载玻片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310658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12 20: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载玻片仓,包括由左侧板、右侧板、上面板和下底板组成的矩形框,左侧板、右侧板内侧分别对称设有若干个左条形板和右条形板,每个左条形板和右条形板尾端均开有倒角Ⅰ,左侧板、右侧板外侧上端分别开有左定位槽、右定位槽,左侧板、右侧板外侧下端分别开有左定位沟槽、右定位沟槽,左侧板、右侧板外侧后端均刻有数字标号,左侧板、右侧板前端分别设有左夹爪、右夹爪以及与左夹爪、右夹爪限位配合的左限位凸块、右限位凸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载玻片插入方便,且插入的载玻片不会滑出,实现载玻片在载玻片仓的准确定位,便于操作人员快速确定载玻片在载玻片仓中的准确位置,具有定位功能,配合机械手实现自动取片、插片时稳定性较好。较好。较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载玻片仓


[0001]本技术涉及载玻片存放装置
,特别涉及一种载玻片仓。

技术介绍

[0002]载玻片是用显微镜观察东西时用来放东西的玻璃片或石英片,制作时,先将样本放在载玻片上,再将盖玻片放置其上,用作观察。
[0003]载玻片存放需要载玻片存放仓,普通的载玻片存放仓种类不同,规格也很多,但普通的载玻片存放仓无法与机械手配合使用。为进一步提高自动化程度,带有样本的载玻片的插入可以借助机械手系统,专利技术专利《玻片盒》(中国专利公开号CN 110624620 A)公开了一种配合机械手实现自动取片、插片的玻片盒,但是其存在以下问题:1、玻片插入不方便;2、插入的玻片还是会滑出玻片盒;3、操作人员不容易在短时间内确定载玻片在载玻片仓中的准确位置;4、不具有定位功能。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载玻片仓。该载玻片仓载玻片插入方便,且插入的载玻片不会滑出,实现载玻片在载玻片仓的准确定位,便于操作人员对所插入的载玻片进行对位,且具有定位功能,配合机械手实现自动取片、插片时稳定性较好。
[0005]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6]载玻片仓,包括由左侧板、右侧板、上面板和下底板组成的矩形框,左侧板、右侧板内侧分别对称设有若干个左条形板、若干个右条形板,每个左条形板、每个右条形板尾端均开有倒角Ⅰ,左侧板、右侧板外侧上端分别开有左定位槽、右定位槽,左侧板、右侧板外侧下端分别开有左定位沟槽、右定位沟槽,左侧板、右侧板外侧后端均刻有数字标号,左侧板、右侧板前端分别设有用于夹紧载玻片的左夹爪、右夹爪以及与左夹爪、右夹爪限位配合的左限位凸块、右限位凸块。
[0007]作为优化,上面板尾端开有倒角Ⅱ,下底板尾端开有倒角Ⅲ。
[0008]作为优化,倒角Ⅰ为燕尾型,包括倒角面Ⅰ和倒角面Ⅱ,倒角面Ⅰ和倒角面Ⅱ之间的夹角为110

145度。
[0009]作为优化,左定位沟槽和右定位沟槽均为弧形槽。
[0010]作为优化,左夹爪与左侧板之间的角度为5

20度,右夹爪与右侧板之间的角度为5

20度。
[0011]作为优化,左限位凸块和右限位凸块均为弧形结构。
[0012]作为优化,上面板和下底板后端还开有对称的定位孔。
[0013]作为优化,上面板前端设有上凸板和上凹槽,下底板前端设有下凹槽。
[0014]作为优化,还包括识别标签,识别标签设置于上面板的上凹槽内。
[0015]作为优化,左侧板、右侧板内侧分别对称设有11个左条形板、11个右条形板。
[0016]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7]本技术,构思巧妙,设计科学,载玻片插入方便,且插入的载玻片不会滑出,实现载玻片在载玻片仓的准确定位,便于操作人员快速确定载玻片在载玻片仓中的准确位置,且具有定位功能,配合机械手实现自动取片、插片时稳定性较好。
附图说明
[0018]下面结合附图对载玻片仓作进一步说明:
[0019]图1是载玻片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0]图2是载玻片仓另一角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1]图3是载玻片仓的上面板结构示意图;
[0022]图4是载玻片仓的右侧板结构示意图;
[0023]图5是图1中横截面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6是图1中A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5]图中:1为左侧板、2为右侧板、3为上面板、4为下底板、5为左条形板、6为右条形板、7为倒角Ⅰ、71为倒角面Ⅰ、72为倒角面Ⅱ、8为左定位槽、9为右定位槽、10为左定位沟槽、11为右定位沟槽、12为左夹爪、13为右夹爪、14为左限位凸块、15为右限位凸块、16为数字标号、17为倒角Ⅱ、18为倒角Ⅲ、19为定位孔、20为上凸板、21为上凹槽、22为下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
[0027]参考图1、图2,载玻片仓,包括由左侧板1、右侧板2、上面板3和下底板4组成的矩形框,左侧板1、右侧板2内侧分别对称设有11个左条形板5、11个右条形板6,每个左条形板5、每个右条形板6尾端均开有倒角Ⅰ7,方便载玻片插入,且不会触碰到人体,不存在划伤等风险,左侧板1、右侧板2外侧上端分别开有左定位槽8、右定位槽9,左侧板1、右侧板2外侧下端分别开有左定位沟槽10、右定位沟槽11,便于将载玻片仓定位,配合机械手实现自动取片、插片更稳定,左侧板1、右侧板2外侧后端均刻有数字标号16,便于操作人员快速确定载玻片在载玻片仓中的准确位置,左侧板1、右侧板2前端分别设有用于夹紧载玻片的左夹爪12、右夹爪13以及与左夹爪12、右夹爪13限位配合的左限位凸块14、右限位凸块15,左夹爪12、右夹爪13的设计,插入后可以夹紧载玻片,再结合左限位凸块14、右限位凸块15,可实现插入的载玻片不会滑出,实现载玻片在载玻片仓的准确定位,提高安全性和使用便利性。
[0028]参考图1,上面板3尾端开有倒角Ⅱ17,下底板4尾端开有倒角Ⅲ18;方便顶层和底层载玻片的插入,且不会触碰到人体,不存在划伤等风险。
[0029]参考图1、图5、图6,倒角Ⅰ7为燕尾型,包括倒角面Ⅰ71和倒角面Ⅱ72,倒角面Ⅰ71和倒角面Ⅱ72之间的夹角为110

145度;便于加工、且载玻片在插入时可实现左条形板和右条形板上最大支撑面积,稳定性较好,另外,方便中间层载玻片的插入,且不会触碰到人体,不存在划伤等风险。
[0030]参考图1,左定位沟槽10和右定位沟槽11均为弧形槽;加工方便,且便于定位载玻片仓。
[0031]参考图1、图5,左夹爪12与左侧板1之间的角度为5

20度,右夹爪13与右侧板2之间的角度为5

20度;使用方便、夹紧效果较好。
[0032]参考图1、图2、图4,左限位凸块14和右限位凸块15均为弧形结构;便于将载玻片进一步限位,加工方便,且具有美观性。
[0033]参考图1、图2、图3,上面板3和下底板4后端还开有对称的定位孔19;便于将载玻片仓快速定位,配合机械手实现自动取片、插片更稳定。
[0034]参考图2,上面板3前端设有上凸板20,下底板4前端设有下凹槽22;提高使用便利性。
[0035]具体的,上面板3的上凹槽21内设置有用于识别10个载玻片上样本信息的识别标签。
[0036]上述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特点和原理如下:
[0037]通过于左侧板、右侧板内侧分别对称设置11个左条形板、11个右条形板,11个左条形板和11个右条形板形成可插入10个载玻片的插槽,每个左条形板、每个右条形板尾端均开有倒角Ⅰ,倒角Ⅰ为燕尾型,包括倒角面Ⅰ和倒角面Ⅱ,倒角面Ⅰ和倒角面Ⅱ之间的夹角为11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载玻片仓,包括由左侧板、右侧板、上面板和下底板组成的矩形框,其特征在于:所述左侧板、右侧板内侧分别对称设有若干个左条形板、若干个右条形板,所述每个左条形板、每个右条形板尾端均开有倒角Ⅰ,所述左侧板、右侧板外侧上端分别开有左定位槽、右定位槽,所述左侧板、右侧板外侧下端分别开有左定位沟槽、右定位沟槽,所述左侧板、右侧板外侧后端均刻有数字标号,所述左侧板、右侧板前端分别设有用于夹紧载玻片的左夹爪、右夹爪以及与所述左夹爪、右夹爪限位配合的左限位凸块、右限位凸块。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载玻片仓,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面板尾端开有倒角Ⅱ,所述下底板尾端开有倒角Ⅲ。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载玻片仓,其特征在于:所述倒角Ⅰ为燕尾型,包括倒角面Ⅰ和倒角面Ⅱ,所述倒角面Ⅰ和倒角面Ⅱ之间的夹角为1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晓鸿谢时灵黄京鹏李嘉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仕达思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