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人身事故伤害的智能报警便携式安全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332081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16 18:3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防人身事故伤害的智能报警便携式安全带,包括,束缚组件,包括主体带、设置在主体带上的腰部带以及设置在主体带下端的腿部带;带电感应组件,设置在主体带后端的保护板、设置在保护板上的感应线圈以及设置在保护板上的蜂鸣器,所述主体带上设有通讯组件;以及,保护组件,所述保护组件设置在保护板上,实现穿戴方便,规避安全带易打结,工作人员易将腰部带、腿部带、主保绳混淆的问题。主保绳混淆的问题。主保绳混淆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人身事故伤害的智能报警便携式安全带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安全装置的
,尤其涉及一种防人身事故伤害的智能报警便携式安全带。

技术介绍

[0002](1)现有全身式安全带主要有以下几个问题:
[0003]①
杆上人员失去安全监护时,杆上人员跨越障碍物时,一保和二保使用存在习惯性违章,杆上人员易失去保护不能有效预警;
[0004]②
杆上人员登高作业时,线路突然来电无预警;
[0005]③
常规全身式安全带不易穿戴,现场使用人员常出现带扣系错,肩带腰带难区分等情况;
[0006]④
现有安全带功能单调,而现场工作人员的使用需求在逐步增加;
[0007]⑤
杆上人员与地面人员沟通由于距离远、天气差、杂音大等原因,沟通质量低下;。

技术实现思路

[0008]本部分的目的在于概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以及简要介绍一些较佳实施例。在本部分以及本申请的说明书摘要和专利技术名称中可能会做些简化或省略以避免使本部分、说明书摘要和专利技术名称的目的模糊,而这种简化或省略不能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
[0009]鉴于上述现有防人身事故伤害的智能报警便携式安全带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本专利技术。
[0010]因此,本专利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防人身事故伤害的智能报警便携式安全带。
[0011]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防人身事故伤害的智能报警便携式安全带,包括,束缚组件,包括主体带、设置在主体带上的腰部带以及设置在主体带下端的腿部带;带电感应组件,设置在主体带后端的保护板、设置在保护板上的感应线圈以及设置在保护板上的蜂鸣器,所述主体带上设有通讯组件;以及,保护组件,所述保护组件设置在保护板上。
[0012]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防人身事故伤害的智能报警便携式安全带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保护组件包括设置在保护板上的压缩包、设置在压缩包内的气囊以及设置在压缩包上的开口,所述开口上设置有闭合拉链,所述闭合拉链上设置有触发件。
[0013]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防人身事故伤害的智能报警便携式安全带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触发件包括设置在压缩包上的水平传感器、与水平传感器相连的信号比对模块以及设置在压缩包内的气体发生剂存储罐,所述气体发生剂存储罐前端设置有软管,所述软管与气囊相连。
[0014]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防人身事故伤害的智能报警便携式安全带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闭合拉链包括设置在开口上的拉链带、与拉链带配合的锁块以及设置在锁块上的拉绳,所述压缩包内设置有缠绕筒,所述拉绳缠绕设置在缠绕筒上,所述缠绕筒上设置有电
机,所述电机与信号对比模块电连接。
[0015]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防人身事故伤害的智能报警便携式安全带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通讯组件包括蓝牙模块、与蓝牙模块相连的信号发出模块以及信号接收模块,所述信号接收模块上设置有处理模块。
[0016]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防人身事故伤害的智能报警便携式安全带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蓝牙模块包括第一处理器、与第一处理器中12引脚相连的第二处理器以及与第二处理器02引脚相连的若干电阻块。
[0017]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防人身事故伤害的智能报警便携式安全带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腰部带上设置有锁止件,所述锁止件包括第一连接带、设置在第一连接带上的互连板以及设置在主体带上的第二连接带,所述互连板上开设有与第二连接带配合的配合孔,所述第一连接带和第二连接带之间设有魔术贴。
[0018]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防人身事故伤害的智能报警便携式安全带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配合孔上转动连接有锁扣,所述锁扣上滑移连接有压板,所述压板上设置有夹槽,所述压板上转动连接有锁环,所述锁扣上设置有与锁环配合的配合块,所述配合块上伸出有延长杆。
[0019]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一体式安全通过将安全带固定工作服上,实现穿戴方便,规避安全带易打结,工作人员易将腰部带、腿部带、主保绳混淆的问题;
[0020](2)在安全带上设计对讲机位,加强高处作业人员与地面人员的沟通,提升监护力度、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停电时间,创造效益;
[0021](3)在安全带背部引入带电报警器,实现对工作人员视野盲区进行监控,避免工作人员与带电设备距离过近造成的人身事故;
[0022](4)通过在主保绳与二保绳金属挂钩上加装机械装置及集成电路,实现闭锁,在主保绳未挂在物件上时,二保绳金属挂钩无法打开,反之亦然;机械装置实现金属挂钩闭锁,集成电路实现蓝牙通讯,通过低功耗,高可靠的通讯,实现闭锁。
[0023](5)在安全带的背部及肩部高度压缩安全气囊,安全带高处坠落瞬间利用引力差触发或者利用机械拉扣、遥控的方式打开安全气囊,保护工作人员头部、胸腔、背部。
附图说明
[002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
[0025]图1为本专利技术防人身事故伤害的智能报警便携式安全带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6]图2为本专利技术防人身事故伤害的智能报警便携式安全带的后视图。
[0027]图3为本专利技术防人身事故伤害的智能报警便携式安全带的压缩包以及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8]图4为本专利技术防人身事故伤害的智能报警便携式安全带的压缩包横截面结构示意图。
[0029]图5为本专利技术防人身事故伤害的智能报警便携式安全带的转动件结构上视图。
[0030]图6为本专利技术防人身事故伤害的智能报警便携式安全带的转动件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1]为使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
[0032]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专利技术,但是本专利技术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专利技术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专利技术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0033]其次,此处所称的“一个实施例”或“实施例”是指可包含于本专利技术至少一个实现方式中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在本说明书中不同地方出现的“在一个实施例中”并非均指同一个实施例,也不是单独的或选择性的与其他实施例互相排斥的实施例。
[0034]再其次,本专利技术结合示意图进行详细描述,在详述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时,为便于说明,表示器件结构的剖面图会不依一般比例作局部放大,而且所述示意图只是示例,其在此不应限制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此外,在实际制作中应包含长度、宽度及深度的三维空间尺寸。
[0035]实施例1
[0036]参照图1

4,为本专利技术第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防人身事故伤害的智能报警便携式安全带,包括,束缚组件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人身事故伤害的智能报警便携式安全带,其特征在于:包括,束缚组件(100),包括主体带(101)、设置在主体带(101)上的腰部带(102)以及设置在主体带(101)下端的腿部带(103);带电感应组件(200),设置在主体带(101)后端的保护板(201)、设置在保护板(201)上的感应线圈(202)以及设置在保护板(201)上的蜂鸣器(203),所述主体带(101)上设有通讯组件(204);以及,保护组件(300),所述保护组件(300)设置在保护板(201)上。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人身事故伤害的智能报警便携式安全带,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组件(300)包括设置在保护板(201)上的压缩包(301)、设置在压缩包(301)内的气囊(302)以及设置在压缩包(301)上的开口(303),所述开口(303)上设置有闭合拉链(304),所述闭合拉链(304)上设置有触发件(305)。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人身事故伤害的智能报警便携式安全带,其特征在于:所述触发件(305)包括设置在压缩包(301)上的水平传感器(305a)、与水平传感器(305a)相连的信号比对模块以及设置在压缩包(301)内的气体发生剂存储罐,所述气体发生剂存储罐前端设置有软管(305d),所述软管(305d)与气囊(302)相连。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人身事故伤害的智能报警便携式安全带,其特征在于:所述闭合拉链(304)包括设置在开口(303)上的拉链带(304a)、与拉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方明利李洪王雨艺陈航杨林峰王翔勾清亮叶远红邹佳黄松张祥雄朱皓何荣卜张广梅包航唐婉莹查双福赵圆圆刘天楠
申请(专利权)人:贵州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