杆向外伸出管体外,从而提高桩基的抗沉降能力。但是,由于岩土层具有一定的结实度和强度,抗沉杆不易插入岩土层内,因此有待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在桩基管体植入岩土层内后,方便抗沉杆伸出管体外并进入岩土层内,本申请提供一种复合桩及其施工方法。
[0006]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复合桩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复合桩,包括管体,所述管体内部沿着轴线方向设置有空腔,所述管体上设置有安装座,所述安装座上滑移设置有抗沉杆,所述抗沉杆朝管体外移动,还包括可拆卸设置在管体内用于带动抗沉杆转动和移动的驱动件,所述抗沉杆沿着自身的轴线方向转动,所述抗沉杆在转动的同时朝向管体外移动。
[000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桩基管体植入岩土层内后,通过驱动件带动抗沉杆转动时,此时抗沉杆也朝管体外移动,由于管体是以转动的方式进入岩土层内,因此能够具有较好的冲击力,实现在桩基管体植入岩土层内后,方便抗沉杆伸出管体外并进入土层内的效果。
[0008]优选的,所述安装座包括固定在管体内的螺纹套,所述抗沉杆外壁设置有外螺纹部,所述抗沉杆螺接在螺纹套上。
[000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抗沉杆螺接在螺纹套上,当抗沉杆在螺纹套上转动时,同时抗沉杆也会沿着螺纹套的轴线方向移动。
[0010]优选的,所述抗沉杆上固定有第一锥齿,所述驱动件包括伸入并转动设置在空腔内的驱动杆和设置在驱动杆端部的第二锥齿,所述抗沉杆上转动设置有环套,所述环套、抗
沉杆和第一锥齿的转动轴线重合,所述环套外壁固定有定位杆,所述驱动杆的端部插接在定位杆内,且此时所述第一锥齿和第二锥齿相互啮合。
[00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桩基管体植入岩土层内后,将驱动杆从管体上端伸入空腔内,使得驱动杆的下端插接在定位杆上,此时第一锥齿和第二锥齿相互啮合,由于环套转动设置在抗沉杆上,当驱动杆绕着定位杆的轴线转动时,第一锥齿随着抗沉杆一起转动,抗沉杆朝管体外移动,驱动杆随着抗沉杆一起移动,并保证第一锥齿和第二锥齿相互啮合,以将竖直转动转化为水平转动,而且驱动杆不会随着驱动杆一起转动,实现驱动件带动抗沉杆进行转动。
[0012]优选的,所述定位杆上设置有限位机构,所述限位机构用于限制第二锥齿与第一锥齿啮合时第二锥齿向上移动的趋势。
[00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第一锥齿与第二锥齿啮合时,通过限位机构,能够限制第二锥齿向上移动的趋势,因此在转动驱动杆时,使得第一锥齿与第二锥齿之间的啮合更加稳定。
[0014]优选的,所述驱动杆靠近第二锥齿的端部设置有供定位杆插接的插孔,所述定位杆的外侧设置有安装孔,所述限位机构包括设置在安装孔内的弹性件和固定在弹性件端部的定位销,所述定位销的一部分位于安装孔的开口外,所述插孔的内壁设置有供定位销卡接的定位槽,所述定位槽环绕着插孔轴线周向呈环形状设置。
[00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定位杆插接在插孔内时,驱动杆位于插口的周侧会接触到定位销,此时弹性件受到压缩,定位销会完全进入安装孔内,接着驱动杆可以继续向下移动,当定位朝与定位销处于同一水平高度时,此时第一锥齿和第二锥齿相互啮合;且弹性件恢复初始状态,带动定位端部销弹出安装孔开口,并卡在定位槽内,实现限位机构对第二锥齿在竖直方向移动趋势的限制;而定位槽呈环形状,当驱动杆绕着定位杆的轴线转动时,定位销伸入安装孔外的部分可以绕着定位朝转动,保证驱动杆的正常转动。
[0016]优选的,所述定位销伸出安装孔外的部位呈半球状。
[00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定位杆插接入插孔内,插孔开口的周侧在接触到定位销时,半球状的定位销具有导向作用,使得定位销能够更好的受压进入安装孔内。
[0018]优选的,所述管体位于空腔上端的位置设置有与抗沉杆相对且平行的滑座,所述滑座上滑移设置有定位套,所述定位套沿着抗沉杆的轴线方向滑移,所述驱动杆穿设过定位套,所述第二锥齿的最大外径小于或者等于驱动杆的外径。
[00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管体上端与抗沉杆之间具有较大的距离,当驱动杆在快速转动时,驱动杆会发生较大晃动;通过滑座和定位套之间的配合,将驱动杆穿过定位套,定位套能够对驱动杆的上端进行限位,使得驱动杆转动时更加稳定;而且,驱动杆在随着抗沉杆移动时,定位套和驱动杆上端能够沿着滑座移动,保证驱动杆的正常使用。
[0020]优选的,所述滑座与管体可拆卸连接,所述滑座上端盖设有盖框,所述盖框的横截面与管体的上端外径形状一致,所述滑座设置盖框上。
[00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盖框盖设在管体上端,将滑座设置在盖框上,能够方便滑座与管体的之间的可拆卸连接,方便滑座和定位套的重复使用。
[0022]优选的,所述抗沉杆远离空腔轴线的方向设置有钻头,当所述抗沉杆处于初始状态时,所述钻头位于管体的壁厚内。
[002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钻头,当抗沉杆以转动的方式滑入岩土层内时,使得抗沉杆能够更好的钻入岩土层内。
[0024]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如上述复合桩的施工方法,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复合桩的施工方法,包括:在需要施工的地面通过桩孔机打好安装复合桩的桩孔;将管体通过压桩机安装在桩孔内;将盖框盖设在复合桩的上端,然后将驱动杆穿过定位套,接着驱动杆的下端插接并卡在定位杆上,此时第一锥齿和第二锥齿啮合;从上端转动驱动杆,带动第一锥齿和抗沉杆转动并伸出管体外侧,依照同样的方式将所有抗沉杆转出管体外;将驱动杆取出,并将盖框从管体上端取下。
[0025]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1)通过设置钻头、管体、抗沉杆和驱动件之间的配合,在桩基管体植入岩土层内后,方便抗沉杆伸出管体外并进入岩土层内;(2)通过设置限位机构,能够限制第二锥齿啮合向上移动的趋势,在保证驱动杆正常安装和转动的同时,提高第一锥齿与第二锥齿啮合时的稳定性;(3)通过设置滑座和定位套之间的配合,使得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复合桩,包括管体(1),所述管体(1)内部沿着轴线方向设置有空腔(2),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1)上设置有安装座(3),所述安装座(3)上滑移设置有抗沉杆(4),所述抗沉杆(4)朝管体(1)外移动,还包括可拆卸设置在管体(1)内用于带动抗沉杆(4)转动和移动的驱动件(5),所述抗沉杆(4)沿着自身的轴线方向转动,所述抗沉杆(4)在转动的同时朝向管体(1)外移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合桩,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座(3)包括固定在管体(1)内的螺纹套,所述抗沉杆(4)外壁设置有外螺纹部,所述抗沉杆(4)螺接在螺纹套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复合桩,其特征在于,所述抗沉杆(4)上固定有第一锥齿(8),所述驱动件(5)包括伸入并转动设置在空腔(2)内的驱动杆(51)和设置在驱动杆(51)端部的第二锥齿(52),所述抗沉杆(4)上转动设置有环套(6),所述环套(6)、抗沉杆(4)和第一锥齿(8)的转动轴线重合,所述环套(6)外壁固定有定位杆(7),所述驱动杆(51)的端部插接在定位杆(7)内,且此时所述第一锥齿(8)和第二锥齿(52)相互啮合。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复合桩,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杆(7)上设置有限位机构(11),所述限位机构(11)用于限制第二锥齿(52)与第一锥齿(8)啮合时第二锥齿(52)向上移动的趋势。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复合桩,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杆(51)靠近第二锥齿(52)的端部设置有供定位杆(7)插接的插孔(9),所述定位杆(7)的外侧设置有安装孔(12),所述限位机构(11)包括设置在安装孔(12)内的弹性件(111)和固定在弹性件(111)端部的定位销(112),所述定位销(112)的一部分位于安装孔(12)的开口外,所述插孔(9)...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袁嘉威袁连佳袁嘉劲袁嘉康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万宜基础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