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产后修复的盘坐式盆底肌修复仪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317883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16 18: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产后修复的盘坐式盆底肌修复仪,包括上壳体、下壳体、振动底座、供电模块、中频电流发生器、第一传导组件、第二传导组件以及红外发生组件;所述振动底座能够驱动所述第一传导组件和第二传导组件振动;所述第一传导片和第二传导片上均设有发热模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利用中频电流有效刺激会阴,并结合振动底座、发热模块以及红外发生组件于一体,从而分别对产妇盆底肌进行高频波振、热能处理以及红外光疗,能有效修复产妇盆底肌,另外,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立体人性化设计,具有体积小、功效全面以及操作简单等优点,且适用多种场所。种场所。种场所。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产后修复的盘坐式盆底肌修复仪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产后修复的盘坐式盆底肌修复仪。

技术介绍

[0002]盆底肌是指封闭骨盆底的肌肉群,盆体肌群犹如一张"吊网",尿道、膀胱、阴道、子宫、直肠等脏器被这张"网"紧紧吊住,从而维持正常位置以便行使其功能。女性在怀孕生成过程中,骨盆因胎儿的作用向两侧张开,盆体肌也相应受到张力作用被拉伸,相对于孕前状态,生产胎儿后盆体肌的弹性变差,甚至无法使骨盆恢复,便会导致体内的器官无法维持在正常位置,从而出现相应功能障碍,如大小便失禁、盆底脏器脱垂等。
[0003]目前该领域的盆底肌修复仪器主要以立式机搭配插入式私密棒、贴片和充气内裤矫正为主,操作上以人体躺卧在床上由理疗师协助操作,其体积庞大,动作多且不适用于自己操作。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用于产后修复的盘坐式盆底肌修复仪,具有体积小,操作简单,适用多种场所的优点。
[000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产后修复的盘坐式盆底肌修复仪,包括上壳体、下壳体、振动底座、供电模块、中频电流发生器、第一传导组件、第二传导组件以及红外发生组件;所述振动底座设于所述上壳体和下壳体之间,所述第一传导组件和第二传导组件设于所述振动底座上,所述振动底座能够驱动所述第一传导组件和第二传导组件振动,所述红外发生组件设于所述第一传导组件与第二传导组件之间;所述上壳体的上表面设有开口,所述第一传导组件、第二传导组件以及红外发生组件均经所述开口露出;所述第一传导组件包括第一传导片,所述第一传导片与所述中频电流发射器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二传导组件包括第二传导片,所述第二传导片与所述中频电流发射器的负极连接,所述第一传导片和第二传导片上均设有发热模块;所述第一传导片、第二传导片以及中频电流发射器形成开环电路,当人体与所述第一传导片和第二传导片接触时,所述第一传导片、人体、第二传导片以及中频电流发射器形成闭环电路。
[0006]优选地,所述发热模块包括发热片、用于检测所述发热片温度的温度传感器,所述发热片与第一传导片或第二传导片抵接。
[0007]优选地,所述红外发生组件包括红外发生器以及导光片,所述红外发生器通过所述导光片向外均匀发射红外线,并使红外线穿过所述开口。
[0008]优选地,所述第一传导组件和第二传导组件对称设置在同一水平面上。
[0009]优选地,所述上壳体和下壳体之间还设有缓冲消音组件,所述缓冲消音组件由至少两个对称设置的消音胶圈组成。
[0010]优选地,所述上壳体的上表面设有第一安装槽,所述第一安装槽上设有坐垫。
[0011]优选地,所述上壳体上还设有第二安装槽,所述第二安装槽上设有主控板、触摸按键以及显示屏,所述触摸按键、显示屏、供电模块、振动底座、中频电流发生器、发热片、温度传感器、红外发生器均与所述主控板连接。
[0012]优选地,所述第二安装槽上设有还设有通信模块,所述主控板通过所述通信模块与手机端端通信连接。
[0013]优选地,所述用于产后修复的盘坐式盆底肌修复仪还包括至少一个缓冲防滑脚垫,所述缓冲防滑脚垫设于所述下壳体的下表面。
[0014]优选地,所述第一传导片和第二传导片均由SUS304钣金制成。
[0015]实施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6]本技术包括包括上壳体、下壳体、坐垫、振动底座、供电模块、中频电流发生器、第一传导组件、第二传导组件以及设于所述第一传导组件与第二传导组件之间的红外发生组件;所述振动底座能够驱动所述第一传导组件和第二传导组件振动;所述第一传导片和第二传导片上均设有发热模块;所述第一传导片、第二传导片以及中频电流发射器形成开环电路,当人体与所述第一传导片和第二传导片接触时,所述第一传导片、人体、第二传导片以及中频电流发射器形成闭环电路。本技术利用中频电流有效刺激会阴,并结合振动底座、发热模块以及红外发生组件于一体,从而分别对产妇盆底肌进行高频波振、热能处理以及红外光疗,能有效修复产妇盆底肌,另外,本技术采用立体人性化设计,具有体积小、功效全面以及操作简单等优点,且适用多种场所。
附图说明
[0017]图1是本技术提供的用于产后修复的盘坐式盆底肌修复仪的爆炸示意图;
[0018]图2是本技术提供的用于产后修复的盘坐式盆底肌修复仪的内部结构图;
[0019]图3是本技术提供的用于产后修复的盘坐式盆底肌修复仪的整体示意图;
[0020]图4是本技术提供的用于产后修复的盘坐式盆底肌修复仪的第一传导组件和第二传导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5是本技术提供的用于产后修复的盘坐式盆底肌修复仪的电性连接关系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仅此声明,本技术在文中出现或即将出现的上、下、左、右、前、后、内、外等方位用词,仅以本技术的附图为基准,其并不是对本技术的具体限定。
[0023]如图1~3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产后修复的盘坐式盆底肌修复仪,包括上壳体1、下壳体2、振动底座3、供电模块4、中频电流发生器5、第一传导组件6、第二传导组件7以及红外发生组件8;所述振动底座3设于所述上壳体1和下壳体2之间,所述第一传导组件6和第二传导组件7设于所述振动底座3上,所述振动底座3能够驱动所述第一传导组件6和第二传导组件7振动,所述红外发生组件8设于所述第一传导组件6与第二传导组件7之间;所述上壳体1的上表面设有开口101,所述第一传导组件6、第二传导组件7以及红外发生组件8均经所述开口101露出;所述第一传导组件6包括第一传导片601,所述第一传导片601
与所述中频电流发射器5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二传导组件7包括第二传导片701,所述第二传导片701与所述中频电流发射器5的负极连接,所述第一传导片601和第二传导片701上均设有发热模块9;所述第一传导片601、第二传导片701以及中频电流发射器5形成开环电路,当人体与所述第一传导片601和第二传导片701接触时,所述第一传导片601、人体、第二传导片701以及中频电流发射器5形成闭环电路。
[0024]本技术利用所述第一传导片601、人体、第二传导片701以及中频电流发射器5形成的闭环电路有效刺激会阴,并结合振动底座3、发热模块9以及红外发生组件8于一体,从而分别对产妇盆底肌进行高频波振、热能处理以及红外光疗,能有效修复产妇盆底肌,另外,本技术采用立体人性化设计,具有体积小、功效全面以及操作简单等优点,且适用多种场所。
[0025]如图4所示,优选地,所述发热模块9包括发热片901、用于检测所述发热片901温度的温度传感器902,所述发热片901与第一传导片601或第二传导片701抵接。本技术通过发热片901产生热能,并通过第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产后修复的盘坐式盆底肌修复仪,包括上壳体和下壳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振动底座、供电模块、中频电流发生器、第一传导组件、第二传导组件以及红外发生组件;所述振动底座设于所述上壳体和下壳体之间,所述第一传导组件和第二传导组件设于所述振动底座上,所述振动底座能够驱动所述第一传导组件和第二传导组件振动,所述红外发生组件设于所述第一传导组件与第二传导组件之间;所述上壳体的上表面设有开口,所述第一传导组件、第二传导组件以及红外发生组件均经所述开口露出;所述第一传导组件包括第一传导片,所述第一传导片与所述中频电流发射器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二传导组件包括第二传导片,所述第二传导片与所述中频电流发射器的负极连接,所述第一传导片和第二传导片上均设有发热模块;所述第一传导片、第二传导片以及中频电流发射器形成开环电路,当人体与所述第一传导片和第二传导片接触时,所述第一传导片、人体、第二传导片以及中频电流发射器形成闭环电路。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产后修复的盘坐式盆底肌修复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模块包括发热片、用于检测所述发热片温度的温度传感器,所述发热片与第一传导片或第二传导片抵接。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产后修复的盘坐式盆底肌修复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红外发生组件包括红外发生器以及导光片,所述红外发生器通过所述导光片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荣华罗磊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伊绅美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