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冷却结构流延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309295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12 20: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双冷结构流延机,在该流延机中,包括冷却系统,其包括水冷系统和风冷系统,在钢辊和胶辊内均设置所述水冷系统,还包括一风冷系统,该风冷系统包括一通风管,该通风管设置在该胶辊的外侧,与所述胶辊平行,在该通风管的朝向所述胶辊的侧壁上沿轴向开设若干出风口,该通风管连接一送风装置。所述送风装置包括风机和送风管,该风机的出风口与送风管的一个端口连接,该送风管的另一个端口连接所述通风管的进风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双冷结构流延机,在胶辊旁设置通风管,向胶辊吹风,既解决了胶辊散热不理想的问题,又避免了对于成型膜的不良影响,大大提高成膜质量且提高了生产效率。提高了生产效率。提高了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冷却结构流延机


[0001]本技术涉及流延机
,提供一种流延机,尤其是提供一种双冷却结构的流延机。
技术介绍

[0002]流延机是目前一次性医用耗材市场上比较常见的设备。流延机由电器控制、挤出、成型、收卷和排烟等系统组成。众所周知,使用流延机生产薄膜的过程是,熔融的粒料通过挤出系统中的流延膜头挤出,再通过成型系统中的成型辊和冷却辊冷却成型,最后通过由收卷系统收卷。
[0003]在流延机中,两个成型辊,一个为钢面的钢辊,另一个是橡胶面的胶辊,现有技术中,两个成型辊中设置水冷系统,对成型薄膜在成型的过程中进行冷却。由于胶辊的传热性能不如钢辊,在使用过程中,尤其是夏季环境温度较高时,单使用水冷系统,冷却效果不佳。
[0004]现有技术中的流延机,有通过吹风机向通过导向轮输送成型后的膜片上吹风的方案,也有在通过输送带成膜的流延机的输送带上引入风冷冷却组件,向输送带吹风的方案。但是,这些冷却方式非常容易使得刚刚成型的薄膜出现颤动、翻动,从而使薄膜出现皱褶。另外,现有的风冷装置和风冷方法的效率不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改进现有技术的问题,提供一种双冷却结构流延机,使得成型系统的冷却效果得以提高且可以提高成膜质量且能够提高生产效率。
[0006]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0007]一种双冷却结构流延机,在该流延机中,成型系统包括一对成型辊,挤出系统的出口与该对成型辊相对应而输送熔融物料;一对成型辊中,一个是钢面的钢辊,另一个是胶面的胶辊,在钢辊和胶辊内均设置水冷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风冷系统,该风冷系统包括一通风管,该通风管设置在该胶辊的外侧,与所述胶辊平行,在该通风管的朝向所述胶辊的侧壁上沿轴向开设若干出风口,该通风管连接一送风装置。
[0008]所述送风装置包括风机和送风管,该风机的出风口与送风管的一个端口连接,该送风管的另一个端口连接所述通风管的进风口。
[0009]优选地,所述通风管的一端封闭,另一端为所述进风口,该进风口与所述送风装置的送风管连接。
[0010]优选地,所述通风管的位置为:与两个成型辊构成的挤压成型部位之间的夹角为180
°±
30
°

[0011]优选地,所述通风管的出风口的直径为0.5

3cm。
[0012]优选地,在所述出风口上设置出风管。
[0013]优选地,所述通风管上相邻的出风口的间距为3

10cm。
[0014]优选地,所述通风管的出风口或出风口上设置的出风管的管口距离所述胶辊表面8

20cm。
[0015]优选地,所述通风管的直径与所述胶辊的直径之比为1∶2.5

3.5。
[0016]优选地,所述通风管上的出风管
[0017]优选地,所述通风管的长度与所述胶辊的长度相等。
[0018]优选地,所述风冷系统中的所述风机的功率为1.1千瓦。
[0019]一个优选实例中,所述通风管的出风口直径为1cm,其上设置出风管,相邻出风口的间距为5cm,所述通风管的长度与所述胶辊的长度相等,所述通风管的直径与所述胶辊的直径之比为1∶3,出风管的管口距离所述胶辊10cm。
[0020]在流延机工作过程中,在流延机工作过程中,根据环境温度情况,或者开启所述水冷系统,或者开启所述风冷系统,或者同时开启风冷系统和水冷系统,所述风冷系统开启时,不间断地送风,吹到所述胶辊表面,控制所述胶辊表面的温度在18

22℃。
[0021]引入风冷提高冷却效率和降低温度是显而易见的,但是,冷风如何作用在成型系统的冷却辊上却是一个难题。如果送风不恰当,非但不能提高生产效率,还会影响成膜的质量。因此,在现有技术中,对于对辊成型系统增加风冷装置没有先例。本技术提供的双冷却结构流延机,创造性地在胶辊旁设置通风管,向胶辊吹风,既解决了胶辊散热不理想的问题,又避免了对于成型膜的不良影响,大大提高成膜质量且提高了生产效率。
[0022]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0023]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流延机的冷却结构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24]图2为图1所示冷却结构的A

A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5]图3为图1所示冷却结构中进风管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6]如图1至图3所示为本技术提供的流延机的冷却结构。在该流延机中成型系统包括一对成型辊,即胶辊1和钢辊2,胶辊1为胶面的成型辊,钢辊2为钢面的成型辊,挤出系统(图中未示出)的出口与该对成型辊相对应,从而输送熔融物料到两个成型辊的挤压成型部位;在胶辊1和钢辊2内设置冷却结构,该冷却结构为水冷结构,其上设置进水口和出水口,构成冷却结构中的水冷系统(图中未示出)。冷却结构还包括风冷系统3,风冷系统3包括一通风管31,通风管 31与胶辊1平行地设置,设置在胶辊1的外侧。通风管31的位置为:与两个成型辊构成的挤压成型部位之间的夹角为180
°±
30
°
的区间内,优选为夹角是180
°ꢀ
(如图2所示)。
[0027]在通风管31的朝向成型辊的侧壁上沿轴向开设若干出风口。在通风管31上的各个出风口上设有一个出风管311。通风管31连接送风管32,送风管32连接风机33,风机连接电机。
[0028]通风管31的出风口的直径为1cm,相邻的出风口的间距为5cm。出风管311 距离胶辊1的辊表面10cm。通风管31的长度与胶辊1的长度相等。通风管31的直径与胶辊1的直径之比为1∶3,出风管311的管口距离胶辊1的表面10cm。
[0029]在秋冬春季节,环境温度在18

25℃,流延机工作过程中,只用水冷系统即可保证成型辊尤其是胶辊表面温度在20℃左右。但是,在夏季或温度高的时期,光凭流延机本身的水冷系统就不能保证成型辊尤其是胶辊表面温度在20℃左右了,由于冷却效果不良,胶辊
的表面温度会增高,这样就会使得挤压成型出来的塑料膜质量不佳。此时,即可开启风冷系统,通过一个功率1.1KW的风机通过通风管 31向胶辊不间断地送风,制造一个不间断的流动风流,通过与本身内部有水冷系统的胶辊等长的通风管,将风流吹在胶辊上,就能很好的帮助胶辊降温,使之达到最理想的温度20℃左右。
[0030]理论上,胶辊温度20℃左右时,生产出来的流延产品就能得到很好的冷却、成型效果。如果增加风机功率会使胶辊温度更低,但这样不会起到更好的效果,反而更加耗能。
[0031]本方案,持续风从直径为1cm的出风口中吹出,出风管距离成型辊表面10cm,通风管上相邻的出风口的间距为5cm,通风管的长度与胶辊的长度相等。通过正常生产时测量发现,胶辊温度一直控制在20℃左右,效果良好,达到预期。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冷却结构流延机,在该流延机中,成型系统包括一对成型辊,挤出系统的出口与该对成型辊相对应而输送熔融物料;一对成型辊中,一个是钢面的钢辊,另一个是胶面的胶辊,还包括冷却系统,其包括水冷系统和风冷系统,在钢辊和胶辊内均设置所述水冷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风冷系统,该风冷系统包括一通风管,该通风管设置在该胶辊的外侧,与所述胶辊平行,在该通风管的朝向所述胶辊的侧壁上沿轴向开设若干出风口,该通风管连接一送风装置;所述送风装置包括风机和送风管,该风机的出风口与送风管的一个端口连接,该送风管的另一个端口连接所述通风管的进风口。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冷却结构流延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风管的一端封闭,另一端为所述进风口,该进风口与所述送风装置的送风管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冷却结构流延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风管的位置为:与两个成型辊构成的挤压成型部位之间的夹角为180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靳启海张建明许建满张扬
申请(专利权)人:安卓北京卫生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