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有经鼻胃管置入引导功能的喉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312810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12 20: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带有经鼻胃管置入引导功能的喉罩,包括手柄和喉罩,所述喉罩包括主干、罩囊和通气管道,所述手柄、主干和罩囊依次连接,所述主干和罩囊背部设有引导结构。通过设置指向食道的引导结构,使得经鼻置入的胃管能够被顺利导引通过咽喉部、并进入食管直至胃内,而不需要反复操作,一次插管成功率高,由此解决了常规操作胃管过程中容易在口腔内打转、难以顺利进入胃内、失败率较高的问题。失败率较高的问题。失败率较高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带有经鼻胃管置入引导功能的喉罩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喉罩,尤其是涉及一种带有经鼻胃管置入引导功能的喉罩。

技术介绍

[0002]经鼻胃管置入在临床上应用很多,主要用于鼻饲或胃肠减压。但昏迷或麻醉状态下的胃管置入相对困难,由于失去了病人的主动吞咽配合,因此医疗人员一般选择盲插或麻醉喉镜直视下弯钳辅助置入,盲插时胃管容易在咽喉部打圈,插管失败率高,而弯钳置入对病人刺激大、操作难度高。
[0003]例如,一种在中国专利文献上公开的“双通道塑料喉罩”,其公告号CN2882657,包括一管壁中嵌有呈螺旋状加强衬的通气导管和远端一个呈卵圆形的可充气罩构成,可充气罩与通气导管连通,所述可充气罩由气囊座、呈空心圆柱状气囊和与其连接的背囊构成,可充气罩中还设计有一与通气导管平行的食道管,该食道管一端穿过背囊并在气囊顶端形成食道管出口,通气导管和食道管中间部位设计有可拆装牙垫,并可通过可拆装牙垫固定,气囊外边缘连通充气细管、充气指示囊和单向阀。该喉罩的优点是:在功能上增加了食道通道,因此除保证人工气道的建立外,还能解决临床对排出胃液和补充营养的需要。但该装置只是短暂建立了经口的食道通道,而没有解决临床上需要较长时间留置的常规经鼻胃管置入需求,且结构较为复杂,喉罩中胃管通道和罩囊的大小相互受限,很难满足不同人群的需要;此外,胃管设置在罩囊内也增加了喉罩的定位难度,常常需要反复操作,对患者的造成二次伤害。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不能建立经鼻的食道通道,且喉罩结构复杂、对引导胃管插入成功率低的问题,而提供一种带有经鼻胃管置入引导功能的喉罩,在其背部增加引导结构并指向食道,可以方便地接纳从鼻腔插入的胃管,并引导其进入食道,提高插管成功率。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带有经鼻胃管置入引导功能的喉罩,包括手柄和喉罩,所述喉罩包括主干、罩囊和通气管道,所述手柄、主干和罩囊依次连接,所述主干和罩囊背部设有引导结构。通过设置指向食道的引导结构,使得医疗人员在病人昏迷或麻醉状态下也能高效地完成经鼻胃管的插入。
[0007]作为优选,所述通气管道为设置在主干和罩囊内部的中空管道。通气管保证了操作过程中气道通畅和必要时进行辅助通气的功能。
[0008]作为优选,所述引导结构包括引导口、引导槽和末端开口。引导口、引导槽和末端开口形成连接鼻后孔和食管开口之间的有效引导通路。
[0009]作为优选,所述引导口设置在所述主干背部上端,所述引导槽设置在所述主干背部下端,引导口和引导槽相连接。
[0010]作为优选,所述引导口为上宽下窄的喇叭形。喇叭型设计有助于接纳并引导胃管向下顺利进入喉罩背部处的引导槽。
[0011]作为优选,所述末端开口设置在罩囊背部,末端开口和引导槽相连接。
[0012]作为优选,所述引导槽宽度为主干宽度的1/3到1/2。若引导槽宽度大于主干宽度的1/2,则插管时胃管容易发生转动,对病人造成较大刺激;若引导槽宽度小主干宽度的1/3,则胃管插入时阻力较大,操作困难。
[0013]因此,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通过喉罩的引导结构,使得经鼻置入的胃管能够被顺利导引通过咽喉部、并进入食管直至胃内,而不需要反复操作,一次插管成功率高,由此解决了常规操作胃管过程中容易在口腔内打转、难以顺利进入胃内、失败率较高的弊端;(2)本喉罩结构简单,可以保证操作过程中气道通畅和必要时进行辅助通气的功能,避免了昏迷或麻醉状态下进行胃管置入过程中容易出现窒息等问题。
附图说明
[0014]图1是本技术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0015]图2是本技术的正视图。
[0016]图3是本技术的侧视图。
[0017]图中:1、手柄2、主干3、罩囊4、引导口5、通气管道6、引导槽7、末端开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描述。
[0019]如图1、图2和图3所示的实施例中,一种带有经鼻胃管置入引导功能的喉罩,包括手柄1和喉罩,所述喉罩包括主干2、罩囊3和通气管道5,所述手柄1、主干2和罩囊3依次连接,所述主干2和罩囊3背部设有引导结构。所述通气管道5为设置在主干2和罩囊3内部的中空管道。通气管道5保证了操作过程中气道通畅和必要时进行辅助通气的功能。所述引导结构包括引导口4、引导槽6和末端开口7。引导口4、引导槽6和末端开口7形成连接鼻后孔和食管开口之间的有效引导通路。所述引导口4设置在所述主干2背部上端,所述引导槽6设置在所述主干2背部下端,引导口4和引导槽6相连接。所述引导口4为上宽下窄的喇叭形。喇叭型设计有助于接纳并引导胃管向下顺利进入喉罩背部处的引导槽。所述末端开口7设置在罩囊3背部,末端开口7和引导槽6相连接。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引导槽宽度为主干宽度的1/2。
[0020]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0021]第一步,手持手柄将喉罩从病人口腔插入,使罩囊处到达喉部,罩囊正面开口部与会厌及声门处贴合,以起到隔绝气道、防止胃管误入气道的作用,而主体的中空管道可保持气道与外界相通;罩囊背部末端开口部正对食道上端开口处,其主干与咽后壁紧密贴合,使得喇叭型引导口、引导槽和末端开口形成连接鼻后孔和食管开口之间的有效引导通路。第二步,从患者鼻孔插入胃管,胃管通过鼻腔从鼻后孔穿出,即抵达喉罩的引导槽上端的喇叭型引导口处。随后,在鼻孔外不断推动胃管,即可使胃管沿该引导通路持续下行经末端开口进入食管,并最终到达胃内。第三步,插入胃管到达胃内后,即可从口腔内取出本导引装置。
[0022]应理解,该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技术而不用于限制本技术的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技术讲授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技术作各种
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有经鼻胃管置入引导功能的喉罩,包括手柄和喉罩,其特征是,所述喉罩包括主干、罩囊和通气管道,所述手柄、主干和罩囊依次连接,所述主干和罩囊背部设有引导结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有经鼻胃管置入引导功能的喉罩,其特征是,所述通气管道为设置在主干和罩囊内部的中空管道。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有经鼻胃管置入引导功能的喉罩,其特征是,所述引导结构包括引导口、引导槽和末端开口。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带有经鼻胃管置入引导功能的喉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龙飞曹云飞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市北仑区人民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