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垂直扭转耐弯曲机器人用电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324412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16 18: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3D垂直扭转耐弯曲机器人用电缆。所述的电缆包括动力线芯和控制线芯;所述的动力线芯和控制线芯之间沿电缆轴向设置有两道阻燃带;所述的两道阻燃带之间设置有加强芯;所述的加强芯与阻燃带之间的空隙设置有第一填充;所述的多根动力线芯和控制线芯外设置绕包带成缆芯;所述的多根动力线芯和控制线芯与绕包带之间的空隙设置有第二填充;所述的缆芯外设置有内护套,所述的内护套外设置有金属编织铠装层,所述的金属编织铠装层外设置有外护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紧凑、耐弯曲性能好、使用寿命长、阻燃隔火、耐腐蚀、防止电缆开裂变形。裂变形。裂变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3D垂直扭转耐弯曲机器人用电缆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机器人电缆,尤其涉及一种3D垂直扭转耐弯曲机器人用电缆。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工业机器人的广泛应用,对电缆的耐弯曲性能、耐弯折性能、耐磨性能、机械强度、柔韧性、载荷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型耐弯曲柔性电缆要求能够承受120

180m/min的运行速度,垂直敷设高度150米及以上,具有良好的耐酸性、耐候性、碱性化学腐蚀和耐油能力,且太阳照射下不反光,工作温度一般在

40℃

90℃;使用寿命要求为3到20年。传统的耐弯曲柔性电缆用于原有工作场合,其正常使用寿命一般在24个月以上,而将其用于高速升降场合后,易发生扭曲变形、护套开裂的情况,绝缘线芯断芯的几率和频率大大增加,甚至有的投入使用半年内就出现了扭曲变形,严重缩短了使用寿命,带来了极大的安全隐患和经济损失。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3D垂直扭转耐弯曲机器人用电缆,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
[0004]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3D垂直扭转耐弯曲机器人用电缆,所述的电缆包括动力线芯和控制线芯;
[0005]所述的动力线芯包括多根第一导体,所述的第一导体外设置有第一绝缘层,所述的第一绝缘层外设置有第一屏蔽层,所述的第一屏蔽层外设置有第一内护套;
[0006]所述的控制线芯包括多根第二导体,所述的第二导体外设置有第二绝缘层,所述的第二绝缘层外设置有第二屏蔽层,所述的第二屏蔽层外设置有第二内护套;r/>[0007]所述的动力线芯和控制线芯之间沿电缆轴向设置有两道阻燃带;
[0008]所述的两道阻燃带之间设置有加强芯;
[0009]所述的加强芯与阻燃带之间的空隙设置有第一填充;
[0010]所述的多根动力线芯和控制线芯外设置绕包带成缆芯;
[0011]所述的多根动力线芯和控制线芯与绕包带之间的空隙设置有第二填充;
[0012]所述的缆芯外设置有内护套,所述的内护套外设置有金属编织铠装层,所述的金属编织铠装层外设置有外护套。
[0013]优选地,所述的第一内护套和第二内护套截面呈扁平状。
[0014]优选地,所述的阻燃带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在第一内护套和第二内护套上。
[0015]优选地,所述的加强芯由三束若干金属丝绞合而成的金属丝束和护套构成。
[0016]优选地,所述的加强芯截面呈扇叶状。
[0017]优选地,所述的第一填充为PP绳填充,所述的第二填充为棉线填充。
[0018]优选地,所述的外护套为PUR外护套。
[0019]优选地,所述的动力线芯与绕包带之间设置有第一弹性柱,所述的第一弹性柱一端固定连接在动力线芯的第一内护套上,另一端与绕包带内侧相接触;所述的控制线芯与绕包带之间设置有第二弹性柱,所述的第二弹性柱一端固定连接在控制线芯的第二内护套上,另一端与绕包带内侧相接触。
[0020]优选地,所述的内护套中填充有多个弹性球,所述的弹性球分别与动力线芯和控制线芯在同一径向平面内。
[0021]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22]1、动力线芯和控制线芯分别通过第一内护套和第二内护套相隔开,并在动力线芯和控制线芯之间设置阻燃带,防止动力线芯和控制线芯在意外发生时相互影响,起到阻燃隔火的作用;
[0023]2、在缆芯内分别设置第一弹性柱和第二弹性柱,并设置在动力线芯和控制线芯的两侧,在电缆垂直扭转和弯曲时,第一弹性柱和第二弹性柱可以起到缓冲和支撑的作用,减轻电缆在运动过程中的径向受力;
[0024]3、填充采用PP绳填充和棉线填充,提高了电缆的耐弯曲性能;
[0025]4、由三束若干金属丝绞合而成的金属丝束和护套构成的加强芯增强了电缆的抗拉性能,提高了电缆强度;
[0026]5、内护套中填充的多个弹性球分别与第一弹性柱和第二弹性柱在同一轴向平面内,设置在绕包带的内侧和外侧,在电缆扭转弯曲时,弹性球和弹性柱相互配合,提高了电缆的耐弯曲性能。
附图说明
[0027]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中1是第一导体,2是第一绝缘层,3是第一屏蔽层,4是第一内护套,5是第二导体,6是第二绝缘层,7是第二屏蔽层,8是第二内护套,9是阻燃带,10是加强芯,11是第一填充,12是绕包带,13是第二填充,14是内护套,15是金属编织铠装层,16是外护套,17是第一弹性柱,18是第二弹性柱,19是弹性球,101是金属丝束,102是护套。
具体实施方式
[0029]3D垂直扭转耐弯曲机器人用电缆,所述的电缆包括动力线芯和控制线芯;
[0030]所述的动力线芯包括多根第一导体1,所述的第一导体1外设置有第一绝缘层2,所述的第一绝缘层2外设置有第一屏蔽层3,所述的第一屏蔽层3外设置有第一内护套4;
[0031]所述的控制线芯包括多根第二导体5,所述的第二导体5外设置有第二绝缘层6,所述的第二绝缘层6外设置有第二屏蔽层7,所述的第二屏蔽层7外设置有第二内护套8;
[0032]所述的动力线芯和控制线芯之间沿电缆轴向设置有两道阻燃带9;
[0033]所述的两道阻燃带9之间设置有加强芯10;
[0034]所述的加强芯10与阻燃带9之间的空隙设置有第一填充11;
[0035]所述的多根动力线芯和控制线芯外设置绕包带12成缆芯;
[0036]所述的多根动力线芯和控制线芯与绕包带12之间的空隙设置有第二填充13;
[0037]所述的缆芯外设置有内护套14,所述的内护套14外设置有金属编织铠装层15,所
述的金属编织铠装层15外设置有外护套16。
[0038]所述的第一内护套4和第二内护套8截面呈扁平状。
[0039]所述的阻燃带9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在第一内护套4和第二内护套8上。
[0040]所述的加强芯10由三束若干金属丝绞合而成的金属丝束101和护套102构成。
[0041]所述的加强芯10截面呈扇叶状。
[0042]所述的第一填充11为PP绳填充,所述的第二填充13为棉线填充。
[0043]所述的外护套16为PUR外护套。
[0044]所述的动力线芯与绕包带12之间设置有第一弹性柱17,所述的第一弹性柱17一端固定连接在动力线芯的第一内护套4上,另一端与绕包带12内侧相接触;所述的控制线芯与绕包带12之间设置有第二弹性柱18,所述的第二弹性柱18一端固定连接在控制线芯的第二内护套8上,另一端与绕包带12内侧相接触。
[0045]所述的内护套14中填充有多个弹性球19,所述的弹性球19分别与动力线芯和控制线芯在同一径向平面内。
[0046]在本实施例中,动力线芯和控制线芯分别通过第一内护套4和第二内护套8相隔开,并在动力线芯和控制线芯之间设置阻燃带9,防止动力线芯和控制线芯在意外发生时相互影响,起到阻燃隔火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3D垂直扭转耐弯曲机器人用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缆包括动力线芯和控制线芯;所述的动力线芯包括多根第一导体(1),所述的第一导体(1)外设置有第一绝缘层(2),所述的第一绝缘层(2)外设置有第一屏蔽层(3),所述的第一屏蔽层(3)外设置有第一内护套(4);所述的控制线芯包括多根第二导体(5),所述的第二导体(5)外设置有第二绝缘层(6),所述的第二绝缘层(6)外设置有第二屏蔽层(7),所述的第二屏蔽层(7)外设置有第二内护套(8);所述的动力线芯和控制线芯之间沿电缆轴向设置有两道阻燃带(9);所述的两道阻燃带(9)之间设置有加强芯(10);所述的加强芯(10)与阻燃带(9)之间的空隙设置有第一填充(11);所述的多根动力线芯和控制线芯外设置绕包带(12)成缆芯;所述的多根动力线芯和控制线芯与绕包带(12)之间的空隙设置有第二填充(13);所述的缆芯外设置有内护套(14),所述的内护套(14)外设置有金属编织铠装层(15),所述的金属编织铠装层(15)外设置有外护套(1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3D垂直扭转耐弯曲机器人用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内护套(4)和第二内护套(8)截面呈扁平状。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3D垂直扭转耐弯曲机器人用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阻燃带(9)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志鸿胡学朝何元兵吴永云
申请(专利权)人:扬州鸿睿电缆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