壳体组件和热水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332549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16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壳体组件和热水器。壳体组件包括:壳体,壳体设置有安装口;罩体,罩体罩设于安装口上,罩体上开设有进风口;连接板,连接板设置于安装口,连接板上开设有通风口;其中,罩体位于壳体外侧。本申请提供的壳体组件,通过在壳体外侧安装口上设置开设有进风口的罩体,使得燃气热水器在工作过程中,换气结构与罩体相结合,不再从后部的进风口进风,远离噪声源,噪声传输路径更长,噪声强度衰减更大,且通风口与进风口分离设置,使得进风过程变成了二次进风,切断直接联系,进一步增强降噪效果,给用户带来更好地使用体验。给用户带来更好地使用体验。给用户带来更好地使用体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壳体组件和热水器


[0001]本技术涉及生活电器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壳体组件和一种热水器。

技术介绍

[0002]相关技术中,进风口直接与工作部件相对,使得噪声可直接由进风口向热水器外辐射,辐射噪声大,影响客户的使用体验。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0004]为此,本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了一种壳体组件。
[0005]本技术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了一种热水器。
[0006]有鉴于此,根据本技术的第一目的提出一种壳体组件,壳体组件包括:壳体,壳体设置有安装口;罩体,罩体罩设于安装口上,罩体上开设有进风口;连接板,连接板设置于安装口,连接板上开设有通风口;其中,罩体位于壳体外侧。
[0007]本技术提供的壳体组件包括壳体、罩体和连接板,其中,壳体设置有安装口,罩体与连接板围合成消音腔,罩体位于壳体外侧,其上开设有进风口,连接板上开设有通风口,且将罩体设置于壳体的外侧,增大壳体内部的容置空间,一方面为电器元件提供较大的安装空间。一方面大空间有利于内部电器元件的散热,延长电器元件的使用寿命。本申请提供的壳体组件通过在壳体外侧安装口上设置开设有进风口的罩体和在安装口处设置具有通风口的连接板,使得整个壳体组件形成有二道进风口,且两道进风口之间经过有消音腔,进而一方面增加了噪声向外传播的路径,通过消音腔增加了噪声的反射次数,进而可以有效地降低噪声,给用户带来更好地使用体验。
[0008]另外,本技术提供的上述技术方案中的壳体组件,还可以具有如下附件技术特征:
[0009]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壳体组件包括:导流件,设置于罩体上,位于罩体和连接板之间,导流件用于导流。
[0010]在该技术方案中,壳体组件还包括设置于罩体上的导流件,导流件设置于罩体、壳体及连接板之间围成的消音腔内。一方面,导流件用于引导空气流动,使得流入的空气均匀,满足燃气热水器在加热过程中抽吸空气参与燃烧的需求,且在进风换气的同时对内部噪音的传播起阻挡作用。另一方面,导流件切断了进风口与通风口的直接连通,使得噪声由通风口进入消音腔辐射至导流件,进而通过导流件阻止了部分噪声通过进风口传出,使得产生的噪声在向外界辐射过程中一方面辐射路径大幅延长,另一方面在经过阻挡后,辐射到外界的噪声得到大幅衰减,以达到降低噪声的目的,提升用户使用舒适度。
[0011]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导流件与所述进风口相对设置,导流件位于进风口和通风口之间。
[0012]在该技术方案中,限定了导流件的具体位置,位于进风口和通风口之间,使得空气
在经过罩体上的进风口流入后,被导流件阻挡,空气沿导流件流动进入连接板上的通风口,起到导流作用。进一步地,噪声由通风口进入消音腔辐射至导流件,进而通过导流件阻止了部分噪声通过进风口传出,使得产生的噪声在向外界辐射过程中辐射路径大幅延长,辐射到外界的噪声得到大幅衰减,以达到降低噪声的目的。
[0013]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通风口与进风口直接连通的面积与进风口的面积的比值小于或等于0.3。
[0014]在该技术方案中,噪声通过壳体组件中的罩体向外辐射,壳体组件中的罩体可以视为二次辐射源,而罩体的进风口可视为辐射出口,由通风口进入罩体内的噪音辐射至导流件,实现在噪声向外辐射时,切断二次辐射源与噪声辐射出口即通风口与进风口之间的直接连接,噪声通过通风口后向四周辐射,在导流件后部形成阴影区,噪声声波至少需要经过一次反射才能到达阴影区,通风口与进风口直接连通的面积与进风口的面积比值小于或等于0.3,即两风口重叠的部分面积小于或等于0.3,使得进风口尽可能多的位于阴影区内,缩小与通风口直接对应的暴露面积,使得噪声直传面积小于或等于进风口面积的30%,进而达到降低噪声直接通过进风口传出的比例。
[0015]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通风口位于连接板上远离进风口的一侧。
[0016]在该技术方案中,通风口处于连接版上,且远离进风口的一侧,从而在进风换气的同时,使得进风换气的过程远离噪声源,具有降噪的独特性能优势,从源头上减少噪声的传播,噪声在向外界辐射过程中辐射路径大幅延长。
[0017]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罩体与壳体为一体式结构或分体式结构;或连接板与壳体为一体式结构或分体式结构。
[0018]在该技术方案中,一方面罩体与壳体为一体式结构,从而实现方便安装,增加结构的气密性,提升吸入空气的效率,避免噪声由安装接缝向外辐射,减少噪声向外辐射的途径,降低噪声传播。一方面罩体与壳体为分体式结构,使得壳体组件能适用于多种机型,提高经济性,降低辐射噪音与壳体之间的反射耦合对罩体的影响,最大程度的阻挡燃烧噪音向外的辐射。一方面连接板与壳体为一体式结构,从而实现方便安装,增加结构的气密性,提升吸入空气的效率,避免噪声由安装接缝向外辐射,减少噪声向外辐射的途径,降低噪声传播。一方面连接板与壳体为分体式结构,使得壳体组件能适用于多种机型,提高经济性,减少由内部传出的燃烧噪音与壳体之间直接接触,进行反射耦合后对噪声的增强效果,最大程度的阻挡燃烧噪音向外的辐射。
[0019]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导流件包括:第一导流板,第一导流板设置于所述罩体上,第一导流板与进风口相对设置;第二导流板,第二导流板设置于罩体上,第二导流板位于第一导流板的至少一侧。
[0020]在该技术方案中,导流件包括设置于罩体上的第一导流板和第二导流板。具体地,第一导流板与进风口相对设置,第二导流板位于第一导流板的至少一侧,使得进风过程变成了二次进风,第一导流板避免进风口与通风口直接互相暴露,切断进风口与通风口之间的直接连通,第二导流板与第一导流板相配合共同实现在引导气流流入的同时更好的阻隔噪声传播的作用,且第二导流板位于第一导流板的至少一侧,实际处理中,可以设置于第一导流板的一侧或两侧,凡是能够实现引导气流流入同时可以更好的阻隔噪音目的的连接方式均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0021]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第二导流板包括弧形板,弧形板与第一导流板的至少一端相连接。
[0022]在该技术方案中,第二导流板包括弧形板,其为具有一定半径和弧长的弯板,承受变形的强度更高,具有更强的设计感,弧形板与第一导流板的至少一端相连接,实现弧形板与第一导流板相配合,共同作用,一方面增大与气流接触的面积,变化与气流接触的角度,更好的引导气流流动,一方面噪声传播的路径更长,使噪声在罩体内传播更长的时间,强度衰减更大。
[0023]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第一导流板和第二导流板均为直板;其中,沿垂直于第一导流板的延伸方向,第一导流板和第二导流板间隔设置。
[0024]在该技术方案中,第一导流板和第二导流板均设置为直板,结构简单,便于安装在罩体与壳体之间,具体地,沿垂直于第一导流板的延伸方向,第一导流板和第二导流板间隔设置,实现了两个导流板组合使用,在第一导流板和第二导流板之间形成流道,使得气流在罩体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壳体,所述壳体设置有安装口罩体,所述罩体罩设于所述安装口上,所述罩体上开设有进风口;连接板,所述连接板设置于所述安装口,所述连接板上开设有通风口;其中,所述罩体位于所述壳体外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导流件,设置于所述罩体上,位于所述罩体和所述连接板之间,所述导流件用于导流。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件与所述进风口相对设置,所述导流件位于所述进风口和所述通风口之间。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风口与所述进风口直接连通的面积与所述进风口的面积的比值小于或等于0.3。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风口位于所述连接板上远离所述进风口的一侧。6.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罩体与所述壳体为一体式结构或分体式结构;或所述连接板与所述壳体为一体式结构或分体式结构。7.根据权利要求2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件包括:第一导流板,所述第一导流板设置于所述罩体的上,所述第一导流板与所述进风口相对设置;第二导流板,所述第二导流板设置于所述罩体上,所述第二导流板位于所述第一导流板的至少一侧。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流板包括弧形板,所述弧形板与所述第一导流板的至少一端相连接。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流板和所述第二导流板均为直板;其中,沿垂直于所述第一导流板的延伸方向,所述第一导流板和所述第二导流板间隔设置。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壳体组件,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伟鹏崔福浩马志浩刘锋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顺德区美的洗涤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