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吊篮作业防晃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326940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16 18: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吊篮作业防晃动装置,包括用于将吊篮固定于建筑物的固定机构,所述固定机构包括两组沿吊篮长度方向水平间隔设置的固定组件,所述固定组件包括可拆卸连接于吊篮的支撑板、一端转动连接于支撑板且另一端伸入建筑物窗口的连接杆以及可拆卸连接于连接杆另一端的双头液压件,所述连接杆的转动平面为水平面,所述双头液压件的两个输出端连线垂直于连接杆的长度方向且分别反向支撑于建筑物的顶板和底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改善在施工过程中,吊篮可能会产生晃动,严重影响作业人员工作效率,同时存在安全隐患的问题的效果。果。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吊篮作业防晃动装置


[0001]本申请涉及工程施工高处作业吊篮
,尤其涉及一种吊篮作业防晃动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建筑吊篮是一种高空作业机械,在带有窗口的多层高建筑的外墙施工、幕墙安装、保温施工和维修清洗外墙等高空作业中得到广泛使用,可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并能重复使用,拼装灵活,操作简便,性能先进。
[0003]现有吊篮作业时是通过悬挂机构,在爬升式提升机的作用下,悬挂吊篮沿特制钢丝绳上下移动,完成外墙施工作业。但在施工过程中,在大风天气或人员在吊篮内行走时,吊篮会产生大幅晃动,严重影响作业人员工作效率,同时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改善在施工过程中,吊篮可能会产生晃动,严重影响作业人员工作效率,同时存在安全隐患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吊篮作业防晃动装置。
[0005]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吊篮作业防晃动装置,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0006]一种吊篮作业防晃动装置,包括用于将吊篮固定于建筑物的固定机构,所述固定机构包括两组沿吊篮长度方向水平间隔设置的固定组件,所述固定组件包括可拆卸连接于吊篮的支撑板、一端转动连接于支撑板且另一端伸入建筑物窗口的连接杆以及可拆卸连接于连接杆另一端的双头液压件,所述连接杆的转动平面为水平面,所述双头液压件的两个输出端连线垂直于连接杆的长度方向且分别反向支撑于建筑物的顶板和底板。
[0007]优选的,所述双头液压件包括双头液压缸、三根一端连通双头液压缸的导管以及连通导管另一端且用于控制双头液压缸的两个输出端伸缩的液压站,所述液压站设置于吊篮;所述双头液压缸包括可拆卸连接于连接杆的缸体和两根分别滑动连接于缸体两端的活塞杆,两根所述活塞杆均分别与缸体之间形成有端部封闭油腔,两根所述活塞杆相向的一侧与缸体之间也形成有位于两个端部封闭油腔之间的中间封闭油腔,三个所述封闭油腔分别连通三根导管且均连通有自动排气阀。
[0008]优选的,所述活塞杆的自由端设置有防滑橡胶垫。
[0009]优选的,所述支撑板固定有第一支座,所述连接杆的一端转动连接于第一支座;所述缸体的中部位置固定有耳板,所述耳板通过多个销轴可拆卸连接于连接杆。
[0010]优选的,在连接杆的转动平面内,所述连接杆一侧设置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两端分别支撑于支撑板和连接杆,且所述支撑板和连接杆以及支撑杆之间形成三角形结构。
[0011]优选的,所述支撑杆的一端转动连接有固定于支撑板的第二支座,所述支撑杆的另一端设置有固定于连接杆且插孔竖向开口的插座,所述支撑杆设置有插设于插座插孔内的插杆,所述支撑杆的转动平面为水平面。
[0012]优选的,所述连接杆背离支撑杆的一侧抵接有固定于支撑板的限位块。
[0013]优选的,两根所述支撑杆设置于两块支撑板之间,且两根所述支撑杆的长度之和不大于两个第二支座之间的距离,两根所述连接杆的长度之和不大于两个第一支座之间的距离。
[0014]优选的,所述插座朝向支撑板设置供插杆滑出的开口,所述支撑杆包括两端设置有旋向相反的内螺纹的套杆和两根分别螺纹连接于套杆两端的芯杆,第二支座转动连接于其中一根所述芯杆,另一根所述芯杆转动连接于插杆。
[0015]优选的,所述插杆的两端同时可拆卸连接有限位板,两块所述限位板的一端相向弯折并周向环绕于连接杆。
[0016]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0017]1.通过设置两组固定组件,并利用支撑板、连接杆以及双头液压缸相配合,因地制宜,将吊篮连接于建筑物的窗口内,以使吊篮与建筑物形成刚性连接,不仅方便快捷,效率高,而且可相对保证吊篮的稳定性;并利用支撑杆、支撑板以及连接杆的结构组合,形成稳定的三角形状态,使得装置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进一步提高,从而改善在施工过程中,吊篮可能会产生晃动,严重影响作业人员工作效率,同时存在安全隐患的问题;通过杆件连接风阻小,同时采用防滑橡胶垫,增大吊篮结构整体与建筑物的摩擦力,有效减少晃动;
[0018]2.该装置具有安拆方便、设备轻便、安全可靠的优点。
附图说明
[0019]图1是本申请的实施例的主视图;
[0020]图2是本申请的实施例一的俯视图;
[0021]图3是本申请的双头液压缸的局部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2]图4是本申请的实施例一的局部爆炸结构示意图;
[0023]图5是本申请的实施例二的俯视图;
[0024]图6是本申请的实施例二的局部爆炸结构示意图。
[0025]上述附图中:1、吊篮;2、建筑物;3、固定组件;31、支撑板;311、第一支座;32、连接杆;321、耳板;33、双头液压件;331、双头液压缸;3311、缸体;3312、活塞杆;332、导管;333、液压站;4、自动排气阀;5、防滑橡胶垫;6、支撑杆;61、套杆;62、芯杆;621、插杆;622、限位板;7、第二支座;8、插座;9、限位块。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下面结合附图1

6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27]实施例一
[0028]参照图1和图2,本申请实施例一提出了一种吊篮作业防晃动装置,包括固定机构,固定机构包括两组沿吊篮1长度方向水平间隔设置的固定组件3,通过两组固定组件3将吊篮1固定于建筑物2,以保持工作人员在吊篮1内工作时吊篮1的稳定性;其中,建筑物2为带有窗口的墙体。
[0029]固定组件3包括支撑板31、连接杆32以及双头液压件33。支撑板31通过多个螺栓固定于吊篮1,在支撑板31上固定有第一支座311。连接杆32的一端通过销轴转动的方式转动连接于第一支座311,以转动连接于支撑板31;且连接杆32的转动平面为水平面,使得两根
连接杆32可在同一水平面内转动,便于吊篮1内的工作人员拆装;且两根连接杆32的长度之和不大于两个第一支座311之间的距离,以保证转动连接杆32时,两根连接杆32不会形成交叉。连接杆32的另一端伸入建筑物2的窗口,且在该端通过销轴可拆卸连接有耳板321。耳板321固定于双头液压件33的中部位置,以将双头液压件33可拆卸连接于连接杆32;双头液压件33的两个输出端连线垂直于连接杆32的长度方向,且双头液压件33的两个输出端分别反向支撑于建筑物2的顶板和底板(顶板和底板可以是室内天花板和底板,或者是窗口的上、下窗边)。其中,耳板321与连接杆32连接的销轴设置为多个,以防止双头液压件33和连接杆32相互转动,保持双头液压件33支撑的稳定性。
[0030]通过两组固定组件3将吊篮1支撑时,先转动连接杆32,使得连接杆32垂直于支撑板31并进入建筑物2的窗口内;再将双头液压件33连接于连接杆32端部,并使得双头液压件33的两个输出端保持竖直;之后,启动双头液压件33,使得两个双头液压件33的两个输出部支撑于建筑物2的顶板和底板即可,从而改善在施工过程中,吊篮1可能会产生晃动,严重影响作业人员工作效率,同时存在安全隐患的问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吊篮作业防晃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将吊篮(1)固定于建筑物(2)的固定机构,所述固定机构包括两组沿吊篮(1)长度方向水平间隔设置的固定组件(3),所述固定组件(3)包括可拆卸连接于吊篮(1)的支撑板(31)、一端转动连接于支撑板(31)且另一端伸入建筑物(2)窗口的连接杆(32)以及可拆卸连接于连接杆(32)另一端的双头液压件(33),所述连接杆(32)的转动平面为水平面,所述双头液压件(33)的两个输出端连线垂直于连接杆(32)的长度方向且分别反向支撑于建筑物(2)的顶板和底板。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吊篮作业防晃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双头液压件(33)包括双头液压缸(331)、三根一端连通双头液压缸(331)的导管(332)以及连通导管(332)另一端且用于控制双头液压缸(331)的两个输出端伸缩的液压站(333),所述液压站(333)设置于吊篮(1);所述双头液压缸(331)包括可拆卸连接于连接杆(32)的缸体(3311)和两根分别滑动连接于缸体(3311)两端的活塞杆(3312),两根所述活塞杆(3312)均分别与缸体(3311)之间形成有端部封闭油腔,两根所述活塞杆(3312)相向的一侧与缸体(3311)之间也形成有位于两个端部封闭油腔之间的中间封闭油腔,三个所述封闭油腔分别连通三根导管(332)且均连通有自动排气阀(4)。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吊篮作业防晃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杆(3312)的自由端设置有防滑橡胶垫(5)。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吊篮作业防晃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31)固定有第一支座(311),所述连接杆(32)的一端转动连接于第一支座(311);所述缸体(3311)的中部位置固定有耳板(321),所述耳板(321)通过多个销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龙吴小波袁泉邹国祥张文涛胡文洁
申请(专利权)人:中建八局西南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