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地下室底板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2319443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16 18:2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地下室底板施工方法,涉及到建筑施工领域,其技术要点包括七个步骤,通过在常规施工方法的基础上,创新的使用一种新型马凳支撑结构,集常规垫块与马凳筋作用于一体,施工更为简洁,提高施工质量及工效,可同时支撑多层钢筋,不仅可灵活应对多层钢筋间距、标高变化,同时减小现场施工整改工作量。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对现场实际沉降量进行测量,配合旋转调整马凳支撑结构,可有效补偿垫层沉降的不利影响,精准控制钢筋骨架标高,通过精准控制马凳支撑结构顶部标高,可多点控面控制底板大面混凝土完成面标高,确保底板施工质量和观感。确保底板施工质量和观感。确保底板施工质量和观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地下室底板施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施工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地下室底板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土地资源的稀缺,人类向上向下发展的需求不断提高。地下结构几乎成为中大型住宅、商业及公共基础设施等的标配。
[0003]目前,地下室底板施工一般工序为基底土方平整、砖胎膜及垫层施工、防水施工、承台及底板钢筋绑扎、混凝土浇筑等。对于基底土体为较软弱土层,或软弱土层埋深较浅且未进行加固处理或加固处理不到位的情况下,在施工过程中,随着施工荷载、材料荷载不断施加,垫层出现不同程度的不均匀沉陷,致使钢筋绑扎完成验收时,钢筋大面高低起伏,质量及观感较差,且整改难度和返工量极大。因此,专利技术一种地下室底板施工方法来解决上述问题很有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地下室底板施工方法,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地下室底板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6]步骤一:基底土方开挖、平整、验收;
[0007]步骤二:进行垫层施工、验收,接着进行防水施工、验收;
[0008]步骤三:马凳支撑结构准备工作:
[0009]1)以合理的间距铺设马凳支撑结构底座钢片;
[0010]2)将辅助套筒插入底座钢片凹槽内;
[0011]3)根据设计板厚,确保承重中轴长度足够;
[0012]4)将承重中轴插入辅助套筒内;
[0013]5)根据设计保护层厚度及上、下层钢筋间距,将承托钩安装、调整至承重中轴上相应位置,确保各净距准确;
[0014]步骤四:在下层承托钩上铺设底层钢筋,在纵横钢筋交叉点进行绑扎,然后在上层承托钩上铺设上层钢筋,在纵横钢筋交叉点进行绑扎,最后进行其他钢筋绑扎;
[0015]步骤五:表层钢筋标高测量,测量垫层沉降数值,通过旋转承重中轴,顶升上、下层钢筋骨架,调整钢筋标高至设计标高,此时钢筋与承托钩已互相约束(无相对旋转),上、下层承托钩随中轴旋转同步上升,上、下层钢筋净距保持为设计值不变;
[0016]步骤六:根据表层保护层厚度,对承重中轴进行切割或加长;
[0017]步骤七:进行钢筋验收、混凝土浇筑施工。
[0018]上述的一种地下室底板施工方法中,所述步骤二中垫层施工需要浇筑100mm厚C15素混凝土。
[0019]上述的一种地下室底板施工方法中,所述步骤二中的防水施工采用1.2mm厚单面预铺反粘高分子防水卷材,卷材横向、纵向互粘搭接宽度为80mm。
[0020]上述的一种地下室底板施工方法中,所述步骤三中的承重中轴长度大于板厚30

50mm,具体视情况而定。
[0021]上述的一种地下室底板施工方法中,所述步骤三中同一高度承托钩方向保持一致,可通过旋转承托钩(方向高度同时调整)或承重中轴(仅调整方向)的方式来调整承托钩的方向。
[0022]上述的一种地下室底板施工方法中,所述步骤四中其他钢筋包括梁筋、柱筋插筋、如人防区还有人防拉钩绑扎及钢筋加密。
[0023]上述的一种地下室底板施工方法中,所述辅助套筒与底座钢片嵌固连接,在垫层出现不均匀沉降,底座钢片沉降、倾斜时,辅助套筒可脱离底座。
[0024]上述的一种地下室底板施工方法中,所述承重中轴底部为半球形,底座钢片和承重中轴可发生相对旋转,底座钢片的旋转不对承重中轴产生不利影响。
[0025]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0026]1、本专利技术通过在常规施工方法的基础上,创新的使用一种新型马凳支撑结构,集常规垫块与马凳筋作用于一体,施工更为简洁,提高施工质量及工效,可同时支撑多层钢筋,不仅可灵活应对多层钢筋间距、标高变化,同时减小现场施工整改工作量;
[0027]2、本专利技术适用不同角度、不同标高的交叉钢筋,施工更加便捷灵活;
[0028]3、本专利技术通过对现场实际沉降量进行测量,配合旋转调整马凳支撑结构,可有效补偿垫层沉降的不利影响,精准控制钢筋骨架标高;
[0029]4、本专利技术通过精准控制马凳支撑结构顶部标高,可多点控面控制底板大面混凝土完成面标高,确保底板施工质量和观感。
附图说明
[0030]图1为本专利技术马凳支撑结构的示意图。
[0031]图中:1、承重中轴;2、承托钩;3、底座钢片;4、辅助套筒;5、防水卷材。
具体实施方式
[0032]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3]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如图1所示的一种地下室底板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34]步骤一:基底土方开挖、平整、验收;
[0035]步骤二:进行垫层施工、验收,垫层施工需要浇筑100mm厚C15素混凝土,接着进行防水施工、验收,防水施工采用1.2mm厚单面预铺反粘高分子防水卷材,卷材横向、纵向互粘搭接宽度为80mm;
[0036]步骤三:马凳支撑结构准备工作:
[0037]1)以合理的间距铺设马凳支撑结构底座钢片;
[0038]2)将辅助套筒插入底座钢片凹槽内,辅助套筒与底座钢片嵌固连接,在垫层出现不均匀沉降,底座钢片沉降、倾斜时,辅助套筒可脱离底座钢片;
[0039]3)根据设计板厚,确保承重中轴长度足够,承重中轴长度大于板厚30

50mm,具体视情况而定;
[0040]4)将承重中轴插入辅助套筒内,承重中轴底部为半球形,底座钢片和承重中轴可发生相对旋转,底座钢片的旋转不对承重中轴产生不利影响;
[0041]5)根据设计保护层厚度及上、下层钢筋间距,将承托钩安装、调整至承重中轴上相应位置,确保各净距准确,同一高度承托钩方向保持一致,可通过旋转承托钩(方向高度同时调整)或承重中轴(仅调整方向)的方式来调整承托钩的方向;
[0042]步骤四:在下层承托钩上铺设底层钢筋,在纵横钢筋交叉点进行绑扎,然后在上层承托钩上铺设上层钢筋,在纵横钢筋交叉点进行绑扎,最后进行其他钢筋绑扎,其他钢筋包括梁筋、柱筋插筋、如人防区还有人防拉钩绑扎及钢筋加密;
[0043]步骤五:进行表层钢筋标高测量,测量垫层沉降数值,通过旋转承重中轴,顶升上、下层钢筋,调整钢筋标高至设计标高,此时钢筋与承托钩已互相约束(无相对旋转),上、下层承托钩随中轴旋转同步上升,上、下层钢筋净距保持为设计值不变;
[0044]步骤六:根据表层保护层厚度,对承重中轴进行切割或加长;
[0045]步骤七:进行钢筋验收、混凝土浇筑施工。
[0046]其中,马凳支撑结构具体描述如下:
[0047]1、承重中轴1带有外螺纹,且承重中轴1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地下室底板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基底土方开挖、平整、验收;步骤二:进行垫层施工、验收,接着进行防水施工、验收;步骤三:马凳支撑结构准备工作:1)以合理的间距铺设马凳支撑结构底座钢片;2)将辅助套筒插入底座钢片凹槽内;3)根据设计板厚,确保承重中轴长度足够;4)将承重中轴插入辅助套筒内;5)根据设计保护层厚度及上、下层钢筋间距,将承托钩安装、调整至承重中轴上相应位置,确保各净距准确;步骤四:在下层承托钩上铺设底层钢筋,在纵横钢筋交叉点进行绑扎,然后在上层承托钩上铺设上层钢筋,在纵横钢筋交叉点进行绑扎,最后进行其他钢筋绑扎;步骤五:进行表层钢筋标高测量,测量垫层沉降数值,通过旋转承重中轴,顶升上、下层钢筋骨架,调整钢筋标高至设计标高,此时钢筋与承托钩已互相约束(无相对旋转),上、下层承托钩随中轴旋转同步上升,上、下层钢筋净距保持为设计值不变;步骤六:根据表层保护层厚度,对承重中轴进行切割或加长;步骤七:进行钢筋验收、混凝土浇筑施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下室底板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二中垫层施工需要浇筑100mm厚C15素...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光宁郭桂钦李宏描吴立张玉蓉韩梅胡振兴杨劲秋刘国威王仲元蔡小周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十字门中央商务区建设控股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