绒毛织物的花纹形态成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317650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16 18: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绒毛织物的花纹形态成型装置,包括第一花纹形态成型手段和第二花纹形态成型手段,第一花纹形态成型手段,具备由发动机驱动的多个旋转刷,使得通过设置在框架本体一侧的引入辊而导入的绒毛织物的表面上能够成型多个蜗牛形态的花纹形态,所述旋转刷与所述旋转刷之间具备气流供应手段,在所述框架本体的一侧移动,通过多个气缸使其从一侧向另一侧移动;升降辊,设置在所述框架本体的中部和上部,通过升降手段而进行升降,调节向所述框架本体的另一侧供应的所述绒毛织物的供应长度的间距并引导通过所述第一花纹形态成型手段而形成多个蜗牛形态的花纹形态的所述绒毛织物。述绒毛织物。述绒毛织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绒毛织物的花纹形态成型装置


[0001]本技术提供一种绒毛织物的花纹形态成型装置。更详细地,提供一种绒毛织物的花纹形态成型装置,通过第一花纹形态成型手段在具有多个立起而形成的绒毛的绒毛织物上第一次形成多个蜗牛(旋风)形态的花纹形态,然后再通过升降辊来调整长度和间距,使得第一次未形成蜗牛(旋风)形态的花纹形态的绒毛织物的部位上,通过第二花纹形态成型手段第二次迅速且稳定地形成蜗牛(旋风)形态的花纹形态,在大量的绒毛织物上迅速且稳定地形成蜗牛(旋风)形态的花纹形态。

技术介绍

[0002]作为纤维织物的花纹形态成型装置的技术,韩国授权专利第20

0224677号(2001年3月9日授权)公开了一种纤维织物花纹成型后加工装置,所述纤维织物花纹成型后加工装置如图1所示,所述纤维织物花纹形态后加工装置包括花纹形成手段160,其在由多个导辊140而引导移送的纤维织物130的表面形成花纹,所述花纹形成手段160包括:凸轮161,在所述本体180的上部的一侧可偏心旋转而设置;移送部件162,设置于所述本体180的上部,随着所述凸轮161的偏心旋转而前后移送;支撑台163,可同时前后方向移送;多个旋转刷164,沿着所述支撑台163的横向长度方向间隔规定距离而可旋转地排列设置,在所述密接台150上密接的纤维织物130的表面接触或脱离;多个发动机166,在所述移送部件162的上面的后端分散设置,使得所述多个旋转刷164同时旋转,使得所述多个旋转刷164同时向同一个方向以相同的速度旋转,为了避免发生过负荷,以传动带165作为介质与多个旋转刷164以一定量分别连接。通过与纤维织物的表面接触而旋转的旋转刷在上下及左右方向上连续形成涡流纹,使得所述涡流纹通过蒸汽流或热气流固定,由此能够使得纤维织物的表面形成的涡流纹自然地维持弹力及触感,同时通过非凹凸纹的涡流纹而提高美感,宠儿能够实现商品价值及高级感。
[0003]但是,所述纤维织物花纹形态后加工装置通过以下部件在纤维织物上形成涡流纹。即将花纹成型手段160通过设置于本体180的凸轮161的偏心旋转而前后移动的移动部件162;与该移送部件162同时前后移动的支撑台163;在该支撑台163上通过发动机166旋转的多个旋转刷164形成纤维织物的涡流纹形态,这些旋转刷164与纤维织物的表面接近的移送部件162及支撑台163的前后移动通过凸轮161的驱动形成。
[0004]从这种凸轮161的凸轮轴的旋转周期的特性上来说,通过凸轮161的偏心轴而前后移动的移送部件162及支撑台163上设置的旋转刷163来与纤维表面接近而成型为涡流纹形态。
[0005]使这种凸轮161长期重复驱动时,会导致凸轮161的偏心轴损坏或损伤,从而不能起到偏心轴的功能,而这种丧失了偏心轴功能的凸轮161所驱动的移送部件162及支撑台163上设置的旋转刷162在纤维表面接触停留的时间变短,从而在纤维织物上不能很好地形成涡流纹形态,这种凸轮161和移送部件162、支撑台163及旋转刷162所组成的花纹成型手段160虽然可以在少量的纤维织物上形成涡流纹形态,但如果纤维织物量大时,则难以迅速
且稳定地形成涡流纹形态。

技术实现思路

[0006]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绒毛织物的花纹形态成型装置。通过具备喷气手段和旋转刷的第一花纹形态成型手段在具有多个立起而形成的绒毛的绒毛织物上第一次固着形成多个蜗牛(旋风)形态的花纹形态,然后再通过具备在第一花纹形态成型手段及第二花纹形态成型手段之间中央上部且通过升降手段而进行升降的升降辊来调整长度和间距的绒毛织物,向第二花纹形态成型手段供应,使得第一次未形成蜗牛(旋风)形态的花纹形态的绒毛织物的部位上,通过具备喷气手段和旋转刷的第二花纹形态成型手段第二次迅速且稳定地固着形成蜗牛(旋风)形态的花纹形态,在大量的绒毛织物上迅速且稳定地形成蜗牛(旋风)形态的花纹形态。
[0007]此外,本技术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新型绒毛织物的花纹形态成型装置。利用喷气手段对本技术的第一花纹形态成型装置及第二花纹形态成型装置的旋转刷进行加热,利用加热的旋转刷在绒毛织物的上部面迅速且稳定地形成蜗牛(旋风)形态的花纹形态,这样形成的蜗牛(旋风)形态的花纹形态在绒毛织物的上部永久地固定维持。
[0008]为了实现上述目的,设计一种绒毛织物的花纹形态成型装置。其特征为,包括第一花纹形态成型手段,具备由发动机驱动的多个旋转刷,使得通过设置在框架本体一侧的引入辊而导入的绒毛织物的表面上能够成型多个蜗牛形态的花纹形态,所述旋转刷与所述旋转刷之间具备气流供应手段,在所述框架本体的一侧移动,通过多个气缸使得所述第一花纹形态成型手段从一侧向另一侧移动;升降辊,设置在所述框架本体的中部和上部,通过升降手段而进行升降,调节向所述框架本体的另一侧供应的所述绒毛织物的供应长度的间距并引导通过所述第一花纹形态成型手段而形成多个蜗牛形态的花纹形态的所述绒毛织物;第二花纹形态成型手段,具备由发动机驱动的多个旋转刷,通过所述升降辊来调节向所述框架本体的另一侧供应的所述绒毛织物的供应长度的间距,使得未形成多个蜗牛形态的花纹形态的部位再次形成多个蜗牛形态的花纹形态,所述旋转刷与所述旋转刷之间具备气流供应手段,在所述框架本体的另一侧移动,通过多个气缸使得所述第二花纹形态成型手段从另一侧向一侧移动;排出辊,在所述框架本体的另一侧设置多个,排出通过所述第二花纹形态成型手段而成型完成的具有蜗牛形态的花纹形态的绒毛织物。
[0009]此外,其特征为,设置在所述框架本体的一侧的所述第一花纹形态成型手段的所述旋转刷与设置在所述框架本体的另一侧的所述第二花纹形态成型手段的所述旋转刷以所述框架本体的中央为基准,在所述框架本体的内部相向地间隔距离设置。
[0010]此外,所述第一花纹形态成型手段与第二花纹形态成型手段,其特征为,包括本体,下部具有多个移动轮;内部本体,能够在所述本体的内部移动;支撑部,在所述内部本体的上部向下部依次设置多个;旋转轴,在所述支撑部的横方向上相互间隔距离而设置多个,贯穿所述支撑部可旋转地设置;旋转刷,设置在所述旋转轴的前方;齿轮,设置在所述旋转轴的后方,所述旋转轴的所述齿轮相互啮合驱动而设置;驱动滑轮(driving pulley),在选自所述齿轮中的任意一个以上的齿轮后方延长形成;连接带,使得所述驱动滑轮和发动机的驱动轴相互连接。
[0011]此外,其特征为,所述内部本体的下部设置有多个移动部,所述本体的内部下部面
设置有多个引导部,以与所述移动部结合而引导所述移动部,所述本体上设置有多个气缸,具备在所述气缸的杆与所述内部本体连接而构成。
[0012]此外,所述发动机在所述内部本体的两侧分别设置多个,设置在所述内部本体的一侧上部的所述发动机与设置在所述内部本体的后方上部一侧的所述驱动滑轮通过所述连接带连接而成,设置在所述内部本体的一侧下部的所述发动机与设置在所述内部本体后方下部一侧的所述驱动滑轮通过所述连接带连接而成;设置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绒毛织物的花纹形态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花纹形态成型装置(20a),具备由发动机(m)驱动的多个旋转刷(b),使得通过设置在框架本体(10)一侧的引入辊(11)而导入的绒毛织物(a)的表面上能够成型多个蜗牛形态的花纹形态,所述旋转刷(b)与所述旋转刷(b)之间具备喷气装置(c),在所述框架本体(10)的一侧移动,通过多个气缸(s)使其从一侧向另一侧移动;升降辊(30),设置在所述框架本体(10)的中部和上部,通过升降装置(31)而进行升降,调节向所述框架本体(10)的另一侧供应的所述绒毛织物(a)的供应长度的间距并引导通过所述第一花纹形态成型装置(20a)而形成多个蜗牛形态的花纹形态的所述绒毛织物(a);第二花纹形态成型装置(20b),具备由发动机(m)驱动的多个旋转刷(b),通过所述升降辊(30)来调节向所述框架本体(10)的另一侧供应的所述绒毛织物(a)的供应长度的间距,使得未形成多个蜗牛形态的花纹形态的部位再次形成多个蜗牛形态的花纹形态,所述旋转刷(b)与所述旋转刷之间具备喷气装置(c),在所述框架本体(10)的另一侧移动,通过多个气缸(s)使其从另一侧向一侧移动;排出辊(12),在所述框架本体(10)的另一侧设置多个,排出通过所述第二花纹形态成型装置(20b)而成型完成的具有蜗牛形态的花纹形态的绒毛织物(a)。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绒毛织物的花纹形态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设置在所述框架本体(10)的一侧的所述第一花纹形态成型装置(20a)的所述旋转刷(b)与设置在所述框架本体(10)的另一侧的所述第二花纹形态成型装置(20b)的所述旋转刷(b)以所述框架本体(10)的中央为基准,在所述框架本体(10)的内部相向地间隔距离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绒毛织物的花纹形态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花纹形态成型装置(20a)与第二花纹形态成型装置(20b)包括本体(22),下部具有多个驱动轴承部(21a);内部本体(22a),能够在所述本体(22)的内部移动;支撑部(23),在所述内部本体(22a)的上部向下部依次设置多个;旋转轴(25),在所述支撑部(23)的横方向上相互间隔距离而设置多个,贯穿所述支撑部(23)可旋转地设置;旋转刷(b),设置在所述旋转轴(25)的前方;齿轮(26),设置在所述旋转轴(25)的后方,所述旋转轴(25)的所述齿轮(26)相互啮合驱动而设置;驱动滑轮(27),在选自所述齿轮(26)中的任意一个以上的齿轮(26)后方延长形成;连接带(28),使得所述驱动滑轮(27)和发动机(m)的驱动轴(m1)相互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绒毛织物的花纹形态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部本体(22a)的下部设置有多个移动部(22b),所述本体(22)的内部下部面设置有多个引导部(22c),以与所述移动部(22b)结合而引导所述移动部(22b),所述本体(22)上设置有多个气缸(s),具备在所述气缸(s)的杆(r)与所述内部本体(22a)连接而构成。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绒毛织物的花纹形态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动机(m)在所述内部本体(22a)的两侧分别设置多个,设置在所述内部本体(22a)的一侧上部的所述发动机(m)与设置在所述内部本体(22a)的后方上部一侧的所述驱动滑轮(27)通过所述连接带(28)连接而成,设置在所述内部本体(22a)的一侧下部的所述发动机(m)与设置在所述内部本体(22a)后方下部一侧的所述驱动滑轮(27)通过所述连接带(28)连接而成;设置在所述内部本体(22a)的另一侧上部的所述发动机(m)与设置在所述内部本体(22a)的后方上部的另一侧的所述驱动滑轮(27)通过所述连接带(28)连接而成,设置在所述内部本体(22a...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连乔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科艺长毛绒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